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未必知道,现代钢琴中除琴弦之外,80%的材料是用木料制成的,另外20%是用生铁作为支架材料(钢板),钢板的材料也不是钢,而是铸铁,钢琴实际无“钢”而言。既然如此,钢琴为什么叫钢琴呢?
我们追溯到钢琴发源地意大利
历史早期,人类发明的乐器都是弦乐器,后来有一个意大利人酷爱研究机械,他发现弦乐器弹起来很费力而且伤害手指(吉他爱好者深有体会),于是研发了一种新的乐器,利用杠杆原理使人仅仅通过敲击按键就可以听到琴弦发出的乐音(击打乐器)。经历了各种打磨,最后终于制作出了一个简易的小模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钢琴的最早雏形。
这位意大利人听闻当时的意大利国王十分喜爱音乐,于是他就拿着自己的小乐器觐献给了国王,但是这个琴的音域当时才十几个音,加上琴弦是用普通的绳子改良而成,用一个小箱子装着,弹奏发出的声音又弱又单调。传闻,国王听完觉得这是个没用的工具而已,不但没有赏赐那个制琴人,还命人把琴砸掉,并给这个琴取了个讽刺的名字,为piano(就是 弱 的意思)。
因此这个琴就得名piano。后来又过了几百年,一位德国的音乐家在一本书中偶然看到了piano的设计图纸,于是决定按图纸重新改良,将琴键个数增加,把琴弦换成羊肠材质,与小提琴的琴弦材质相仿,这才使钢琴这一乐器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眼中,一时引起了欧洲音乐界很大的反响。
钢琴piano的名字来源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钢琴是一部可以改变力度的键盘乐器,既能发出弱音,又能发出强音,并因此而获得Pianoforte(意思是能发出弱音Piano和强音Forte)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但是后来,欧洲人却采用不正确的缩写字piano(即今译钢琴),将表示强音的“forte”略去,只保留表示弱音的“piano”,而沿用至今。
汉语译作“钢琴”,既非意译,也非音译。翻开史书,古钢琴几次由外国人带入中国,有各种不同的叫法。
公元1600年的时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朝见明神宗的贡品,其中就有一架古钢琴。因为是西洋人带来的乐器,所以钢琴当时被称作“洋琴”。
清朝咸丰九年,天主教徒郭连城旅欧,在《西游笔略》里写到“英国商妇弹洋琴者,其琴名曰必亚诺”,这是中国文献里最早提到钢琴的英文名字 piano。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一些欧洲商行引入大批钢琴到中国,宣传钢琴里的材料由钢制成(钢琴以沉重的铸铁架固定钢丝弦)。当时清朝有人见钢琴采用钢丝弦发声,曾将钢琴称为“铁线琴”。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中写到:
一个极著名的欧洲商行向华输入了大批钢琴。而当时欧洲商人极具头脑,因为中国人没有见过这种乐器,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他们就宣传,这个乐器里面的材料都是钢制造的,所以很重。从此之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在中国,我们就开始唤它叫做“钢琴”。
也有相传另外一种说法,清朝慈禧年间,欧洲皇室赠送慈禧太后一架钢琴,老佛爷听说是一件乐器,觉得很新奇,就命人把钢琴给拆解了,结果发现里面是一个洋人的“大钢块”,因此便命名此乐器为“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