郭敬明的名字是有出处的,他爷爷从《诗经·鲁颂·泮水》中引用了“敬明”两个字为他取名。
在郭敬明4岁时得了败血症,住院了半个多月,花了不少钱,病虽然治好了,可是身体长不高了。
因为小时候身体弱,很少和同学打闹嬉戏,郭敬明只能一个人孤独地看书。
初中的时候,郭敬明就开始看流行的杂志:《中外少年》、《人生十六七》等。初二的时候,郭敬明就开始发表处女作《孤独》。
中学时郭敬明的生活很简单,主要做这三件事:学习、创作、投稿。
18岁时,高中的郭敬明就凭实力拿下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郭敬明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初中每次都是全年级第一。
因为沉迷于写作,郭敬明竟然高考失利了。
新概念作文比赛在高考中不能加分,郭敬明服从第二志愿上海大学。
小地方长大的郭敬明要到繁华的上海读书,注定要与这座遍地是金的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到上海时,他从火车站的地下通道走出来,看到周围耸立的摩天大楼,他立马就被这种繁华时尚的气息所迷住。
他脑里于是有了一个想法:我未来的生活应该在上海。
他在《生活在别处》中这样写:
“我的根似乎是扎在上海的,就像人的迷走神经一样,一迷就那么远。”
上海繁华富有,当时的郭敬明贫穷矮小,还带有乡下的味道,两者间的差距给他带来的羞辱感,将会让他终生难忘。
有一次郭敬明和母亲去坐地铁,母亲不会用地铁卡,不懂得走闸门,被工作人员用上海话侮辱,大概就是说了一句“乡巴佬”。
在上海念书时,郭敬明连吃一碗食堂的蒸蛋、喝一杯珍珠奶茶都要精打细算。
后来他回忆说:“不能每天都喝,如果每天都喝的话,我就没钱买鞋子了。因为我只带了两双鞋子去上海读书。”
郭敬明在上海读书,班上的同学的贵族气息同样让他有距离感。
同学大多是本地人,上课有时也用上海话,为了融入集体,他买过一套上海话教学磁带,用复读机一句句学。
班上同学把星巴克当成街边小店,手机没多久又换一部新的,郭敬明只能仰望他们,想成为他们。
那段时间郭敬明是自卑的,有一次他去复旦,去的路上就怕被门卫拦住,结果门卫笑了笑就让它过去了。
郭敬明开心的要死,他回忆说:“那个门卫什么也没有问我,还对我微笑,就像我是复旦的学生一样,我开心得要死。”
像这样在上海被歧视、被羞辱的经历还有很多。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活动,特地穿了一套好看的衣服。到现场后,工作人员就让郭敬明换衣服,郭敬明就说换好了。
工作人员就板着脸,脸色难看,这一幕让郭敬明记住一辈子。
郭敬明也开始有了意识,好看的衣服不代表上档次,名牌和奢侈品才配得上上海的档次。郭敬明也开始多关注时尚资讯,追求也开始物质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郭敬明没法专心地学习,在社交和炫富这一块郭敬明一败涂地。他唯有写作,用写作来创造机会,创造财富。
郭敬明已经拿过一次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但他还不甘心。
2002年郭敬明再次参赛,他很想拿第一名。
那时郭敬明写了整整7篇5000字的文章,买了7本杂志,剪下7张报名表,只为获得那一个令自己有存在感的虚荣。
为了写作,大学的郭敬明常常一天只休息3~4个小时;为了挣钱,他组建了“岛工作室”,与出版社合作。
2003年,郭敬明写了长篇小说《幻城》并出版了。年底时这本书累计销售84万册,郭敬明获得了几万的稿费。
《幻城》的稿费是郭敬明的第一桶金,他开始意识到写作也能解决吃饭问题。
郭敬明在大学开了工作室,已经没有时间来应付学业了。
老师就建议他休学,忙完后再回来念书,郭敬明决定退学。
离开学校后,郭敬明开启了疯狂的写作模式。
除了在大学时发表的《爱与痛的边缘》与《幻城》,2005年,郭敬明出版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2007年出版小说《悲伤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
《幻城》、《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都是大卖。
2006年的时候,郭敬明以850万元版税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第五,2007年则以1100万元跃升至第一位。
有收入进账,郭敬明乐此不疲。他告诉记者,那时他的兴趣之一,就是喜欢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
