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岁月悠悠,转眼间70多年过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在中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
王二小是咱们的抗日少年英雄,他为了咱们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在13岁的年纪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将军亲自为他的纪念碑题词:“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
但是大家知道吗,王二小并不姓王,而是姓闫,原名闫富华,河北省涞源县南滚龙沟村人,因在家排行老二,俗称闫二小。出生于1929年5月。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王二小和小伙伴史林山一边放牛,一边在三道壕站岗查路条。当发现东山顶信号树倒下时,他让伙伴通知驻铧子尖报社人转移,自己留下监视敌人,不料被进山敌人抓住,逼其带路寻找报社人员和物资。二小为了给报社争取转移时间,机智地领着日军转悠了六个多小时,日军得知上当后在二道泉顶用刺刀将王二小挑下悬崖,壮烈牺牲,年仅13岁。
既然王二小不姓王,而是姓闫。那为什么歌曲里面称呼为王二小,而且咱们语文课本以及课外书籍里面也都称呼他为王二小呢?这要从王二小的生活经历说起。
在王二小11岁那年,父母都去世了,他被迫沦为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在要饭的路途中,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抗日根据地,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日的道理,参加了抗日儿童团。狼牙口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涞源通向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王二小经常放着牛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由于在那个抗战的艰苦年代,王二小年纪也小,很少有人问他的姓氏更别说全名了,所以人们平时称呼他,都是叫二小。另外王二小平时能吃苦耐劳,做事也机智勇敢,在儿童团里面威信很高,大家都喜欢他,孩子们也都愿意听他话,因此成了村里的孩子王。大家平时调侃的时候就有叫:孩子王,二小。
后来,通过对当地的抗战老兵们采访确认,其实歌词里面唱的“孩子王二小”,不应该理解为:孩子,王二小。而是应该理解为:孩子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