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苡婷
前几天,春秋君看到女儿的初中化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说的是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在网上搜索一番,发现此类考题还真不少。
但是搜遍权威网站,也没有看到航天员饮用小分子团水的任何信息。
那么航天员的太空饮水是怎么解决的呢?春秋君查阅到的是正冉冉升起的反渗透理论技术,这项技术被用于太空用水研究。
反渗透膜元件能截留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包含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真正实现了废水变净水。反渗透技术使得航天器中的污水通过净化,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成功解决了宇航员登上月球的饮水问题,所以也有人把经过RO技术过滤的水称为“太空水”。
天和核心舱,作为天宫空间站的核心,它是宇航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为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设计的电解供水组件和水质净化组件,再搭配上氧气再生系统,让三位在太空中“出差”生活的宇航员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核心舱“全屋定制”。
其中水处理子系统将核心舱内的蒸发水汽和航天员的尿液等废水收集后,再通过多层净化方式,实现污水变净水,实现了水的循环再生。
那么所谓的小分子团水又是什么东西?它怎么和航天员的用水挂钩了?
春秋君发现大量小分子团水的新闻都和企业广告有关系。
春秋君又搜索到了人民网——科普中国的辟谣文章。
文中指出,大分子团水和小分子团水无本质区别。小分子团水就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普通水,其比一般的水更容易被吸收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原因很简单,水喝到胃里后,由于胃内的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影响,喝下去的水的分子团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此外,人体的细胞膜既可以使一些大分子进入,也可以让像钠离子这么小的物质都钻不进,所以并没有证据说明小一些的分子比大一些的分子更容易进入细胞,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到目前为止,支持“小分子团水更容易被吸收”这一说法的专家们也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测定数据。
文中也说道,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水说白了主要就是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搬运工,它只是一个载体,无论人们喝什么水都不可能把它当做营养来源,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因此,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地饮用,不存在“喝哪种水更健康”的问题。
但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小分子团水是怎么登堂入室,出现在初中化学的试卷上,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毫无事实根据的伪科学描述会影响大量中学生的基本认知。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教育界和科学界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