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
只要有你陪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这是一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歌。
以前听这歌,觉得旋律有点凄凉。没有看歌词,里面好像唱到“天上的星星流泪 冷风吹”这些,觉得有点悲伤。
也隐隐感觉到哪里有些不一样,但是没有具体想过。
那天听Michael的点读笔里又在放,我才意识到,不一样的地方在,这是一首儿歌,这是一首悲伤基调的儿歌。
日常接触到的儿歌那么多,大多都是欢快活泼喜悦的。而像这首一样,描述别离、思念甚至破碎的,却似乎很少。
查了查,把歌词翻出来,才知道这首歌本来是电影插曲,讲诉爱情的,后来因为悠扬的旋律和类似童谣的风格才慢慢变成了儿歌。
哪怕原是一首讲诉爱情的歌,无意中变成了儿歌,我也觉得很难得。小朋友感情很丰富,他们在极小的时候,就开始细腻地感知不同的情绪了。满足,崩溃,欢喜,委屈……他们和成人一样,全都有。但表现在儿歌上,很多人好像就忘了。忘了他们是活生生的有各种感情需求的人。所以我们听到的大部分流行的儿歌,似乎都在欢声笑语。
也许这是一种故意选择下的保护,希望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感知到的都是和幸福有关的旋律。
但这样的保护有些掩耳盗铃。因为期望虽好,我们终究没办法美化现实。现实中,残酷不会因为本身的冰冷就不存在。有的小孩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的从小就疾病缠身,有的从小就寄人篱下……
所以我们不能装作盲人,看不到他们的失落。也不应该强做大人,只让他们听高兴的歌,觉得他们只有听愉快的歌的需求。以为小的时候,那些痛苦和悲愁,不需要刻意排解。写给他们的音乐没有这个义务。
可是我们也曾是小孩。那些没有机会释放出来的忧郁和空缺,从来不会自己消散。它们会积攒着,沉淀着,最后找准了一个当口,剧烈地喷涌而出。而承受这个后果的,也许是将来的他们自己,也许是他们的亲人,也许是我们有意或无意中装聋作哑的整个社会。
所以,有这样的一些歌曲,是件好事。很多人都在说,小家伙们喜欢直接抓成人的悲欢来唱,于是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成人化了,连唱的歌都很成熟。殊不知,这个社会一味地告诉他们去烂漫去天真,却不在乎他们是不是还有其它。是不是已经记不得在外省打了好多年工的父母的模样,是不是已经感知到了贫穷,是不是被拳头砸掉了自尊,是不是在那天夜里闻到了死亡,是不是知道怎么也拉不住马上就要分崩离析的家,是不是一个人站在楼顶,沉默着,吹过裹着滚滚热浪的风。
也许,能疏解他们内心的歌,他们能唱的歌,本来就很少。
就好像能听他们说话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