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个奇才,但却是体制外的奇才。他一生都想进入体制,却终究没能进入体制,而一生中最有成就的作品——《聊斋志异》,竟然还是体制外的著作,这般经历实在令人唏嘘。
蒲松龄的文学造诣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除此之外,他虽也有诗文戏剧等作品留存,但都不及这本《聊斋》成就高。而评价一个人的文学造诣不止需要看其文艺上的成就,还要看其思想上的成就,因此笔者将从《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两方面来谈蒲松龄的文学造诣。
蒲松龄,清朝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少年时就展露奇才,19岁时候考童子试,连续考了县、府、道三个第一,一时声名鹊起。然而悲剧的是,从此后他屡试不第,为了生活只好去做作幕宾和塾师,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聊斋志异》提供了思想和学识的基础。但他仍想要考中科举,直到71岁才成为岁贡生,若按传统文人入试为官的路径,他这一生自然是失败的。但若从其他方面来看,一部《聊斋志异》,8 卷、491篇、40余万字,不仅写花妖狐怪神幻迷离,还寄托了种种人生理想,并针砭时弊,从此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如此看来,他这一生又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蒲松龄是一个典型的体制外的奇才,即不适合科举路途,却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其实笔者在大学时期的课堂上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蒲松龄19岁就考试一举成名,为何后来却再也不能中了呢?难道是江郎才尽或'伤仲永'吗?从他后来能写就《聊斋志异》来看,事实必然不是这样。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蒲松龄从小所听的神异故事就已经影响了他的文学思路,而他19岁中试那一回,也是偏巧遇到了一位赏识他的试官,因此一时名震。但后来却再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毕竟科举和文学并非完全是一码事。
因此,蒲松龄的文才,可能本就在于此,在于这些丰富的想象,在于记叙和改编这些'虚妄'之言。他也的确喜欢搜集和创作小说,他的一生行迹,几乎都与这些故事有关。
《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蒲松龄的思想是较为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他同情人民疾苦,不满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却一直对最高统治者存有幻想;他讽刺科举制度,极尽暴露和讥讽,但始终不忘追求功名;他有无神论思想,却又有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他赞扬'真情',肯定爱情自由,却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忍辱顺从,在思想上仍没有脱离本阶级利益。
造成这种矛盾思想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说来,还是时代的限制。他毕竟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中,虽然已经比一般人要思想先进,但终究没有完全跳出那个时代,因此造成了如此复杂的思想情况。
《聊斋志异》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通过鬼狐花妖故事的描写,抒发寄托了作者心中的孤愤不平,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花妖狐鬼的世界是寄寓作者理想的美好世界,现实黑暗,只能向虚幻的世界寻求光明。
《聊斋志异》现存作品近五百篇,实际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一类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属于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也可以称之为笔记;另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奇异故事,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两类在篇数上约各其半,但也有些居于两者之间。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的这种情况。
1、批判揭露社会黑暗现实
蒲松龄生活于下层,对百姓生活深有感触。《聊斋志异》描绘世相,揭露权贵或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和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暴露现实社会政治黑暗,体现对邪恶的惩治,以抒写其愤激情怀,消释垒块。他投视野于整个社会,机锋所向,尤在官府。
或是借阴间影射阳世。如《席方平》,写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但城隍、郡司、冥王却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这是。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或是借历史针砭现实。如《促织》:宣德皇帝爱斗促织,使得成名一家遭遇惨痛。文末悲愤控诉:'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或是借梦境揭露官吏。如《梦狼》写白翁长子白甲在外做官,白翁白日做梦,梦见亲戚丁素带他去看白甲。来到衙门口,只见'一巨狼当道,进去之后,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chi中,白骨如山',作者最后叹道:'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蒲松龄曾自嘲'落拓功名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他大半生辗转文场,屡屡受挫。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科举弊端,因此对它的揭露也就格外有力。聊斋故事480篇,有70篇左右是描写科场失意。或是写考场黑暗——贿赂上级,如《考弊司》 ;或是直刺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贾奉稚》 ;或是刻画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叶生》、《三生》。
特别要注意的是,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本身并未提出否定,他所特别加以攻击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瞽',以致良莠不辨。这也是他多年科举的体验。这也体现了蒲松龄思想的局限性,由于受历史原因,他是难以直接从源头上否定科举制度的,不然也不会一生困顿于此。
