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庄河话”
选自《烟台文化》
各地方言中,都有着繁茂的骂人话,就像京剧里的丑角,丑得不堪入目,却抖着一身别样的灵气儿。庄河话,用“海蛎子味”腌渍过的骂人话,“贱拜拜,彪呼呼”……气味冲天,却活灵活现。
翻检耳熟能详的骂人的庄河话,“bi ang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现在也是常用语。把家里大人气急眼了,庄河孩子应该都没少听过这个词,一般前面还会加个“小”。不过应该没几个人知道,这个骂人的话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龌龊,它是古语,而且还大有来历。
庄河人生活里,言语间常带一些不太“雅”的口头语,被经常翻牌子就有那句“你个bi ang操”或者“你个bi ang的”。有人说是源自“鳖养的”或“X养的”之类的骂人话。
那么,'bi ang的”,究为何意呢?
庄河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多传承山东,“bi ang的”这句骂人的话当然也是源自齐鲁大地。
不过古人骂人却是不带脏字,据张景芬《婢养的》载,“bi ang的”源自“婢养的”,而“bi ang的”其实就是“婢养的”的转音。
这里的婢,就是奴婢,是封建社会地位最低的仆人,说“婢养的”,就是说你母亲地位是奴婢,以示蔑视。
这句貌似极为不雅的粗话,是出自两千三百多年前的齐威王田因齐之口。山东人最早使用“婢养的”的文字记录见《战国策·赵策三》。
据记载: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zhuó,斩)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这段文字意思是说齐威王为人仁义,常常率领天下诸侯朝见周天子。此时的周天子十分贫困,在诸侯眼里已经没有什么地位,诸侯们都不去朝见,只有齐国照例每年朝见。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驾崩,诸侯们都去吊唁,齐威王去得晚了些。新即位的周显王姬扁很气愤,亲自去齐国斥责齐威王。威王勃然大怒骂道:“叱嗟,而母婢也。”齐威王骂新即位的周天子姬扁母亲是婢女,骂他出身不贵,是庶出。
齐威王这句话后来传到齐国民间,庶民纷纷效仿,久而久之,遂在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中流行,最终成为流传两千余年的口头禅。
千百年来,“婢养的”一词虽然较少见于经传记载,却经过口口相传,并在我们的语系中沿用至今,保留了该词汇作为挑衅对手,激怒以及侮辱对方的原始作用,堪称古汉语中原汁原味的活化石,教科书般的存在。
性格豪爽的庄河人在使用中,自然不自然地丢失或省略了“y”音,演变成今天的“bi ang”。辗转流传中又省略了“n”与“g”音,直接成为“bi a”,并且尾音的语气更重。
而在日常使用中,该词汇的适用人群也不拘一格,应用场景亦十分广泛。除了用来忿人,还可用于朋友间的笑骂(关系较为亲密的)、夫妻间的互称、以及对器物名称的前缀,且并不局限于厌恶或者喜欢(例:1这个婢养的车我开着是真得劲。例:2这个婢养的车是真难开)。
逝者如斯夫,两千余年间,从古汉语不停息地演变,一再的口语化,通俗化,最终走进这片市井,成为传统骂战惯用得力措辞“婢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南地北庄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