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8月12日-13日首次联合上海市通信管理部门,对“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互联网出行平台开展执法检查。据悉,执法部门仅7月已向滴滴出行和美团出行分别开出累计550万元和147万元的罚单。(8月14日《央视网》)
网约车平台只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交通主管部门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从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对多家网约车平台处罚情况来看,主要情形是网约车平台向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派单。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内容,监管平台近3天的数据显示,滴滴平台上的不合规网约车辆占比超过82%,美团超过15%。
滴滴平台上不合格网约车车辆占比如此之高,究其根本原因,不是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不愿意遵守上海有关网约车的管理规定,而是上海设置的网约车准入门槛过高,非常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很多拥有司机车且有意愿开网约车的新上海人进入不了网约车领域,无法合法开网约车。虽然上海市在2016年略微降低了网约车门槛,将车辆轴距条件放宽为“达到2600毫米以上”,且不再区分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不再要求驾驶员“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但最核心、最关键的“沪牌+沪籍”门槛要求始终没有改变、放宽,上海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具有上海本市户籍,只有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车辆才能在上海市区域内从事网约车经营。
上海市对网约车设置“沪籍”门槛,看似有法律依据,也很公平。因为上海市地方性《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了只有本市户籍的人员方能从事出租汽车营运服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沪籍”门槛规定其实都已经不合时宜,跟不上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发展需求。现在有很多在上海开出租车的的哥的姐并不具有上海本市户籍。中新社一位记者曾经在上海市区随机乘坐了20辆出租车,遇到了13位上海户籍驾驶员、7位外省市户籍驾驶员,非沪籍司机比例达到35%。更有数据显示,上海有的出租车公司的非沪籍司机已经超过了沪籍司机,甚至高达70%。因为现在本土的上海人普遍不愿意开出租车,而且这种意愿在年轻的上海人心中越来越强烈,在上海人眼中开出租车这份工作早就不再是香饽饽。
在这种新情况下,上海继续坚持规定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必须具有上海本市户籍,对上海市民进行所谓的从业保护,显然非常的荒唐可笑,与“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包容”的上海价值取向背道而驰。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缓解城市打车难,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应当向一些内地城市学习,尽快放开出租车、网约车“沪籍”门槛,允许不具有上海沪籍的新上海人也可以开出租车、网约车,让更多的网约车、非沪籍出租车司机实现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