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出稷山县城,西北方向有两座土丘圪塔,大一点叫大圪塔,小一点叫二圪塔。大圪塔,当地老百姓喜欢称它“圪塔庙”,还有一个大气磅礴的尊称“昆仑山”。
传说,隋唐时,王母娘娘为传道,启驾祥云,游历全国。一日,来到稷山地界,见大圪塔一地瑞气升腾,便在此定居传道。王母化祥云甘霖,治病解危,送子添丁,赐福呈祥。大昆仑山是西王母的化身,王母娘娘驾临大圪塔,大圪塔因此成名昆仑山!
五十年前,第一次上圪塔岭的情形如今历历在目。大约是在城关西校读四年级的那一年,有过一堂军体课,名曰防修反修大拉练,目的地是圪塔岭下一片沙场,任务是每个学生娃用书包背一袋沙子返回学校,注入操场上两个新挖的跳远池。又累又饿,所以印象深刻。故天将降大任于红小兵(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许,不是也许。
千禧年后,土圪塔旧貌换新颜,县城有了民乐园。城市化进程作用下,县城像摊煎饼似的四溢疯涨,地盘拉大框架扩张,圪塔岭被一揽入局。城西,一下子有山有水有了绿地,县城有了园林,市民休闲有了去处,老百姓口口相传有个好地方:民乐园,为政以民为本,名字不赖!
十年前,在外工作的老宁摄影因一次公务活动回乡,饭后受邀以游客身份去过一趟民乐园,那个晚上夜灯华丽,昆仑冈上居然有那么多跳舞的人,跳舞者的精气神十足饱满,劲头比昆仑山冈更高大,县长民乐园与民共舞也是当年小城佳话。施政者总是喜欢展示好看的一面,修民乐园真是为民办了一件看得见的实事。
本土诗人有《昆仓山》诗云:“昔日疙瘩庙/风起尘土飘/草黄半尺高/几只瘦羊跑。今日昆仑山/翠绿水潺潺/冬去春来到/夜晚人如潮”,勾略了一个土丘的新旧变迁。
辛丑年,夏至时,再次相遇昆仑冈。这次,走的很近,触摸的更真实,用朋友的话,这回真歇下来了,能在八旬双亲跟前多待些日子了。于是,频繁进出于昆仑冈对面的那个康宁小院。倚窗而立,开门见山,抬头对望,看到的全是圪塔庙的样子,从早到晚满眼是绕着圪塔岭在健身步道上的行人。
据说昆仑冈很有人气颜值,因毗邻县城,风雅独当,香火旺盛,一年四季,人流不绝。每年的三月十五庙会,更是盛况空前。这一天,山下是车水马龙,山上是人海潮湧,还有七村八社的锣鼓、花鼓、高跷、高抬,耍狮子、跑旱船等等,大张旗鼓,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又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山上曾经有十六间的四合院学府,取名昆仑书院。院外,砌造有一座寓意奋发向上、鸿志凌云的文峰塔,可惜都毁灭于战乱浩劫。试想,这等文脉遗存如能有心得以恢复,稷山教育勃兴鼎盛一定可期!
老宁摄影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