郭敬明的书能够大卖,肯定离不开一大帮迷妹的支持。
郭敬明也对自己的作品很有自豪感,他说:“我并非有意增添时尚感,是我写的东西天生就有市场感,我把审美的情趣赋予到作品里去。”
而且郭敬明还夸自己的作品内核好:“我之前有韩寒,我之后没有非常受欢迎的少年作家。我知道如果本身内核不好,学别人学得再好,推广手段再成熟,也没有意义。”
受到市场认可当然是好事,莫言也送来溢美之词:再过二三十年,他们绝对是主流。
不过郭敬明的作品受众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年轻女孩。每到周末的签售时,都会有年龄相仿的女孩在下面为他疯狂地尖叫。
一次上海书城的签售现场,郭敬明带领29名作家举行新年签售会。
疯狂的粉丝们在门外大声呼喊着自己偶像的名字:“郭敬明!郭敬明!”
签售开始40分钟后,郭敬明由安保人员保护入场,其架势比得上最受欢迎的演艺明星。
新年期间天寒地冻,但场面还是人山人海,从早上持续到晚上9时,
一天共签售了17600册,打破了之前在北京创下15000册的全国纪录。
郭敬明为啥能俘获那么多迷妹,因为他的作品也很有特点。
他的作品总是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里面充满了各种名牌和奢侈品,事实上这也是郭敬明向往的生活。
他的读者主要是青春少女,他却能准确地从少女的角度去写那些令她们兴奋的事物。
郭敬明不仅是成功的作家,还是成功的商人。
10年时间,郭敬明的版税已达1.41亿元。
从2006年起,郭敬明就担任了最世文化、令秧文化等6家公司法人代表,4家公司的高管。
其中,最世文化的旗下期刊发行量比全国传统文学期刊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还多。
郭敬明成名又致富了,2009年还拿到了上海户口。
但是,他不能去回避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抄袭。
2003年大卖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来被证实抄袭庄羽《圈里圈外》,故事主干情节、人物设置几乎照搬。
庄羽于是把郭敬明起诉到法庭,一年后法院认定《梦》已经构成抄袭,要求郭敬明赔偿21万,并道歉。
郭敬明对判决结果很不满,他表示绝不道歉。郭敬明说:“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 了曾经创作的辛苦,放弃了所有喜欢我文字的人的希望。”
郭敬明有很多粉丝是支持他的,有很多人为郭敬明辩解:
“毕竟也不是谁都能抄袭得如此优秀的,你们是在嫉妒。 ”
“这么优秀的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抄你的东西,抄你怎么了,抄你是看得起你,就是比你写得好。”
甚至一些人还通过电话、媒体等方式骚扰、侮辱、谩骂和攻击庄羽,而且还公开发表署名文章进行造谣中伤。
庄羽是原创作者,她的作品销量远远不及抄袭的作品,而原创作者付出的精力是抄袭者的几十倍。
庄羽说:“我作为一个原创的作者,可能用我前20年的经历,才构建出一个作品。”
因为那本书就是由她的人生故事改编。
庄羽说:“三年的官司已经让她精疲力尽。”
因为在文学上想认定为抄袭,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有网友还发现,郭敬明的作品不光是《梦》构成抄袭,其他作品也涉嫌抄袭。
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被指抄袭漫画作品《圣传》。
网络上有全面的《幻城》抄袭《圣传》的比较,主干情节14点雷同,人物和种族设置4点雷同,台词雷同,结局雷同。
《夏至未至》被指抄袭日本漫画《NANA》。网友找出的女主角“遇见”和《NANA》中的娜娜,人设雷同多达30余处。
除了抄袭,作品里隐含的价值观也备受质疑。
2006年,白烨就在博客上批评80后作家:
“80后”生活得过于优裕,缺少历练和苦难的,导致作品欠缺深度和厚度。”
“他们还只是文艺爱好者,艺术水平不高,走上了市场但还没有走上文坛。”
没想到前辈的劝言却被韩寒怼到被网暴,被迫关闭博客。
陆天明甚至说郭敬明是小偷:艺术是独创的,抄袭是最难堪的事情。偏偏这个郭小四,抄了一本又一本,还抄长篇小说。
陆天明还表示,不会跟郭敬明打交道。
就连郭敬明曾经的老师也这么说:“他现在的文章,唉……我还是欣赏他初中写的东西。要我说呀,他要是真想拿诺贝尔奖,还得像初中那么写文章。”
不过郭敬明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有积极作用的,一次采访,郭敬明被问到:是否会对中学生有促进作用?
