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入轨,我国空间站建设迅速展开。预计到2022年,中国空间站就将建设完成,并展开科学实验。
仅第一批申请者中,就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脱颖而出。它们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项目。
有人就这批项目中为什么没有美国参与发问,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表示,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但在科学价值和技术上没有达到要求,所以被排除在外。
事实上,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的除了美国之外,包括了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甚至印度、墨西哥和秘鲁等相对不发达的国家也得到了机会,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缺少中国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轨道空间站是美国联合俄国等十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大型空间站,由多个舱室组成,是目前人类在太空中最大、最重的建筑。
可是,这一项目对于合作者的筛选十分严格,由15个国家共同参与,其主要合作伙伴,除了俄罗斯之外,几乎全部是发达国家。
可以说,这项“全人类工程”的项目,遭到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参与其中的项目,也是以这些国家的所需为主。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曾表示,国际空间站的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
而且,美国在2011年通过了“沃尔夫条款”,这一条款直接限制了中国和美国进行科研,并直接禁止NASA的设施,这等于是阻止了中国使用国际空间站。
但中国的做法与美国人恰好相反。
国际轨道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的科研计划
虽然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自己建立的,但它向全世界开放,并不排斥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并且通过《科学实验资源手册》公开了可以提供实验的设备信息,以及相关标准。
未来,中国空间站上将会安装十三个科学实验柜,进行数千项实验项目。在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营期间,我国会为这些实验,提供有效的支持。
而且,中国空间站已经规划了多项“旗舰”实验,包括“空间站大规模光学巡天”计划和“宇宙线与暗物质检测设施”项目。这些重大项目,有可能取得革命性的发现。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张双南研究员表示,如果规划中的天文实验能够顺利完成,那么中国空间站的科学成果将会超过国际空间站。
而相比中国空间站的快速发展,国际空间站却遇到了麻烦。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
困境中的国际空间站项目
国际空间站规模很大,其运营开支也是相当惊人。巨大的开支压力下,国际空间站开展的科学活动与最初的规划有了重大改变。
国际空间站在运行期间,没有拿出足够多的成果,以获取足够的支持。在财政压力下,各国政府无力继续大规模投入,国际空间站开始试着接受商业订单。
2016年,中国团队就曾通过私人企业,将研究送入国际空间站,尽管这违反美国的相关政策,但也得到了默许。
2021年,汤姆·克鲁斯团队,将会搭乘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电影的拍摄。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出现更大规模的裂痕。该空间站的重要参与者俄罗斯已经作出决定,要在2025年推出该项目。
美国方,却想要这座已经垂垂老矣的空间站继续服役,至少坚持到2030年。
不过,延长国际空间站寿命并非易事。
空间站施工现场
地球轨道上的中国声音
随着国际轨道空间站日益老化,近期数个舱室就已经发生了漏气事故。它的设计寿命很快就要达,其延长寿命计划所需要的花费也是天文数字。
因此,俄罗斯和美国各自提出了自己新的空间站计划。俄罗斯计划在2030年发射自己的空间站,美国则是提出了更加具有野心的深空之门计划。
但这两个计划目前还都是纸上谈兵,美国计划中要将空间站部件送入轨道的火箭尚未研发完成,俄罗斯方面目前也没有明确自身计划的技术细节。
有专家预计,这两个国家的计划如期完成的概率并不高,甚至有可能到国际轨道空间站无法继续服役,也无法实现。
那就意味着,中国轨道空间站将会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大型空间站,全球的空间科学实验都将在这里进行。
这意味着,我国将会在未来的航天领域中占据先机,为人类迈向宇宙作出贡献。
而中国空间站将会为所有项目申请方提供发射和运行机会,提供回收等保障性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成果可以共享。
编辑:严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