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6日早上,功夫巨星李连杰正在香港的豪宅里看电视机,他一会儿要去“富艺公司”上班,和经纪人聊新戏《新龙门客栈》。
突然间,李连杰面前的电话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带着哭腔说:“Jet!不好了,明哥被人杀了!”
听到“明哥”死了,李连杰脸色煞白。
“明哥”就是李连杰曾经的经纪人蔡子明,此人是黑帮“14K”的成员,也是“富艺电影公司”的老板。
在当时的香港影坛,蔡子明是势力最大的人之一,正是他帮李连杰从“嘉禾电影”脱身。
可蔡子明也因此和强大的“嘉禾公司”结怨,最后丧命在公司门口,被人连开4枪,枪枪爆头。
蔡子明之死是李连杰一生的梦魇,也是香港很多电影明星不愿提起的话题,在那个“嘉禾电影”一手遮天的时代,影坛人士有好多的无奈。
广大90后应该都记得,小时候看的港片开头往往有“嘉禾”二字。
而站在“嘉禾”背后的男人,就是被誉为“港影教父”的邹文怀。
邹文怀不如邵逸夫出名,但是他对世界华语电影的贡献巨大。
1971年,邹文怀靠挖来李小龙打响了嘉禾的招牌,后来又力捧红金宝、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掀起了70-80年代的港影功夫热。
“嘉禾”鼎盛时期,邹文怀在香港影坛只手遮天,虽然邹文怀本身就是“邵氏”的叛将,但他自己也最恨叛徒。
很多人怀疑,蔡子明之死就是邹boss给“不忠不义”的李连杰一个警告。香港人不敢谈蔡子明案,但是一些野史已经把矛头指向邹文怀。
那么,邹文怀是怎么进入电影行业的?他为何能捧出一大堆明星,打造一大批卖座电影?他手上又掌握着多少香港影坛的秘密?
谈香港电影,就不得不提“邵氏电影公司”,这家公司不仅在全世界打响了香港电影的名气,还几乎孵化出了后来的整个香港影坛,嘉禾也是从“邵氏电影公司”分裂而来的。
“邵氏电影(香港)公司”的前身是“邵氏父子公司”,老板是邵逸夫先生的二哥邵邨人。
1957年,因邵邨人转行房地产,邵逸夫北上香港接盘“邵氏父子”,次年才把“邵氏父子”改为“邵氏兄弟(香港)电影公司”。
从1958年到1968年,邵氏电影垄断了整个香港影坛,片头大大的“SB”标签,和片尾“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口号传遍亚洲。
从日韩到马来、印尼,有黄种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上映,甚至远在美国也有邵氏的片子流通。
邵氏能做这么大,和邵逸夫的经营方式分不开。
邵逸夫年少时曾远走美国取经,他看过美国好莱坞模式之后,惊呼“工业化才是电影的未来”。
好莱坞的电影生产是流水线模式,参与电影的人全部职业化,一堆导演等公司分任务,编剧按时间交剧本,然后选角导演选人,选完人就立刻开拍。
当时好莱坞三五个月就能拍出一部电影,取景根本不去野外,就在电影棚布景,电影拍完了由广告部宣传,整个电影生产链一气呵成。
后来邵逸夫学来了这套,甚至青出于蓝。60年代,邵氏规定一部电影从下达项目到上映,不许超过60天,否则就扣工资。
邵逸夫用这个模式在香港修建了“邵氏影城”,开始用片量夺取电影院的排片。
而在邵氏电影起步阶段,邵逸夫想找一个能干的人来负责广告宣传,他搜寻良久,最后看到了一个叫邹文怀的播音员。
邹文怀祖籍广东梅州,1927年生于香港,成年后一直在媒体行业,当过记者,后来在电台当播音员。
邵逸夫成立公司时,就将他挖来做宣传主任。
邹文怀在任上干得很好,后来连年升职,60年代先后担任邵氏的制片经理、副总经理,1970年成为邵氏的首席执行官。
邹文怀在邵氏的时代,也是邵氏电影最辉煌的时期,邵氏十几年拍了几百部电影,在东南亚赚得盆满钵满,邵逸夫成了大富豪。
然而,邹文怀心里却对老板有不满。
