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是“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也是一位极高产的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塑造了2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其中,巴尔扎克自认写得最好的作品,是出版于1843年的《幻灭》。
他足足耗费8年时间,描绘了主人公吕西安和好友大卫、大丹士,在险恶社会中追逐梦想的历程。
身为诗人的吕西安明明相貌英俊、才华横溢,握着一手好牌,却落得个梦想破灭、遭人唾弃的下场。
聪慧过人、持之以恒的发明家大卫,明明创造出了不起的发明,却没能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反倒是外表平平、穷困潦倒的作家大丹士,看似毫无出人头地的希望,最终却功成名就。
三个年轻人的迥异结局,让我想起了路遥的一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无伤大雅的错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彻底颠覆你的命运,让你满盘皆输。
1
十八世纪的法国安古兰末,有位相貌英俊的青年诗人叫吕西安。
他的父亲早早患病去世,只留下他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为供他读书,身为落魄贵族后裔的母亲跑去照顾产妇,妹妹也当上了洗衣女工。
毕业后,他投身文学创作,写出了几篇好诗,在当地小有名气。
凭借出众的外表和文采,他还吸引到了喜好文艺的贵族巴日东太太。
在巴日东太太的追捧下,吕西安愈发自命不凡,甚至幻想借助对方的爱而跻身上流社会。
好友兼妹夫大卫也很欣赏他的才貌,担心他在安逸中消磨斗志,便劝他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专心精进写作水平。
他却不以为然,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美貌,征服巴日东太太的心,从此平步青云。
他不再认真读书、写诗,天天跑到巴日东太太家应酬,在宾客的赞美中忘乎所以。
后来,因二人的私情传得沸沸扬扬,巴日东太太提议带他去巴黎避风头。
一听要去大城市,吕西安欣喜若狂,几乎彻底荒废学业,花费全部精力来讨好对方。
结果刚到巴黎,巴日东太太发现像吕西安这样有才有貌的年轻人数不胜数,便无情地抛弃了他。
当吕西安连人带行李都被赶出高档旅馆时,他才后悔没有留在家乡好好创作。
而造成如此窘迫的局面,是因为他把美貌当成了上位的资本。
殊不知,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资本是实力,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
人生是一场春种秋收的过程,先洒下汗水、汲取养分,而后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该积蓄力量时敷衍了事,该打磨本领时投机取巧,只会白白辜负自己的一手好牌。
2
吕西安跟巴日东太太分手后,搬进了大学附近的贫民窟。
口袋空空的他,向出版社推销自己的小说和诗集,却四处碰壁。
此时,他遇到了同样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年轻作家大丹士,两人一见如故。
大丹士劝慰吕西安:“一个人要伟大,不能不付出代价,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而成的。”
他还时常与吕西安讨论写作题材,并帮忙动手修改、润色了吕西安的作品。
在对方的指导下,吕西安的创作水平突飞猛进,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起初,吕西安燃起雄心壮志,决定在文学道路上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
但他身上没有苦行僧般的耐性,无法忍受成名前的清苦和孤寂。
随着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少,他开始厌倦日复一日读书、写作的单调生活。
大丹士和大卫了解他的性格,一个以身作则,鼓舞他继续努力;一个给他寄钱,为他缓解经济压力。
然而,看到小说迟迟无法出版,他还是萌生了放弃文学的念头。
最终,他不顾大丹士的劝阻,舍弃清心寡欲的修行,转向了来钱快的新闻行业。
成长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经反复打磨,历岁月积累,才能实现一鸣惊人。
孟子曾说: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人生好比挖井取水,挖到一半还没看见水时就放弃,只能掘出一口废井。
做事图快不图深,求急不求稳,到头来只能一无所获,永远成不了大器。
有超出常人的才华,更要有耐住寂寞的意志,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3
彼时的新闻界如同名利场,良心、道德、底线在利益面前,统统不值一提。
吕西安也同流合污,为谋名利,他颠倒是非黑白,短期内就混成巴黎社交场的名人。
他开始纵情声色,忙着应酬、打牌、与女演员高拉莉寻欢作乐,甚至迷上赌博。
没过多久,他那点儿才情就被奢靡的生活消磨殆尽,还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幸而高拉莉是真心爱他,愿意出钱帮他还债,靠演戏供他生活。
若吕西安此时认真反省自己,戒掉种种恶习,完全可以重新回归正途。
可他本就薄弱的意志力,已被纸醉金迷的喧嚣腐蚀,他只想找个快速成功的路子。
他打算改为母亲的贵族姓氏,找位贵族小姐结婚,再谋个一官半职,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昔日情人巴日东太太,在聚会上听说他正向王室申请改姓,便借此设下圈套,想将他赶出巴黎。
巴日东太太以帮助他为诱饵,让他写文章挑起党派纷争,引发了同行对他的攻击和谩骂。
暗地里,巴日东太太又指使别人写了篇讽刺掌玺大臣的文章,并四处造谣称是吕西安所写。
结果,掌玺大臣气得撕掉了准许吕西安改姓的诏书,各大报社也都不再跟吕西安合作。
高拉莉也受到牵连,失去了剧院的工作,最终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吕西安用大卫的名义伪造了一张期票,并变卖所有家当,才勉强还上债务,安葬情人。
