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生命之源。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拥有巨大的储水功能,它能把地表部分的水转化成浅层地下水,形成蓄水层,能为周围地区供水、维持水位,它能为地球20%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包括人类。因此,湿地是地球的“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
目前,湿地在全球覆盖面积大约占6%,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10%,约6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关于湿地的记载,我国古代《礼记·王制篇》中把水草所聚之处称为“沮泽”、“沮洳”、“斥泽”或“下湿地”,过去,我们多数用“沼泽”称之,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重新认识“湿地”,把沼泽归为湿地的一种,并认真科学地研究它。
气候、河流、大地的结晶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完达山以北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和完达山以南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形成的冲积湖平原,总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全球少见的淡水沼泽湿地之一。什么是沼泽湿地?《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划分为5大类,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湿地是湿地的一种,属于天然湿地。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拗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沼泽湿地一般形成于在温湿和冷湿气候,平坦、负地貌,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环境。而三江平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处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气温年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4℃~4.3℃,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500~650毫米,降雨集中在6~10月,使沼生及湿生植物大规模发育,生长茂密,排水不畅,造成水体蒸发和水分下渗困难,同时,这里地形微伏,河流纵横,泡泽遍布,地表径流滞缓,内水不能外排,这些都有利于沼泽湿地的形成。
从内到外,丰富资源说不完
湿地如一块天然海绵,能减缓水流的速度,能排除和沉淀毒素和杂质,净化水体系统。平静且优质的淡水沼泽湿地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许多濒危的鸟类、迁徙的候鸟以及众多野生动物都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栖息和繁殖。这里哺乳动物12科37种、鸟类40科168种、两栖类4科5种、爬行类3科5种、鱼类17科77种、昆虫41科12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约100种,有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丹顶鹤、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等。
优质的水体系统,长期积水的环境,能促进湿地植物高度、茎粗、密度的生长,植物特别高大茂盛。这里植物种类超1000种,约占东北植物种类的1/3,其中小叶樟被当地人成为“羊草”,估算年产有1300万吨,可供140万只牛羊吃一年。这里的芦苇,每平方米有120株,高有2.5~3米,粗0.5~0.8厘米,贮量约有40万吨,是造纸的好材料。
三江平原湿地属于环型湿地,由中心向外缘,地势由低到,水分由多渐少,温度由低到高,这样带来了土壤分布的变化,由泥炭土向沼泽土和白浆土过渡。这里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三江平原素有“中国黑土湿地之王”之称。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白浆土质地粘重,渗透性差,孔隙度小,坚实无结构,形成不透水层,可防治水土流失。草甸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层较厚,土壤团粒结构较好,水分较充分。沼泽土是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泥碳则是由死亡的植物在潮湿和通气困难的条件下,经厌氧细菌分解,转化成一种不容易分解、不易矿质化的有机化合物复杂体,是优质的燃料、肥料、建筑材料。
水资源、动植物、土资源……随着人类不断探索,发现湿地蕴藏着如此巨大的生物生产力,自此把湿地当作“宝藏”,开垦耕田,养殖培育。
建立自然保护区,守护地球之“肾”
人们发现湿地这块“宝藏”后,由于初期认知不足,曾有一段时间过度垦荒、污染环境,破坏了这片宁静的土地,使湿地逐年退化消失,物种渐渐减少,全球气候受影响,人们意识到,保护珍惜湿地不仅是地区的事情,更是关乎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大事。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人失去了肾,将无法排毒,新陈代谢出现问题,而地球若失去了肾,就会造成土壤污染,生态循环混乱,从而植物减少,植食性动物因觅食越来越困难而逐渐减少,肉食性动物也会随之而减少,甚至某食物链断裂,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国因湿地退化消失而尝试努力弥补,大量湿地恢复工程启动,美国曾花费了数百万美金经费尝试全面恢复当地的湿地,但均以失败告终,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收效甚微。失去的湿地,想要恢复昔日原貌和功能,谈何容易,连科学家也无计可施,科学有它的局限性,后来科学家调整策略,以生态恢复为主,保护现存的天然湿地,同时建造人工湿地。随着项目工程获得重大突破,水文系统、生物多样化、土壤等得到有效恢复,全球湿地保护行动陆续展开。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致力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截至2020年9月,我国境内已有64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三江平原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5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分别是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用鬼斧神工之技,打造的奇妙世界