邵逸夫这个人极其有钱,而且后来在国内以做慈善闻名,但是他当年对公司的人可谓非常小气。
邵氏电影的演员们基本就是工薪族,连导演、编剧这些高级人员也是领死工资,顶多发一点点奖金,在香港也就是个糊口。
一部好电影上映赚几百万,居然和自己没一丝一毫关系,演员和导演们都不满意,邹文怀这个高层管理者更窝心。
而且在邵氏干了这么多年,邹文怀也无法进入决策层,拍不了公司的板。
“邵氏电影”之所以这么抠门,归根结底是因为“邵氏兄弟”这家公司骨子里还是旧中国的“家业”型公司,是邵家的私产,邵逸夫绝不肯把权力给外人。
随着邹文怀对邵逸夫越来越不满,他在1970年末一气之下辞职出走。
之后,邹文怀联合制片人何冠昌、梁风买下了“国泰电影”的片场,改名为“嘉禾电影制片厂”,正式单干。
1971年,嘉禾电影公司向刚刚从美国归国的动作明星李小龙伸出橄榄枝。
当时李小龙嫌弃邵逸夫给的片酬太少,正要回美国,被邹文怀拦了下来。之后,邹文怀给李小龙开出上万美金的天价片酬,让李小龙拍摄了后来震动影坛的《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上映后赚了300多万港币的票房,创造香港历史记录,还在日韩和东南亚大卖,入账近千万。
“嘉禾公司”一夜崛起,邵逸夫已经感受到了危机,赶紧筹拍自己的“打片”。
结果第二年嘉禾的《精武门》再创辉煌,直接在香港卖了450多万,打破了去年的记录。
自那之后,邹文怀的“嘉禾电影”成为香港最热的公司,除了两部冠军片外,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纷纷大卖,海内外各路投资大佬纷至沓来。
邹文怀用一年,就追上了邵氏电影10年的路,邹文怀自己都感觉飘飘然。
但天有不测风云,1973年,李小龙的合资电影《死亡游戏》开拍。拍到一半,李小龙却突然死于女演员丁佩的闺房。
“李小龙之死”成为香港影坛的谜团之一,至今没有结论。
李小龙走了,“嘉禾电影”的上升势头眼看就要被打断,香港人都觉得嘉禾玩完了。
但邹文怀却没放弃,他接连“挖墙脚”,先从邵氏电影挖来了“冷面笑匠”许冠文,给“嘉禾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
后来他又从邵氏挖来并捧红了洪金宝、成龙等人,拍出了一系列功夫片,延续了“打片”的辉煌。
这里产生了个问题,邵氏电影当时在东亚数一数二,家大业大,邵逸夫也给明星涨了工资,为什么邹文怀还能轻松从邵氏挖走影星甚至导演呢?
这里就牵扯到“嘉禾”和“邵氏”的制度差异。
邵氏是“大片厂制度”,除了上面的大老板,底下的员工全部职业化,按层级拿工资,年底领奖金,此外无他。
但是邹文怀敢走“卫星制度”,先给明星按票房分成,就这一条,很多人都无法拒绝。
其次,如果是“嘉禾”的顶级明星,不仅能从片子里拿大把分成,邹文怀还给他们开公司,也就等于现在的“工作室”。
演员能自己看剧本,自己张罗宣传,电影如“卫星”一样绕着演员转,而演员的小公司如“卫星”一样绕着母公司转,最后大家都挣钱,这就是“卫星制”。
分成制度让导演、编剧、演员都有野心,有动力,也让社会上更多年轻人积极往电影行业钻。
这种“千帆竞发”的局面让嘉禾不缺人才,也让进来的人个个争先,不甘人后。
“嘉禾”的武师天天跳楼,拍爆炸、撞车,伤了也不怕,公司不光治病还给津贴。就靠着这样的模式,嘉禾让功夫片在香港成为主流,甚至火遍全球,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但是嘉禾的飞速成长,也让它内部掺杂了一些香港当时的负面特点,例如黑帮。
电影赚钱实在太快了,尤其是80年代,上映的片子就算亏都不会亏到哪去。
嘉禾内部有些投资人和制片人就有黑帮背景,这些人进来后以强制手段控制影视行业,后来闹出了很多不光彩的事。
1994年李连杰的经济之蔡子明被枪杀,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香港影坛最大的未解之谜,就是李小龙的死亡,而邹文怀就牵扯其中。
