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专制时代,臣下给皇上汇报工作或是提出意见,往往都是以文字形式上呈的。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奏本、题本一类的官方文书。明初时,臣民上疏于朝廷称为奏本,上于东宫太子者称为启本,此后又规定,凡公事一律用题本。
给皇帝上疏是有一套很严谨的规定的,如明代时,臣工的题本需要通过通政司转到内阁,然后在上交到皇帝手中。这中间由于经手的人多,往往使得保密性不够,容易引发事端。清入关后,鉴于这种情形,创立了奏折制度。
一
顺治时期,一般的监司官员是不享受题奏权的,外任官除了事关军机大事及兵马钱粮外,只有各省督抚享有题奏权。康熙亲政后,采用了奏折制度,内而满汉大臣,外而督抚提镇,皆准其密折上奏。
雍正即位后,为了整饬政风,巩固君权,充分发挥了奏折制度的功能,放宽了臣工专折具奏的特权,准许地方藩臬两司奏事。实际上,奏折制度就是在体制内提倡各级官员向皇帝打小报告,这些拥有奏折权的官员,也就成了皇帝布下的耳目。
奏折的最大特点就是保密性强,并不经过任何机构而直到御前。不过,并非所有奏折中都是向皇帝报告重大政务。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奏折分为很多种类,不同场合使用的奏折也不尽相同。
奏折的类别颇多,雍正期间对奏折制度的确立,影响甚大。按照其书写文字的不同,奏折可分为汉字折,清字折即满字折与满汉合璧折等。满汉臣工因为文字表达能力的不同,准其使用汉字折或满字折具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雍正即位后曾谕大学士等具奏密奏保举人才,说:
“尔等具折,或满字,或汉字,各须亲写,不可假手于子弟,词但达意,不在文理之工拙,其有不能书写者,即行面奏。”
奏折依其使用纸张的不同,又可分为黄绫折、黄纸折与素纸折等。若是以功用来分,则可分为请安折、谢恩折、奏事折和密折等类。按照定例,臣工要定期向皇帝上请安折,例如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二日,杭州织造孙文成缮写满文请安折,康熙帝朱批云:
“朕体安,今年得病时,尔处杭州众满洲皆安否?将军之书又不来,朕为众满洲著实忧愁,著将此书与众满洲看。”
请安折内容简单,仅书“恭请皇上圣安”,或“主子万安”等字样,一般来说在请安折中是不能言及政事的。不过,雍正帝勤于政务,臣下所上的请安折中他也有很多关于政务的批示,如雍正元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巡抚石文焯具折请安,雍正朱批云:
“朕安,所奉何天培之事,尔心朕甚嘉之,但何天培做人老成清正,任他如何不谙练,较之吴存礼贪庸之辈,必胜数倍,汝但放心,保管是个好巡抚,向后如有所闻,仍当密奏无隐,朕再作道理,不可以未做文官,恐不谙而废之不用也,所奏参题之事,查盘仓粮之事,知道了,截漕一事,已发部议。”
二
给皇帝上奏折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为了体现出郑重和尊敬,大臣们都使用黄绫折。康熙在位期间,总兵官杜呈泗所进黄绫请安折,其原折封面有套印双龙图案者。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湖广总督杨宗仁所进黄绫请安折,其封面上亦绘有龙形图案。
雍正帝因为勤俭持身,曾屡屡告诫臣工具奏时,不可浪费绫绢。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署理将军印务法海进呈黄绫请安折,雍正批示道:“朕躬甚安,你好么?可惜绫子,向后除面套,折身用黄色纸好。”此后形成定例,请安折封套应使用黄绫,其折身则使用黄纸。
另外,臣工具折奏事时,应用素纸折即白折,不宜用黄绫封面或封套,以节省绫绢。而且,雍正为了省事,还规定此后可以两三折合用一个封套,不必一折用一封套,这也充分体现出雍正帝的务实风格。
当然,奏折用什么材质仅仅是形式而已,其本质还是强调保密。雍正帝经常告诫臣工,“不密则失身”、“少不密,后悔莫及”、“稍露则祸随之”。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日,李建功具折谢恩,雍正朱批云:“凡密奏之折,少若不密,或以此为荣,而夸张炫耀于人,则取祸之道也,慎之,戒之。”因此为了表示机密,臣工多于奏折封面写明“密折”或“密奏”字样。
自从康熙创立奏折制度后,屡屡告诫臣工必须亲自缮折具奏,不能假手与任何人。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江宁织造曹寅具折谢恩并请恩准陛见,康熙朱批:“朕尚体安,尔不必来,明春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雍正在位期间,除密折必须由具奏人亲手书写外,其余折件,准令人代写,但不可出现浮夸文词,要实事求是。
三
奏折制度强调的是保密性,它和普通的题本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题奏内容公私的差异,可以用“公题私奏”四字来形容。也就是说凡公事,皆用题本而不用奏折。
奏折不受公私的限制,无论是公私事件,都可具折奏陈。奏折并非是例行公务,原非正式的公文,而是臣工于公务之外替内朝服务的私事,所奏的范围包括很多,举凡钱粮、雨雪、收成、粮价、吏治、营务、缉盗平乱、举荐、参劾、民情风俗及臣工本身私事,因此奏折上面不得钤盖各衙门的关防印信。
既然奏折不是政府的正式公文,那么奏折上的批谕也自然不是皇帝的旨意。因此,皇帝在批阅奏折的时候可以怒斥臣工,也可批示戏言。雍正帝就经常在奏折上批复一些雷人的字句。
雍正元年七月初六日,云南驿盐道李卫具折奏闻云贵总督高其倬人品居官,雍正朱批:“羞不羞,这样总督用不着你保留。”还有他给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上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朱批。此外,雍正帝还每每以“笑话”、“可笑”、“厚颜无耻”、“天诛地灭”、“混账人”等词斥责臣工。
雍正帝即位扩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围,目的是使督抚与藩臬上下之间及地方与中央大员之间维持制衡作用,但这并不是说以奏折代替题本、本章。因为奏折因其保密性而不在官方存档,很多事情虽然发生过但无据可查。因此,政务的很多文书必须要使用原来的题本,按照既定的程序行事。
概括地说,奏折只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服务的,有些事情甚至上不了台面。因而奏折必须和题本相辅而行,不能替代。“公题私奏”这种特有的政治体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这种体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