郭敬明说:它至少让我们一群年轻人爱上了写作。
从贫穷的四川小伙到富有的上海人,郭敬明只用了10年。
2009年郭敬明拿到了上海户口,也顺便开通了微博。
郭敬明的一条微博全是炫富的影子,Fendi的毯子、LV的钥匙链、Prada的钱包……
他在汤臣一品的豪宅11万一平米,超大的阳台有广阔的视野,半个上海城尽收眼底。
后来这个豪宅用来拍《小时代》,后来,郭敬明在上海城中的静安区买下了三栋独立洋房。
曾经汪精卫四姨太的旧居,如今成了郭敬明的私宅。以前郭敬明曾经租用的写字楼,现在干脆买下来。
郭敬明也承认,自己过于讲究物质生活。郭敬明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直接给钱,他也希望父母活的物质一点。
2010年之后,整体的图书销量都有下滑。郭敬明又想到了另一个生财之道,就是拍电影。
2012年,《小时代》1、2部同时开机,两部戏共有312场戏,79天杀青。
为了宣传影片,郭敬明全国扫城路演,共去了 20 个城市,一个城市去七八家影院,每天的行程基本是在两个城市中转换,多的时候一天要飞三个城市。
凭借着郭敬明的人气,《小时代》上映三天票房就突破两亿,然而却有几千人在影评网站给影片评1分。
影评人周黎明发文抨击《小时代》的价值观:
多数郭粉想要买得起影片中的那些东西,过上影片里的那种生活,就得乖乖去找“老东西”当小三小四小五,才有可能。这,就是该片隐含的价值观。
在一片骂声中,《小时代》两部的票房接近8亿。
尽管如此,郭敬明仍然在筹备《小时代3》和《小时代4》。
令人想不到的是《小时代》3、4的票房有增无减,分别是5亿和4.8亿。
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票房,很多电影人都摸不透观众到底想看的是什么?