1973年,李小龙突然在巅峰之时暴毙,他的情人丁佩和老板邹文怀是最受人怀疑的两个当事人。
李小龙在1973年7月20日晚上死亡,邹文怀和丁佩向外宣布李小龙是死在自己家里。
结果有好事记者查询救护车的登记,最后发现李小龙是死于丁佩家里,抢救医生说:“在丁佩家里时,李小龙就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已死了几个小时了。”
此消息一出,香港人声讨丁佩和邹文怀释放假信息,两人被当做李小龙死亡案的疑犯遭到传唤。
最后,李小龙的妻子宣布丈夫是自然死亡的,这事儿才告一段落。
李小龙的直接死因是脑水肿,但是医生无法解释他是怎么脑水肿的。
丁佩自己说,当天李小龙突然头痛,自己给他吃了止痛药,他就休息了。在吃完药的4个小时里,李小龙一直在睡觉,最后她和其他的工作人员来叫李小龙,才发现他已经没了呼吸。
丁佩发现李小龙死后,立即给老板打电话,邹文怀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
此后,邹文怀和丁佩虽被无罪释放,但后来守口如瓶,完全不谈起当年的旧事。
丁佩晚年写回忆录说,李小龙最后吃了自己给他的强效止痛药,仅此而已,可能是因为止痛药过敏,导致他英年早逝。
后来有人怀疑,李小龙是因为拒绝和“嘉禾”续约,要跳槽到美国公司,所以触怒了邹文怀,最后邹老板派丁佩将李小龙毒死。
而在70年代,邹文怀还没有遭到多大的怀疑,直到90年代的一桩血案,才让香港人开始怀疑邹老板的背景。
让邹文怀卷进杀人旋涡的,就是蔡子明案。
80年代末,李连杰凭借《少林寺》而大火,随后南下香港闯荡,被“嘉禾”签入门下。
但当时嘉禾等香港公司的风气很坏,霸王条约、人身控制是家常便饭。
最终,嘉禾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拍完合约要求的4部片子,居然克扣李连杰的片酬达300多万港币,还卡合同不让他离开。
李连杰虽然凭借《黄飞鸿》火遍亚洲,但是居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他当时正在拍《男儿当自强》,最后居然罢演。
不久,李连杰通过熟人认识了蔡子明,这位荷兰归国的黑帮头子和李连杰签约,自己当李的经纪人,摆明了不给“嘉禾”面子。
可蔡子明和李连杰签约还没过一天,他就在公司大楼电梯口被人枪杀。
蔡子明的死是当时香港影坛的一大新闻,几乎所有人都怀疑是邹文怀的“嘉禾”买凶杀人。
但是根据警察的调查,蔡子明早年在荷兰黑帮混过,还涉及一桩荷兰的黑市交易,可能是荷兰黑社会买凶杀人。
邹文怀因为此事遭到很长时间的怀疑,甚至后人把当年李小龙的死也算在了他头上,但香港影坛没有一个人敢说是“嘉禾公司”买凶杀人。
直到现在,成龙等人接受媒体专访,也不敢谈这件事,只说“等我百年之后才能公布真相”。
成龙还提及80-90年代的香港电影圈,黑帮横行,和电影制作方水乳交融,市场混乱至极点,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按此分析,可能民间流传的那些谣言也有几分是真的。
在邹文怀晚年,“嘉禾”因经营不善而出售,他本人也淡出电影界。但是他的名字早已和香港影坛绑在一起,他培养的人才,还在电影圈发光发热。
2018年底,邹文怀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91岁。香港电影界的名人们几乎全部到场,送这位“教父”最后一程。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邵逸夫邹文怀亦敌亦友二十年》,思睿
2、《一个电影王国的终结——嘉禾兴衰际遇记》,张宇
3、《世纪之谜:李小龙之死》,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