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朋友圈贴出两条鱼的照片求鉴定,我认鱼很不在行,寥寥十数种而已,但恰好包括这两种。第一条如下:
本种为青岛习见,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鲂鮄科绿鳍鱼属。本地另产类似种短鳍红娘鱼(Lepudotrigla micropterus)。区别是后者头短,胸鳍红色,两者在市面上皆俗称红头鱼,亦有美其名曰“红绣鞋”者。我觉得,“红绣鞋”之名略显诡异,我总会联想起“一只绣花鞋”;而“红头鱼”也不大妥当,伦家明明从头到尾都是红的,为啥单把头拎出来命名呢?
图片来自网络
先不管名字的事儿吧,说说“能好怎“。坦率地说,红头鱼得算低档海鱼,上不了啥大席面,但因其价格亲民,所以也颇为广大青岛银民所青睐。著名菜式为“红头鱼炖豆腐”,汤色奶白,鱼肉Q弹,与豆腐相得益彰,鲜美不可方物。最后再撒点万恶的香菜,红配绿,美的哭!但这玩意儿鳍条锋利如刺,处理时须多加小心,最好提前剪掉,不然一不留神即有血光之灾,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上图摄于集市,即本文主角绿鳍鱼或同属,五元一斤。其胸鳍呈收敛状态,所以不太容易分辨到底是哪一种,加个“或同属”很有必要。其实真正的专家就是这样的,只有外行才能看一眼或仅凭一张图就悍然定种。比如说那武昌鱼,也就是团头鲂,怎么才能精确地鉴定?那得吃过之后,数数肋骨(也就是大刺)有几条,有13条的才是正宗团头鲂,不够数的可能是赝品。
还有一条鱼是这样的,如下图----仔细看,还是能辨认出这是一条鱼的。这货叫做黄鮟鱇,典型的深海鱼类风格。深海一片漆黑,谁也看不见谁,大家随便长长就好了。
正式介绍一下,黄鮟鱇,鮟鱇科黄鮟鱇属,俗称“蛤蟆鱼”。不要问我为什么黄鮟鱇为什么并不黄!表面上不黄,也可能它内心很黄。。。。。
黄鮟鱇并不是主要经济鱼类,市场上偶有出现,价格也不太高,我见过卖十块钱三斤的。但很多人根本下不去嘴----因为实在太丑了,软塌塌滑溜溜,犹如一滩烂泥,让人望而生厌。但据说它的肝生食味美,系高级刺身材料。我没吃过,不敢妄评。
鮟鱇鱼经常出现在儿童科普读物上,因为它们有两大怪异之处。第一,鮟鱇鱼背部生有鳍刺,好似一根鱼竿,顶端的囊状皮瓣摆来摆去,可以引诱附近的小鱼虾。而且还会发光,就像海底的一盏小台灯。黄鮟鱇也是有“鱼竿”的,但会发光的仅限于某些种类,黄鮟鱇不行。
第二个特点就更怪了。说这个雄鮟鱇鱼刚孵化出来时可以自由活动,四处逡巡寻找雌鱼,一旦找到就咬住不撒嘴,时间一长便与雌鱼紧密结合起来,躯体日渐萎缩,最终成为挂在雌鱼身上的精囊。。。。。这种繁殖方式也确有其事,但仅限于鮟鱇目角鮟鱇目的海底大咖们,黄鮟鱇乃是鮟鱇鱼中的普通群众,没有这种强悍的吃软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