网络红人“作业本”直接发微博称:“所有挺《小时代》的人,都将在电影史耻辱柱上有一席之地。”
周黎明也说:“现在喜欢郭敬明的孩子们迟早会长大的,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对曾经喜欢过他而羞于启齿。”
知名导演冯小刚也忍不住唠嗑几句: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垃圾电影”,是因为有很多愿意为此买单的观众。
谁都知道这是烂片,可它却拍了4部,原因很简单,因为观众爱看。
尽管骂声不断,影院仍愿意给《小时代》排场次,如广州某家影院将所有影厅所有时段都排给《小时代 4》,因为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关于价值观问题,官媒也批评是浅薄幼稚。
2016年,郭敬明又上映了《爵迹》。
有意思的是,发行方抹去了海报上“郭敬明导演作品”的字样,他们也担心郭敬明的标签会影响票房。
这一次郭敬明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爵迹》票房为3.6亿,除去成本是亏损的。
不出意外的是,《爵迹》也引来了一片骂声。
郭敬明说: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为什么会骂?当然是因为作品不好。
对一些观众而言,《小时代》已经被骗了一次,在影片里充满了金钱的味道,华服、别墅、喝水的杯子都是奢侈品。
而郭敬明却用一个“励志”、“友谊”、“青春”和“时代”这些积极向上的外壳来包装一个空洞的影片。
就像影片《悲伤逆流成河》看起来很狗血、不够真实,郭敬明把它辩解为“第一部讨论校园霸凌的电影题材”。
《小时代2》竟然让四个男人都裸了身子,郭敬明喜欢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以此给观众带来冲击感。
观众需要冲击感,郭敬明只会用金钱、名牌、奢侈品、裸体、狗血剧情等肤浅的方式给带来观众外在冲击,而真正好的影片是给观众内在的心灵冲击。
确实,《小时代》纸醉金迷的世界满足了涉世未深的少女太多不实际的幻想,让其沉迷其中。
幸好观众是会醒悟的,烂片时代结束后,郭敬明就已经没有了市场。
后来郭敬明参加了综艺《最强大脑》,在综艺里的表现最能展现人的性格与才能。
在一期节目里,评委要对6名女团的表现评价,“科学评审”Dr 魏打了很低的分数。
郭敬明不认同,于是说了很多赞美女团的话,并质问Dr 魏。
于是两人开始了激烈的观点碰撞,Dr魏说:“你真的很业余。”
郭敬明巴拉巴拉说了很多。
Dr魏说:“我现在好像在跟一个女人吵架一样,在翻陈年老账……全翻出来!”
郭敬明生气了:你不要带着这种性别歧视!
最后郭敬明也忍不住了对人评价:一个北大教授,你说这样的话,你的修养和你的学识,都出现了问题!”
说完郭敬明愤怒离场,Dr魏想道歉,可郭敬明是真的生气了。
从两人交锋来看,Dr魏比较理性,郭敬明比较感性。真正让他愤怒的还是那两句话'太业余了”、“跟女人一样'。
这两句已经戳中了他自卑的地方,就像他刚来上海时被看不起、被歧视、被否定。
有一期节目,郭敬明被夸奖后就泪流满面,他哭着说:因为我很少受到表扬,你知道吗。
郭敬明其实是很自卑的,他真的需要一些外在的东西来武装自己。
在《演员请到位》上,郭敬明也是有很大的争议,他跟陈凯歌、尔冬升坐一起总有些违和感。
其中有两次比较激烈的交锋,第一次就是跟李成儒。
郭敬明差不多40岁了还在拍中学生爱情,男同学和女同学碰到一起,然后所有同学都兴奋了。
李成儒坐不住,严肃的批评说: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拍这类型的片子,中学生受到什么教育了?
郭敬明也不能接受,说了那句经典名言:“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请允许它存在。”
还有一次就是郭敬明给何昶希发s卡,何昶希的演技是倒数,S卡代表精湛演技,郭敬明是意欲何为?
后来郭敬明说,给何昶希发s卡的理由就是喜欢他,为什么喜欢不知道,可能是志趣相投,可能是他们有机会合作。
从这些冲突来看,郭敬明的价值取向与其他导演,与大多数观众都有很大差异。
说实话,郭敬明不是一个价值观很端正的人,他比较向往物质生活,缺少精神内涵。性格也比较感情化、个人化,分辨事物不够客观中立。
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但一些原则问题,如抄袭要严肃处理,尊重原创作者。
一些价值观不正的作品更应该严格限制,不能让一些商业行为为了利益大肆推广,让它横行市场。
现在郭敬明已经成为上海人,成为富翁,兑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创作一些肤浅空洞的作品,不要在综艺做一些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