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和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论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不但广泛应用于社会方方面面,而且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和合二仙”寒山与拾得的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等,都寓意着互敬互爱、成人之美的和合精神。
那么,和合文化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 图源:台州发布
一
中华民族讲究“和合”由来已久。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和”“合”二字的身影。“和”本意是吹奏乐器,发出美妙协调的声音,后来演化为和谐、和平、和睦等。“合”字表示上下嘴唇合拢,本意为相亲相爱,后来演化为结合、合作、凝聚等。
“和合”最早成词连用,出现在《管子》:“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意思是说,畜养道德,人民就能和合,和谐团结,就不会受到伤害。
几千年来,和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孔子的弟子有若则进一步提出了“和为贵”;西汉董仲舒传承了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论述了人与自然如何和合的问题。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理念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在人与人、国与国、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天台“和合二仙”形象
二
需要厘清的是,“和合”不是罔顾事物差异的“生搬硬凑”,其精髓在于,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擅长博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纳不同地域、民族之精华为我所用。
这种包容并蓄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多有体现。
比如,儒释道三教渊源深厚。佛教在中国本土的传播中,多次与道教、儒教融会贯通,互相影响。尽管门派不同、“招式”各异,但三教都在“和合”这一“内功”上交汇融合,找到了归宿和共性,并在和合文化发源地之一天台山和谐共存。
又如,尊重外来文化。明朝时,中国欣然接纳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的观点,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本土科学家徐光启还与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
承认“不同”、尊重“不同”的包容心态,也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保守派司马光与其针锋相对,朝堂之争极其尖锐。当皇上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却对其人品、能力和文学造诣等大加赞赏,称其为“国之栋梁”。当王安石改革失败,皇帝要治其罪而征求司马光的意见时,司马光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疾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两人政见不同,却又彼此欣赏,成为“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
不同于西方文明凭借强力向世界推行“普世价值”的做法,中华民族强调多元文明“和而不同”,认为各民族文化“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才是正途。
一人之美为“小美”,天下之美为“大美”,和合文化就是成人之美、大同之美的象征。
天台县始丰湖公园
三
可以说,和合文化和之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互相成就、互相滋养的。
生活中,和合的图腾随处可见。对称的器具,深衣、云肩等服饰,和合石窗、玉器等,都满含着和合、和美的寓意。浙江人的食谱上,也不乏“和合味道”。被不少博主推荐的“网红美食”——食饼筒,将多种馅料卷于一筒,“合着吃”让各种美味一齐向味蕾涌来;台州人新婚之夜要喝“和气汤”,寓意着夫妻和合、亲眷和睦、生活和顺。
社会治理中,“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主恳谈”“政协请你来协商”“枫桥经验”等处处渗透着和合理念;和合家庭、和合调解、和合征迁、和合信访、和合诉讼等工作品牌,走进浙江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合指数”比比和气高低,“和合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那么,为什么浙江的天台山能够成为和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历史上,因为战争和经济中心南迁等原因,浙江经历过多次人口迁入,56个民族儿女均有人口在浙江居住。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碰撞杂糅,塑造了浙江包容、进取、团结、创新的性格,为和合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四
以山为轴,可以观地势;以史为镜,可以鉴未来。
今天,我们为何还研究、推崇和弘扬和合文化?这一镌刻于历史的“东方智慧”,又该如何继续发扬光大,为民族复兴蓄“能量”,为世界文明通“经络”?
我们在传承中寻答案。
文化无形,停留在概念上就会看不见也摸不着。深度挖掘和合文化的丰富遗存与时代价值,需要有鲜活载体,将抽象的文化符号提炼成具象的文化实体。
正因如此,城乡建设蓝图中,和合小镇、和合圣地碑公园等拔地而起;文旅融合业态里,和合文化创意街区、和合人间文化园、和合研学营地等应运而生......它们犹如花朵般点缀在东海之滨、之江大地,成为浙江“重要窗口”中的靓丽风景。
和合街
我们也在实践中求创新。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文化的生命力,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与时俱进,才能生生不息。换言之,从“和合之源”到“和合之用”,“和合”这篇文章,大有可为。
当前,浙江正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笔,挥写和合文化等文化基因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新篇章;以此为引子,孕育出《盛世和合》《天下和合》《和合人间》等各类文艺精品,春风化雨般滴入百姓心间。
此外,和合文化更要在传播中走出去。
明清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天台山茶漂洋过海成为日韩茶源,将“和合”种子播撒到海外;1997年,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出版了长篇小说《冷山》,卷首上就引用了寒山诗句“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和合思想在大洋彼岸引起轰动。
如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永久落户天台,必将成为又一推动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的优秀实践。
和合文化是台州的也是浙江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伟大中华文明的绚烂之美,能让更多人知道和合文化这一“神秘的东方力量”,凝聚起更广泛的和合共识。
山海辉映,天地人和。之江大地,正以千百种欣欣向荣的方式为和合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这颗蕴含着古老智慧的璀璨明珠,焕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