但他此时在巴黎已声名狼藉,又身无分文,只能灰溜溜地逃回家乡,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彻底破灭。
想起《培根论人生》里的一句话: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捷径往往深埋着隐患,它随时会爆发出来,摧毁你所拥有的一切。
一步登天看似轻松省力,实则一不留神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只有双脚踩在地面上,才能用一个个脚印串联起璀璨广阔的未来。
4
吕西安回到家乡后,才得知因为伪造期票的事,差点害得大卫进监狱。
大卫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财主,却自私自利,视财如命,只分给儿子一家效益很差的印刷厂。
大卫和吕西安的妹妹结婚时,父亲拒绝帮他翻新住宅,他只好四处借钱,背上了一身债务。
看到妻子刚过门就跟着自己吃苦,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发明创造发一笔财。
他不乏恒心和毅力,却过于天真,缺乏社会经验,只顾埋头做事,从不关注外界的变化。
自从计划发明造价更低、质量更好的纸张后,他就一头扎进实验中,对于外界的世事从来不过问。
妻子只好接过印刷厂的生意,独自应对同行的疯狂打压,导致账面一再亏损。
他的学徒也被竞争对手拉拢,泄露了他发明纸张的秘密,与之谋划夺取他的专利。
大卫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人的虎视眈眈,依旧天天躲在家中做实验。
吕西安以他名义伪造的期票到期,法院起诉他还钱时,他也沉浸在发明中一拖再拖,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对方找来律师算计他,把期票的金额翻了四倍,他根本负担不起,只能眼睁睁去接受法院的刑罚。
最终,虽然他的发明大获成功,他却为免受牢狱之灾,被迫低价转让了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专利。
一个人有才华傍身,有毅力护航,却没有洞察世事的智慧,依然得不到成功的垂青。
人是无法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及时与外界交流,留意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避开重重危险,抓住机遇。
敏锐洞察生活百态,及时调整生存策略,至少能比别人走得快十倍。
而只顾盲目地埋头赶路,却只会被世间险恶绊得人仰马翻。
5
书中唯一得偿所愿的人物,是吕西安在巴黎的朋友大丹士。
他既无吕西安的美貌,又无大卫的产业,却拥有三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首先,是扎实的真才实学。
他精通语言的运用,热衷于研究哲学和心理学,并能通过思考总结后运用到写作中。
他有能力完成内容厚重,语言优美的作品,也能为吕西安的小说写出精妙绝伦的序文。
转行当记者的吕西安,原本打算为了利益批评大丹士新出版的小说。
但他读完后却不得不承认,这是近代文学中最美的一部,他根本挑不出任何瑕疵。
其次,是不屈不挠的毅力。
为了写出深刻的好作品,大丹士几乎舍弃了所有世俗的欲望。
他衣着朴素,饮食简单,租住只有几件旧家具的房子,从不为衣食住行的琐事分心。
他偶尔会写些有报酬的稿子,但仅为满足生活之需,大部分精力仍用在创作上。
除了忍受清贫之外,他还经得起同道的毁谤和出卖,以及不被人认可的辛酸和委屈。
他曾推心置腹地对吕西安说:“只要你的作品写得好,就算碰上一百个钉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是擅长处世的智慧。
身处灯红酒绿的巴黎,光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始终保持初心。
因此,他想出了互帮互助的方法,与8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团体。
他们会督促彼此认真工作,踏实学习,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要是谁遇到了经济上的麻烦,其他人还会筹钱助其挺过难关。
一个人也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他在大家的扶持下得以安心创作,最终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
有句话说:
成功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
仗着天赋甚高而不勤勉努力,只能因实力有限而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
兼具才华和意志却不谙世事,只能在残酷世事中处处碰壁、败下阵来。
想把梦想变为现实,必须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于枪林弹雨的社会丛林中全身而退。
有证明自身价值的筹码,也有抵御外界考验的能力,才能写就你想要的结局。
▽
《幻灭》中的三位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作者巴尔扎克的影子。
二十岁出头时,他贪慕虚荣和安逸,放弃成为伟大作家的目标,为牟取暴利而写粗制滥造的流行小说。
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又急功近利地转行经商,一门心思想靠开印刷厂发财,却经营失败、背上巨债。
到了而立之年,他终于幡然醒悟,认真打磨作品,坚定不移地为写作献身,写就了一部部传世经典之作。
他将自身经历渗入笔下的故事中,力图证明一个道理:
一个人想在社会上有所成绩,才华、毅力和处世智慧,样样都不可或缺。
若空有与生俱来的才能,却沉不下心来持续精进,终究会一事无成;
而只有技能和意志力,却缺乏洞若观火的明智,人生也难以一帆风顺。
巴尔扎克曾说: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美貌易消逝,天赋需打磨,只有百折不回的信念,战胜艰险的智慧,能将你渡往金光闪闪的未来。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