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的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土壤肥沃、湿地植被茂盛。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近50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黄菠萝、水曲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虎头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金雕、东北虎、紫貂、梅花鹿等1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猞猁、水獭、雪兔、马鹿、驼鹿、白额雁、大天鹅、鸳鸯等41种。
位于中国东北部的中俄边境地区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湿地中一块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湿地,这里森林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共存,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几乎容纳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种,这里有兴凯湖、小兴凯湖、湖岗林带、芦苇荡等多处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白棱河桥、新开流遗址、王震将军墓、泄洪闸、中俄贸易口岸等人文景观,而核心区则是貉和麝鼠的野生种源地。
“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自然条件独特,沼泽、草甸、岛状林构成了三江平原3个一级景观,区内河流皆为沼泽性河流。保护区在28年内,人工搭建289个珍稀濒危鸟类东方白鹳人工巢,繁育了1752只东方白鹳,幼鸟离开繁殖巢后,会停留37~52天,然后向中俄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流域扩散,之后再辗转南迁。去年11月,这里出现大批东方白鹳迁徙景象。
“中国白琵鹭之乡”的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低河漫滩,是“候鸟天堂”,保护区内生物物种丰富,自然植被以芦苇沼泽和小叶章、苔草沼泽为主,清澈的水质和丰富的植被吸引了丹顶鹤、白琵鹭等不少珍稀鸟类的到来,这里常能看到百鸟归巢的壮观景象。
入选“中国森林氧吧”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大面积的淡水湿地集中连片,是亚洲北部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是东北亚地区野生水禽繁殖中心,这里可以登上观光塔眺望湿地波澜壮阔的美丽风光,也可以悠闲漫步乌苏里江,江水波光粼粼,岛屿星罗棋布,水禽飞鸟在此嬉戏。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江,俄罗斯风光尽收眼底,江水纯净、无污染,盛产“三花五罗”等名贵淡水鱼,以及大马哈鱼。
由于湿地对大气有净化作用,且大量的农作物和湿地植物生长,三江平原湿地的空气质量非常洁净清新。如果夏天翱翔在三江平原湿地的空中,会看到一片青葱蓬勃生机的景象,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绿色小山丘,乌拉苔草、灰脉苔草、鼓囊苔草、毛果苔草连成一片,微风略过,如绿色的海洋一浪接一浪地涌动,河流在当中纵横交错,这里是大自然的铁画银钩、鬼斧神工之作,河道或曲或直,犹如龙飞凤舞的笔迹,苍劲有力,灵活多变,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甸丛中肆意挥洒。大面积漂筏苔草漂浮于河流之上,还有睡莲安稳地躺在平静的河水上悄然绽放,河边青翠茂密的芦苇、小叶樟、水葱守卫在这里,鸳鸯、雁鸭在水中嬉戏,马鹿、梅花鹿、雪兔在草地上奔跑,鸟儿成群结队在空中盘旋打闹。到了秋天,大批候鸟向南飞,然后这里会进入长达7~8个月冻结期,河水结冰,有的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休养生息,热闹褪去,静谧到来,沼泽湿地被冰雪覆盖,大地被雪花隐去了斑斓的色彩,纯净清透,皑皑白雪茫茫无边际。
湿地是个奇妙的世界,蕴藏大量丰富的大自然“宝藏”,也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的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无可避免地向湿地“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懂得保护珍惜,使之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森林与人类,《三江平原_中国最大沼泽群》,武海涛
2.生态学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及自然恢复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徐飞、蔡体久等
3.生态学报,《1954—201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的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刘吉平、高佳、董春月
4.水利规划与设计,《我国沼泽湿地面临威胁及保护措施探讨》,袁勇、黄火键等
5.科学技术创新,《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的退化及保护对策》,孙大振
6.水科学进展,《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刘吉平、杜保佳等
7.地理科学,《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黄锡畴
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研究》,孟焕
- END -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