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歌源远流长,婀娜多姿。远在周代,陇东的庆阳就产生了吟咏古豳社会和先民生活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大雅·公刘》等。陇东民歌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民间社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其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民国以前几千年封建时代的传统民歌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红色革命歌谣阶段;全国解放以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新民歌阶段。
传统民歌和红色革命歌谣是陇东民歌的主体,其内容主要有诉苦歌、劳动歌、生活歌、婚姻歌、爱情歌、历史传说歌、仪式歌和时政歌。这些歌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小曲子和信天游三大类,尤以小曲子最多见,以信天游最具特色。陇东民歌采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表现手法,唱词多以七言句为主。若有四句唱词,则一、二、四句押韵,两句唱词的,句句押韵。陇东民歌曲调多为民族徵调式,商调式、宫调式、羽调式也有一部分。曲式结构信天游多为二乐句单乐段体,小曲子多为四乐句单乐段体,二乐句多体现为对称性结构特点,四乐句则体现出起、承、转、合民族音乐结构特点。
陇东民歌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坚实的群众文化基础、高度融合的民间文化结晶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内涵等特征,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民间艺术研究价值和黄土文化、农耕文化、沙漠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畜牧文化的认同价值,尤其是《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所以,陇东民歌是甘肃民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天游是陇东民歌的代表,革命歌谣堪称“红色”文艺的摇篮。2008年6月,“陇东民歌”被省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非遗,匠心造物,看非遗故事,感受甘肃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