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颐和园,却不知颐和园牌匾上的字出自严寅亮之手。严寅亮是清末人,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他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也是我的家乡,一座偏僻小城。
在高速公路修建以前,从印江县坐汽车到贵阳要天亮出发,天黑才能抵达。想必清朝时路途上需耗费好几天,更别说去北京了。虽生于穷乡僻壤,严寅亮却能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城突出重围,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为颐和园题牌匾,他是怎么做到的?
严寅亮出生于1854年,,从小聪明好学,尤好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同治十年(1872年),严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
严寅亮曾几次进京会试均落第,在京期间,他经常到荣宝斋观摩历代名家书法,不断练习,吸取汉、魏、唐、宋名家的精萃,取其所长,自成一体,功底日益深厚。其余时间在家乡印江、贵阳、铜仁等地教学,由于学识渊博,态度认真,深受学生敬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修建颐和园竣工,向全国书法家征集书写颐和园匾额。京城众人纷纷献书,然而他们的字大多中规中矩,慈禧看过都觉得不满意。严寅亮经人推荐也呈上了自己的作品,他为人刚正,字也颇有风骨,并融合了历代书法大家精髓,慈禧极为欣赏,于是命他书园内殿堂、楼、阁匾额十八方,对联二十三副。之后还召见了他,赏赐玉章“宸赏”一枚。从此严寅亮名声大振,拜访者络绎不绝,他却非常谦虚地说:“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严寅亮被清廷任命为知县,分发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等地都留有他的墨迹。清朝覆灭后,严寅亮回到贵阳执教近二十年。1933年,严寅亮因痼疾复发,医治无效,逝世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