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文物大省,山西人是最有理由彰显文化自信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首先,山西没有挖掘透彻自身的文化底蕴。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可惜,大部分山西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并不了解,更对其历史不清楚。
其次,山西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文化自信认识上的不足、文化自信行为上的杂乱无章。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上的滞后导致山西人民心理上经济压力过重,再加上前几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风潮出现,山西人民也参与到了全国的抢名人、抢故里的争战中,导致文化行动上杂乱无章、没有统一规划,更是对自身文化认识缺乏、闹出了不少笑话。
再次,山西过分依赖能源产业带来文化自信思维上的限制与环境上的破坏。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年产原煤量长期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总量的1/4以上,累计产煤160多亿吨,70%以上外输全国。经济发展上自然形成“以煤为主”的惯性思维,没有形成创新发展思维、没有营造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氛围,贻误了山西的发展。现在,当“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已成了山西的痛楚,才想起临时抱文化的脚。此外,山西在长期“以煤为基”的产业思维下,虽收获了经济效益,但也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沿黄一带,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
文化大省没文化,文化大省文化不自信,原因方方面面,有历史的,有今人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身的——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了解不透彻、不深入。山西人要想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文化风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自信自己的文化。
山西拥有神秘的上古文化
上古时代是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传说之中,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曾在这块黄土地上建立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即所谓“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直到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被发现,神话才变成了现实。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在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陶寺遗址:“中国”与“中原”的肇端》荣获“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这是中国唯一一项获奖项目,这意味着陶寺遗址作为“中国”产生之地不仅仅得到了中国考古学家的承认,也已经得到了世界考古界的承认。李琳之则从废墟遗址、历史文献、传说习俗、出土断文物等四个方面找出证据,论证了中国10000年前到4000年前从伏羲、女娲的传说一直到尧、舜、禹的传说在山西都有历史踪迹。此外,更有西侯度、丁村、许家窑、柿子滩等遗址,见证着中国境内人类的起源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山西史前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直属根系,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到4000年前的陶寺,山西在中国古代人类发展史和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西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夏朝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是谓三晋。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宋、辽、金、元时代,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里”,太原、大同、平阳(今临汾)三城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城市,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口稠密曾受到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到了明代初年,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原地区,经战乱之后,人口稀少,于是就发生了明初的大举官方强制性移民。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出于此。明清两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扬名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
此外,山西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人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向人文精神的圣坛,都离不开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山西人讲忠,介休绵山上还流传着逃难时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重耳食用的故事。山西人讲孝,《二十四孝》第一则孝感动天,就是年幼的舜帝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而闻名。山西人讲仁,运城稷山县仁义村里还传留着待逃难者如同亲人的仁义之举。山西人讲义,阳泉盂县藏山上流传着程婴牺牲自己的孩子,救下赵氏孤儿的故事。
山西拥有红色革命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山西是建立党组织最早的省份之一;土地革命时期,山西是黄河以北地区创建工农红军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最早的省份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国共合作示范区、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心、中国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送基地。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载入史册,左权、高君宇、徐向前、刘胡兰、尹灵芝、彭真永垂青史,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留下足迹。这些英雄事迹深刻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永跟党走的坚定信仰,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信念,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勇往直前、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等精神内涵。
抗战期间,山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输送地。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八年间,山西全省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的青壮年达70多万人,参战支前的打游击的民兵自卫队有数百万人之多。山西军民前仆后继,为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据粗略统计,抗战期间,在山西的各种惨案中伤亡群众与国共两军抗日将士伤亡之和达300万人;其中晋绥军区指战员牺牲1.3万余人,晋察冀军区指战员牺牲7.1万余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则有1.3万余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山西人民辛勤劳动、节衣缩食,保证了抗战军需物资的供应。抗战期间,山西各根据地青壮年组成民兵、自卫队保障后方,老人碾米磨面,妇女赶制军鞋,儿童站岗放哨兼作农业生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和山西人民的骨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共同奋斗,以及革命军队与三晋儿女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共同战斗,激发出了高昂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形成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即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历史证明,“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山西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党和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山西红色文化是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山西红色文化长期以来激励着山西人民艰苦奋斗、奋发进取,既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又是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山西拥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山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山西是全国最早试办初级社的省份和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山西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集体,催生出“大寨精神”、“右玉精神”、“太钢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和先进典型。
山西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山西是全国著名劳模、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等的生产大省。上世纪40年代大生产运动时期,山西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中国的劳动模范,如平定县的赵贵、灵丘县的王海、盂县的赵忠、平顺县的李顺达、武乡县的李马宝、长治县的李有成、古县的赵金林、沁水县的殷望月等,这其中以李顺达最为出名。李顺达早在1943年2月就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成立了全国较早一批的农业劳动互助组。1952年,李顺达又带头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变坡地为梯田,变荒山为宝山,变穷沟为富沟。上世纪60年代,陈永贵是山西涌现出来的另一批劳模中最突出的一位,同他一起涌现出来还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大寨精神”。以陈永贵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成为了全国学习的榜样。
山西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近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是山西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典范。
山西人敢为人先、永不服输。
山西拥有神秘的上古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远至上古、近至当代,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这应是山西文化自信的根源。无论是伏羲女娲、三皇五帝还是晋商行天下;无论是吕梁出英雄还是农业学大寨;每一种文化,山西都曾是全国的引领者,这更应是山西文化自信的理由。山西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先祖赐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汲取和依托的发展源泉。
(作者:石慧、田云刚、郭霄凤 )
来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