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487.09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和首都北京以及广州、深圳并列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常被用来与深圳对比,因为上海在很多人看来是和深圳比较相似的。我国内地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所以这两家证券交易所被统称为沪深股市。上海和深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随着近现代金融资本的注入而崛起的,相比之下北京、广州则被视为历史悠久的古城。
在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以前的深圳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上海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和深圳一样是在近现代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可能上海的起步要比深圳要早百余年而已。我对上海最早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上海滩》,尽管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在上海实景拍摄的。在那个资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我发现周围很多人都以为上海是在近代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使其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十里洋场的。
如今我们获取资讯早已比当年便捷了许多:可能现在有很多人曾实地亲身造访过上海,即使没去过上海的人在网络资讯年代也不难获得与上海相关的信息。随着我对上海的了解日渐增多以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一些认知其实是错误的。上海的历史其实远比我们有些人想象的要悠久得多: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作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有了“申”这个别称。两晋时期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来改称为“沪”)。
唐朝时期在如今的上海境内设华亭县。上海并不是一座近代才崛起的城市,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融合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因此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上海最初的崛起并不是与近代外国资本的涌入相伴随的,而是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转移的过程相伴随的。
中华文明的进程存在一条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的脉络:夏、商、周等几个早期王朝的都城都位于黄河流域;相比之下江南地区直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
在此之后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三次大的变乱导致大量黄河流域的士族百姓纷纷南迁。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之后到隋朝统一南北时中国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了南方。南宋以后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到了明清时期朝廷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江南,而历次科举考试中榜者也以江南士人最多。
至少从唐代中叶起从苏南到浙北的长江三角洲就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心脏,所以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说法。位于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的上海就是从这时起逐渐发展起来的: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吴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之地立华亭县。这个华亭县就是后来“大上海”的雏形。到了宋代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因此东移。
因此过往船只开始转而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如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如今“上海”这个名称就来自于当时的“上海浦”——公元1267年南宋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由此可见上海的崛起绝不仅仅只比深圳早百余年而已:上海在公元1267年就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市镇,而深圳直到七百多年后还是一个小渔村。南宋时期甚至还曾在上海镇设立掌管海外贸易的市舶提举分司。
这也就是说上海与海外国家通商的历史其实早在宋代就已开始。元代开辟了南粮北运的海上通道。此时的上海作为这一通道的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元十四年(1277年)原有的上海市舶分司升级为上海市舶司,成为当时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七月己未(8月19日)元朝政府将原华亭县之高昌、长入、北亭、海隅、新江5乡26保组合成“上海县”。
作为行政单位的上海至此完成了由镇到县的升级。元明时期的上海既是海运的南方起点,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这时的上海的经济文化实际上已相当繁荣,只不过在当时江南地区普遍繁荣的大背景下往往被苏州、杭州等地盖住了风头。从那时起直到民国以前上海一直都是江苏省的地盘:最初叫上海县隶属于江苏省淞江府,后来在淞江府之上又设置了上海道(全称“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
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朝廷设江海关于上海县城宝带门内。江海关负责对南洋、东洋地区的海外贸易税收。江海关与设在广州的负责西洋贸易的粤海关并行,但同时兼管内河航运税收的江海关责任更在粤海关之上。这决定了上海在清代的特殊地位:既是国际贸易的枢纽,又处于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的核心。由此可见早在中国被鸦片战争的炮火强行打开国门之前上海就已颇为繁荣了。
不过这时的上海只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海滨县城。这时的上海比起南京、杭州、苏州等其他江南名城仍略显逊色。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17日上海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开埠后外国商品和资本纷纷涌入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
上海从此开始由一个海滨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迈进。自1843年开埠以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移民和来自海外英、美、法、俄、日等国的侨民纷纷涌入上海:这些人中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资金,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先进技术,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劳动力......不过在这些涌入上海的外来移民中绝大多数还是江苏人。
在民国以前上海本来就是隶属于江苏省的上海县。绝大多数上海人的祖先其实都是曾经的“江苏人”。当然民国以前的上海本来就是江苏省的地盘,所以上海最早的土著居民在当时也是江苏人。上海老城区的“原住民”算是最早的上海本地人,邻近上海的苏州、无锡等地则是上海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之一。时至今日还有人半开玩笑说苏州、无锡就像是上海的“远郊区”。
昔日叱咤上海滩的荣氏家族就来自于江苏无锡。除了江苏之外浙北的嘉兴、湖州等地乃至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因为地缘优势也有大量人员因务工或其他原因迁入上海。苏南、浙北、苏北这几个地区是现在很多上海人的祖籍地。当然上海从晚清民国时代起就是全国最大城市,所以外来人口是相当多的。除了苏南、浙北、苏北这几个主要的外来人口来源地之外其实全国各地都有人迁入上海。
只不过苏南、浙北、苏北这几个地区的人是比较大规模向上海迁徙的,而其他地区的人则零星分散向上海迁徙的。出生在上海的革命烈士蔡和森祖籍湖南,曾红透上海滩的阮玲玉祖籍广东,女作家张爱玲祖籍河北......如今上海籍的娱乐明星中吴磊祖籍四川,杨洋祖籍安徽,马伊琍祖籍江苏南通,王志文祖籍浙江宁波,六小龄童祖籍浙江绍兴,胡彦斌祖籍浙江宁波,黄海冰祖籍山东菏泽......
1927年国民政府把江苏省的上海县、宝山县部分乡镇析出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从此上海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院辖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民国时期上海市的范围主要还是现在上海市老城区及其附近一些乡镇。原来的上海县和宝山县被析出部分乡镇之后建制依然保留(仍隶属江苏省)。1958年国务院将隶属江苏省的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川沙县、青浦县、南汇县、松江县、奉贤县、金山县、崇明县划归上海市。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上海市的地域范围在这时才基本形成。这也就是说如今上海市的很多地方在1958年以前其实都是江苏省的地盘。比如现在上海市的崇明区、金山区、奉贤区等等都是在1958年之后才并入上海市的。在此之前这些地方都隶属于江苏省。比如陈云同志的很多简历资料中籍贯一栏填写的都是“江苏青浦”。陈云同志的出生地如今隶属于上海市,可在当年那里还不属于上海管。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性契机:1984年上海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了国家战略。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和思想的汇聚为上海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
上海汇聚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资源,同样也汇聚着无形的人才优势:上海正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进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打工人、创业者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这些人的到来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智力的支持。如今上海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已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