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山呼海啸式的席卷而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出现重症潮。
如何早期发现重症?
很多人力荐的指夹式血氧仪靠谱吗?
哪些人需要它?
介绍指夹式血氧仪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几个医学概念。
呼吸吸入的氧气从肺部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沿动脉血管流向全身为组织细胞供应代谢所需要的氧气。
血液中总氧含量的97%-98%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他溶解在血浆中。
动脉血红蛋白氧合水平通过测量动脉血中的氧饱和度(SaO2),即氧合血红蛋白浓度[HbO2]与血液中总血红蛋白浓度的比率,来评估。
动脉血中的溶解氧浓度通过动脉氧分压(PaO2)来测量。
SaO2随着PaO2的增加而增加,呈S形曲线,也叫氧气的解离曲线。
由于只有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其中的氧气才能被提取,SaO2在整个动脉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值。因此,临床医学上可以从任何动脉血管中抽血进行血气分析,来测量SaO2和PaO2了解一个人的氧合水平。
生理状态下,处在海平面水平的成年人动脉血PaO2值在80到100 mmHg之间,SaO2值在96%到98%之间;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为70%-80%,氧分压在40-50mmHg之间。
然而,血气分析毕竟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查,而且不能随时进行监测。
因此,有人就开发一种脉搏血氧仪通过无创性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来替代SaO2。
脉搏血氧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HbO2和Hb的不同光吸收光谱,利用HbO2和Hb对特定波长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特定吸收常数,
也叫消光系数,通过计算发出的光与回收光来估算脉搏血液中的血氧饱和度SpO2。
也就是说,SpO2利用光学原理进行计算,并经过一定经验系数矫正的SaO2,它并不是真实测得的SaO2。
就像电子血压计一样,凡是被监管机构批准上市的脉搏血氧仪都可以认为是“准确”的。
有多“准确”呢?就是使用脉搏血氧仪测得的SpO2与抽动脉血实际测得的SaO2一致性有多高?
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并不很一致,有的说很准确,有的说不是那么准确。
总体上认为,当SaO2在70%至100%之间时,脉搏血氧仪无创测得的SpO2与SaO2之间的误差在2%上下——这也是脉搏血氧仪制造商所宣称的他们的仪器是如何准确的“吹牛”数据。
新冠病人SpO2达到多少需要警惕?
今天我们说这个话题的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应对接下来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早期发现需要住院治疗甚至紧急救治的重症患者。
那么,发现新冠病人SpO2达到多少需要警惕,需要紧急就医呢?
最近一段时间来,已经有很多人就此话题进行了科普。
我们看到,有人说使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得的自己的SpO2在98、99。
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是制造商过度矫正的结果。
因为,尽管都说SaO2正常值在95%到100%之间,常态下实际上不可能达到100%,真正正常值一般在96%到98%之间。
而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量的并不是纯正的动脉血,流经指尖的动静脉混合血(尽管存在着动静脉直接吻合,血氧饱和度更接近动脉血)。
因此,使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得的的SpO2应该要低一些。
美国卫生研究院(NIH)针对新冠疫情成年人血氧饱和度维持的指南强调,SpO2低于92%或高于96%都是有害的,应该将之维持在92%~96%之间。
我国新冠患者诊疗方案将SpO2低于93%确定为诊断重症病例的主要标准也是基于相同的证据。
也就是说,如果发现有新冠病人使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得的SpO2低于93%就需要警惕了,意味着肺换气可能已经出现了损害。
当SpO2下降到88%,意味着SaO2已经低于90%,病人可能已经发生了低氧血症,就需要接受住院氧气治疗了。
当SpO2下降到85%,已经是一种需要紧急救治的状况。
这两天很多人在强调的需要特别警惕老年人沉默性低氧血症是怎么回事?
人类维持生理性呼吸的刺激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体内二氧化碳的聚积,另一个缺氧,对二氧化碳的刺激更为敏感。
老年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不如年轻人敏感,特别是那些有慢性支气管肺病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由于经常性处在缺氧的边缘状态,即使出现了缺氧也不会产生胸闷、气短等缺氧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沉默性低氧血症”,或者“沉默性缺氧”。
在新冠病人,如果单纯以有没有出现缺氧的临床症状来发现没有发生缺氧,就有可能延误重症病人的及时发现和救治。
因此,对于这些人,应该通过佩戴血氧仪来监测SpO2,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重症新冠患者。
即使是佩戴指夹式血氧仪进行SpO2监测,应该警惕另一种“隐藏”的缺氧情况,就是隐匿性低氧血症。
隐匿性低氧血症指的是,尽管SaO2已经<88%,发生了低氧血症,指夹式血氧仪监测到的SpO2仍 >92%,从而做出错误判断。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一些深色皮肤的人种,或者佩戴指夹式血氧仪的手指肤色较深的个体,脉搏血氧仪毕竟是一种光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