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画的人数,说法不一,常见的有500余人说(白寿彝《中国通史》)、815人说(汤友常数米法)、1695人说(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此外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各种说法较为一致。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
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从内容看,此画属于风俗画,也具有风俗画的特点。
张择端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1101年,《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1127年,靖康之变后,被金人掳走。1260年,元朝建立后,被收入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1351年,杨准从陈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1365年,(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1461年前后,(明)吴宽题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
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家,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1578年,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1644年,入清以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1799年,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1911年,《清明上河图》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1921年由天津转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8月《清明上河图》在通化被截获。1948年,长春解放后,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9年,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
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国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10月18日发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志号:2004-26。
《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全套九枚(套票连印),每枚都可独立观赏自成一景,九枚连接起来则是一副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全景。
《 清明上河图(局部)》(9-1)邮票图案是汴京城外的郊区 图画。
薄雾迷蒙,在稀疏的小树林下,有小河、小桥,岸边停着一只小船;左边树荫下,静静地隐藏着几家低矮的农舍;右边小树林深处,一小队驮着木炭的毛驴从远处徐徐走来。
《清明上河图(局部)》(9-2)邮票图案在左上角路端远处,有一队人马和一乘轿子,顶部有些杨柳枝条之类的装饰;其后跟随着一些随从,有的肩挑担子末尾有一位骑在马上的官吏,轿中的妇女似是他的眷属。
在画面左下角的道路上,有一对士绅模样的夫妇,穿着华丽温暖的衣服,快活地骑着毛驴,悠然地向前行进着;其后跟随着两个仆人,年长者在前头为胖夫人牵驴引路,年轻者肩负着行李走在中间。树从深处,清晰可见设有一个小茶摊。
《清明上河图(局部)》(9-3)邮票图案是汴河岸边之景。
在汴河边上,右下角的两条船已经靠岸,在大树下半隐半现的小船正在卸货,搬运夫背负着货袋往岸上运,货主坐在已堆理整齐的小货袋上指挥卸货;码头边上的小饭馆,伙计正在挂彩旗开始营业;左上角的两艘船刚刚靠岸。
《清明上河图(局部)》(9-4)邮票图案中的是汴河中运输之景。
在汴河中,满载着货物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右上角的船只已经泊岸,搬运夫已在紧张地卸货;图案的左中部,一艘大船几乎完全被大树遮挡,只露出的船尾上,8个船员正在奋力摇动一根大橹,可以判断,被大树遮挡的船头上肯定也有8人在摇橹,他们前后合力,催船逆流前进,似乎要通过前方的小桥;图案左下角停靠在岸边的一只小船中,一个小童端着木桶向河中倒水,可能是在刷洗船身。图案上方的河岸边,有客栈和餐馆,供给来往船夫们的饮食住宿。
《清明上河图(局部)》(9-5)邮票图案中同样是汴河之景。
画面中心是一座横跨汴河规模宏大的大桥。桥下有一艘大船正要过桥洞,船夫们手持竹篙紧张地与桥上、船旁的人互相呼应,驾驭控制着船的方向,与急流搏斗。
《清明上河图(局部)》(9-6)邮票图案为汴河码头之景。
图案的右上部,汴河两岸停泊着的数艘大船,而河流中间有两艘逆流而行的大船,其中较远处的一艘由纤夫拉动正在艰难地向前行进,较近处的一艘前后各6个船夫在齐力摇着大橹,两船正顺着汴河拐弯远去;图案的下方与左方部分,是城市的街道,屋宇一栋紧贴着一栋,商店一家紧倚着一家,得分官廨、寺庙、茶坊、酒楼、肉铺和大车修理、算命地摊等等。
《清明上河图(局部)》(9-7)邮票图案是汴京城区的部分街景。
从右至左观看,一棵古树旁侧,是一个算命棚子,挂着“神课”、“看命”的牌子,围着三五个人。
《清明上河图(局部)》(9-8)邮票图案同样是城区街景。
图案右上角有河流,河流两旁生长着繁茂的柳树,顺着河湾向远方延伸;画面下方,河流上架设有一座土桥,与街道平行相通,桥两侧栏杆边围着不少游人。画面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
《清明上河图(局部)》(9-9)邮票图案展示的是城区之人。
行人有正在进行交易的商贾,有看热闹、赏风光、到处游逛的绅士,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吏和前后簇拥着的仆人、随从,有肩挑货担沿街高声叫卖的小贩,有乘坐着轿子的大家闺秀,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正在问路的外地行客,有正在听说唱的大人小孩,有在高楼中饮酒作乐的富家子弟,还有在城门行乞的残疾老人等。
《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依据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图设计。在邮票的图案中,景色和人物在保持原有形象特点的基础上被改成线条画,然后再利用高科技设备制成9枚连印的雕刻凹版印刷,以胶雕版印刷出了1100多年前原画的缩影。
《清明上河图》邮票小版张自右至左分为三个段落,第1段为汴京郊外的风光(邮票9-1、9-2、9-3);第2段为汴河码头漕运(邮票9-4、9-5、9-6);第3段为市区街道描绘(邮票9-7、9-8、9-9)。
《清明上河图》设计时间长,印制精美!从1995年到2004年,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这套邮票才得以面世,《清明上河图》原图长5.28,上面有1643个人物,动物208只,可见其复杂和难度,这在邮票史上是第一位的,也是目前印制的最好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