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君主。正史、野史、戏曲小说中对他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昭烈皇帝、蜀先主、刘皇叔、刘豫州、刘使君、玄德公等。关于刘备的各种典故传奇,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自不必多言。我们选取“玄德公”这个称谓谈一谈何谓“玄德”?刘备为何以“玄德”做为表字?“玄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面进入正题。
“玄德”一词,出自《庄子》,其文曰:
“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据此可知,“玄德”这个词语的含义其实是庄子所追求的人与宇宙合一的状态。
众所周知,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两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在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后,儒家学说日益成为国家的主导学说。至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俨然已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既然如此,刘备为何选用“玄德”这样一个出自道家学说的词语作为自己的表字呢?
刘备早年的求学经历,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大经学家。曾师从大儒马融,与另一位大儒郑玄为同门师兄弟。他曾与马日磾、蔡邕等校勘儒学经典,并参与续写《汉记》。既然刘备拜了这样一位大儒为师,为何会有一个出自道家学说的表字?“玄德”又是何人为他所起的呢?
古人取字一般是在行冠礼之时。《礼记·曲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行冠礼后,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师长为受冠礼者取字。刘备早孤,故“玄德”这个表字最有可能是他的老师卢植为他选定的。卢植身为大儒者,为何替刘备选用道家字眼的表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汉末思想领域内出现的变化转型。
清人陈灃在其所著《东塾读书记》中记载:“自汉兴,黄老之学盛,文、景因之以至致。至汉末,祖尚虚玄,于是始变黄老而称老庄。”所谓“玄虚”就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由此可知,当时在思想领域内已经出现了以道家学说解释儒家经典的新趋势。刘备出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年二十行冠礼取表字时,已经是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即使考虑到古人计算虚岁的因素,往前推两年,也就是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其时据标志着东汉名存实亡的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4年)也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了,完全可以算作“汉末”。因此,在当时“祖尚玄虚”的思想背景下,卢植亦受到新趋势的影响,故而为刘备选取了出自《庄子》的“玄德”一词作为表字。
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之学益盛,其与儒家融合渐渐形成后世熟知的“玄学”。我们从刘备的表字“玄德”,即可窥见这种思想转变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