蒲松龄一直认为,科考的弊端关键在于试官昏庸。如《司文郎》写一位盲僧人能凭嗅觉辩别文章好坏。分明文章极差的余杭生竟然能够高中,简直令人大开眼界。盲僧令余杭生焚试官之文,测出其师的水平,忍不住'向壁大呕,下气如雷'。如此辛辣的讽刺,少有可比。蒲松龄还以其深刻的自我体验,生动描写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与心灵毒害,比如《王子安》。
3、描写狐鬼花妖的爱情故事,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
《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约占全书四分之一,构成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狐鬼花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范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相爱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在这里面,除了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对照,其中还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
这些花妖狐怪故事中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似是喜剧故事的《婴宁》。婴宁本是个爱笑的女子,在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的摧残下,最后却'女正色,矢不复笑。'这曲折地表现出蒲松龄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体现了他思想的先进性。人的个性纯真被礼教、被集体无意识的戕害与泯灭,《婴宁》《连城》之类皆是如此,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封建势力、世俗婚姻的不满。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些美好的爱情故事里,体现出了蒲松龄身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男子竟具有的崭新的爱情观。在《阿宝》中,作者鼓吹'真心''至情';在《娇娜》中,蒲松龄又刻画了男女间真挚的友情——'腻友';在《连城》中,作者还歌颂了知己式爱情,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才子佳人式爱情,除了才貌上的匹配,更多了心灵的对话,这和《红楼梦》的宝黛知己之情一样令人感动。
4、抨击不良的世风恶习,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等带有训诫意义的作品。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作品,或借寓言形式委婉劝诫,或直抒胸臆,抨击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不良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给人以启示。
比如《崂山道士》讲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的故事,表明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产生邪念,否则必然碰壁。而读者所熟知的《画皮》,则讲了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的故事,告诉读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尤其有趣的《骂鸭》一篇,则写了某人偷吃邻居的鸭子,长了一身鸭毛,必须被主人骂了才能消除,十分令人捧腹,也极具教育意义。
从以上四点来看,蒲松龄的思想虽未脱离封建时代的限制,但已经具备了先进性,这使得《聊斋志异》并非简单的花妖狐怪猎奇故事,而是既具有教育意义,亦蕴含着人世辛酸和生活体验,富有哲理和教训。
一部作品光有思想是不行的,必须要文学性来配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质合一'的说法,西方也一直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不仅思想过人,其形式也十分具有审美价值。
1、《聊斋志异》的文体特色:'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意思是说《聊斋志异》用唐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的手法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又仅仅'粗陈梗概',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而唐代的传奇小说则'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小说的主体是人间人事人情人态。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来写花妖狐魅,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情节离奇而生动,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
具体说来,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思想;《聊斋志异》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他期望读者的不是信以为真,而是能领会寄寓其中的意蕴。蒲松龄这就对志怪题材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而说到《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就可以以三方面来概括:一是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二是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三是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之外,还有超越之处:一是更注重人物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在语言、情节和人物上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这是蒲松龄对文学的开创贡献,也是他成功的法宝。
2、《聊斋志异》的结构特色:人以事统,单线结事。史家笔法断后,画龙点睛。
《聊斋志异》的有六七成是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如《连城》、《青凤》、《席方平》、《胭脂》,这本身就说明了《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受史传文学与唐宋以来的传奇小说极大的影响,是传记文言小说模式:开头即点出主人公姓名、籍贯,乃至性格,接着便以小说的主人公为中心,围绕单一线索,直接进入情节,在重要作品,或者自己深有感慨的篇什,则在文后加上'异史氏曰',或表示写作用意,或表示作者的感喟,十分具有文人色彩。
