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古族,大家想到的应该是内蒙或者成吉思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一下蒙古族。
1、蒙古族源于公元7世纪唐朝,最早是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在当时,蒙古族与东胡、鲜卑、契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直到公元12世纪,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蒙古才开始成为民族的别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
2、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擅长骑马、摔跤、射箭,而这三项也是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必须会的三项技能。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烽烟尽处》里斯琴就是通过那达慕大会为自己招亲。
3、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原本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在是两种文字并用。
4、历史上的蒙古族最早开始信仰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宗教信仰,后来随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蒙古族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信藏传佛教。
5、蒙古族游牧地区住的都是圆形穹顶的蒙古包,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蒙古族人发明了勒勒车,是蒙古族特有的牛车是适应草原环境以及自身习惯制造出来的一种交通工具。行则为室、止则为庐,堪称“草原之舟”。
6、蒙古族的服装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首饰是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多用玛瑙、珍珠、宝石制成,只有逢年过节、喜庆婚宴和探亲访友时才佩戴。
在平时,女子大都用红或者绿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人冬季喜欢带尖顶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带前进帽或礼帽。
7、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不得不说蒙古族的长袍真的很美,穿长袍腰带是必须要有的。蒙古族的靴子是长筒靴,鞋子尖微微向上翘起。
8、蒙古族的食物分为两种,一种是红食,一种是白食。
奶食被称为“白食”,是以奶为原料制成,比如奶豆腐、奶酪、奶果子、奶皮子等食品,还有奶茶、奶酒、酸奶等饮料。因为通体为白色所以被称为“白食”。
红食指的肉食,以牛肉和羊肉为主,据说最好吃的烤全羊不是新疆烤全羊,而是内蒙烤全羊,蒙古族最高待客礼节就是请客人吃烤全羊的羊头和羊尾巴。
9、骑马坐车到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蒙古包时要将马鞭放在门外。因为蒙古包周围都是牲畜,避免惊动牲畜群。
10、入包后坐在右边,离包时走原路,必须要等送行的主人回去后才能上车或者上马。
11、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睡觉和坐时忌讳脚伸向西北方,因为在西北方向蒙古人会悬挂成吉思汗的画像。
12、在蒙古族,禁食狗肉、不许打狗,也不许骂狗。
13、家里有产妇或者病人不接待客人来访,这我们有点截然相反。
14、赠送礼品忌讳单数,和我们过年走亲戚差不多,买礼都是买双数。
15、我们熟悉的席慕蓉(《贝壳》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是蒙古族人,还有斯琴高娃、乌兰托娅、白岩松等都是蒙古族人。
16、蒙古族的婚礼是三天两夜,男人在婚礼上会佩戴弓箭,一是预防豺狼虎豹,二是防止抢亲,三是抢亲。
17、“白节” 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18、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
关于蒙古族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