3、异彩纷呈的奇幻美和诗化倾向
《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魅、神鬼仙人,一般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环境或为仙界,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作者以虚写实,幻中见真。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内容,而且其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再来看看《聊斋志异》中的诗化倾向:一是作者将其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想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以诗的特质。比如形容她们的美,往往是清丽无双、绝美脱俗,有意境而无俗气。二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如《婴宁》中这段描写: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zhé]其中。'
婴宁的美貌及其花一般品种繁多的笑,天真活泼的性格在其幽僻的山村,花木繁茂的院落的诗境烘托下和笔峰腾挪跌宕间,换来满卷浪漫诗情。
4、曲折多变的情节美
《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往往是峰回路转、山重水复之时又柳暗花明,而仔细一想,结局又总是合情合理。
如 《促织》篇,虽是写现实生活中的事,也有小儿魂化蟋蟀的奇幻情节,但全篇都以促织为线索,脉络清晰。矛盾的产生、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变化,都由促织的得与失来决定。全篇情节曲折多变,波澜叠起,缓急交替,层出不穷,愈转愈曲。而目曲中有幻,幻中有曲,充分表现了中国短篇小说注重情节的风格。
又如《王桂庵》一篇:
王桂庵是河北大名府的世家子弟。有一年到江南游历,看上一个美貌的'船家女'芸娘,但是芸娘对之不屑一顾。王桂庵念念不忘。后来做了一个梦,梦见来到一个山村与芸娘相会。第三年,王桂庵又到江南镇江,迷路误入一个山村,与往年梦中景色一样。竟然真的遇到芸娘。于是倾诉相思之苦,并说自己并无妻室。芸娘要其请媒人来以体现诚意。经过波折,两人终于成婚。北返途中,王桂庵与妻子开玩笑说自己已有妻室,芸娘一怒之下,投江自尽。王桂庵号啕大哭,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悔恨莫及。后来王桂庵在河南居然又和被人救起的妻子相会,发现已经有了小孩。两人再度复合。
不仅有年岁的变迁,更是掺杂了梦境和奇遇,还有神异的巧合,实在是奇峰叠起,变幻无穷。《西湖主》《葛巾》《胭脂》等故事,都是如此。
5、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蒲松龄妙笔生花,赋予笔下的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比如阿纤是鼠精,蒲松龄就写其家窖里有储粟,其人'窈窕秀弱','寡言少怒',与鼠的本性相符;又如《白秋练》一篇,主角是一只白鳍豚,她吃饭时必然要放洞庭湖水调味,这也十分符合她的身份。这样写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增进了冲突,使得情节曲折迷离,同时又符合妖或狐的本身设定,很有妙韵。
作者还擅于通过生动细节写人。比如 《黄英》中,写黄英做针线家务的小事展现了黄英的'贤妇'特点,而写陶生的醉酒则写出了他的风雅和憨态可掬。
除此之外,作者还善用环境描写来暗示或者映衬人物。尤为明显的是《莲花公主》一篇:
'转过墙屋,导至一处,叠阁重楼,万椽相接,曲折而行,觉万户千门,迥非人世。'
如此描写,正符合了莲花公主的屋舍其实就是莲花的事实。曲折婉转,生动迷离,令人惊叹。
6、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的诗化语言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其语言特点既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其人物语言又极尽生动活泼,符合人物个性。
作品中各篇的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在叙事上,作者采用了日趋平易的唐宋古文,又揉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平易简洁;小说人物的语言根据不同的身份而灵活多样;而文中的书启、判状,则用骈偶;'异史氏曰'的文言则十分纯正,显得庄重典雅。《聊斋志异》的语言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
来看看这篇《红玉》中的一段:
'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
在如此简短的语言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相如的执着、热烈的爱。如此文笔构思的确令人赞叹。
又如《翩翩》:
'一日,有少妇笑入,目:'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旧时的歇后语,谓盼嫁如意郎君),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窑(因称生女为弄瓦)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
这里把古语、俚语,熔铸成生动活泼的对话,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可见作者造化之功。
结语:
由于蒲松龄的文学成就主要就体现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因此《聊斋》的文学和思想成就也就代表了蒲松龄的文学造诣。在思想内涵上,蒲松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其辛辣讽刺入木三分;而在现实性上,他的故事又脱胎于现实生活,除了讽刺官场和科举,还直击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爱情、友情、道德、生活无所不至;在文学上,他运笔有灵思,构思巧妙,塑造了无数美好的花妖狐怪形象,寄托了人生理想。不管是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还是叙述和人物语言,《聊斋志异》都堪称同类作品的巅峰。因此鲁迅评它:'《聊斋志异》……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有人说,伟大的文学往往在逆境中产生。《聊斋志异》不是一天写就,而是也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是日积月累而成。纵然蒲松龄一生为科举所累,但毕竟也成就了他的《聊斋志异》。人生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千人千语,一向如此。蒲松龄的功名心和落魄遭遇,笔者不多做评价,但对《聊斋志异》这部作品,笔者却可以肯定得说:世间难得。就像初唐诗人张若虚有一篇《春江花月夜》就足够了,对于蒲松龄来说,有这么一部《聊斋志异》,他此生于文学,也终究无憾了。(一往文学作者:柳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