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论语》读到了六言六蔽,深有感触。
六言是六种美德,六蔽是六种美德对应的六种弊病。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不能持续学习提高智慧,自己身上的六种美德就会成为六种弊病。
美德成了弊病的事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翻译: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美德与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你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愚昧。喜好聪明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放荡。喜好诚信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被人利用而害了自己。喜好直率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闯祸作乱。喜好刚强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狂妄自大。”
仁慈仁爱虽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去学习、研究仁真正的内涵和适用条件,就会受到仁的遮蔽,迷惑于仁,把自己当好人,不分是非,不知轻重那就成了愚蠢,必然会惹祸上身,甚至祸及家人。
“仁”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好人难做,所以儒家秉承中庸之道。
1、行善不当容易害了自己。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
山东临沂费县朱田镇上的一名小学教师李中随2017年退休。当年的6月20日李中随的家中来了一位女学生禹传珍和办理贷款的业务员。
“当时禹传珍称自己在国外上学的孩子需要学费,自己一时周转不过来,找李老师帮忙贷一笔款。”
鉴于自己对学生的良好印象,李中随好心选择了帮忙,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以自己的名义从一个名为“宜信贷”的贷款平台上贷了14万元给禹传珍。
禹传珍保证很快会把贷款信息更改为自己的,淳朴的李中随选择相信,而且又从朋友那里借了几笔钱给禹传珍,总计十八万元。
之后禹传珍拉黑了李中随,李中随被网贷催收,被朋友告上法庭,声名扫地。
李中随退休了没有收入来源,为了还钱只能出去打零工,这几年去威海垒过石坝,到内蒙古捡过土豆,还在临沂给人装卸货物。年纪大了,累出了一身病。
李中随肯定是一个仁慈的人,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好的过头了,不知轻重给自己带来了祸患。
禹传珍能找到他,肯定也知道他是一个好人,利用的就是他心中的“仁”。
李中随是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好的过头了,没掌握好度。贷款这么大的事也敢给人做;贷款改名也能信,他必定也容易轻信他人。
他鉴于自己对学生的良好印象,无条件的相信了学生,这是大错,人都会随着自己的经历而改变。
长时间不联系你的人找到了你,你一定要心生警惕,因为你不知道这段时间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他变成了一个怎么样的人。
“果仁”都有坚硬的外壳,善良的人也需要用坚固的铠甲武装自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把自己当好人,管好自己,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就行了。
想要兼济天下,等自己发达了再说。
2、行善不当容易害了他人。
比如:朋友找你借钱,你二话不说借了,其实朋友是拿着这个钱出去赌博了,你即要不回来钱也纵容了朋友的堕落,岂不是害人吗?
喜好聪明却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放荡。
喜欢智慧聪明,这本来也是一种美德,谁都喜欢自己变得智慧超群。
但是经常卖弄自己的聪明才智、装作很内行的样子,到处显摆,而不去深入学习提升自己,滥用聪明就成了一种弊病,会让自己不思进取,轻浮放荡,惹人厌。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有能力了把知学问发扬光大,而不能用只是学问来装点门面,标榜自己。
《道德经》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充满了辩证思维,也充满了智慧。
意思是:真正的智者,往往言辞不多;而言辞多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智者。
遵守诚信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端就是被人利用而害了自己。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但是执着于有了诺言就必须去实现,而不去学习、研究事物的真相、诺言的可行性,人就会变得固执,既伤害了别人,自己也会活的很累。
首先,要做到诺不轻许,不轻易许诺是一种修养。
任何诺言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变了诺言也就不复存在。
比如:一对情侣许诺永远在一起,前提条件是他们一直相爱。男女双方有一方移情别恋,所有海誓山盟都消散。
其次,要做到诺不轻信。
千万别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诺言上,一个人生活不会死,但是你要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你就会生不如死。
涉及到利益不管对谁,白纸黑字写出来,不要不好意思,赚钱不易谨慎对待。
喜好直率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说话尖酸刻薄。
饭桌上大家都加小酌,你端着杯子猛喝,实在。
KTV大家都在让来让去,你拿起话筒吼一晚上,实在。
被人老婆过生日都送鲜花,你送个烧鸡,实在。
群里都在兴致勃勃地聊天,你说大半夜的都不睡觉聊啥啊,实在。
单位开会同事发言,你当着所有人的面给怼回去了,实在。
别人做错了事,你以劝慰之名,什么难听说什么,实在。
别人不愿意听你的忠言逆耳。
以实在之名行伤害之事,是极其愚昧的自以为是。
这不叫实在、也不叫直爽、更不叫真性情。
这叫野蛮、自私、愚昧,因为你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来没考虑过别人的感受,你还觉得别人都是虚情假意,全世界就你一个实在人慢慢的你的路子会越走越窄,关系越混越差,圈子越来越小。
动物都是实在的,想叫就叫,想尿就尿,不用憋着,不用考虑社会关系,如果你也想说就说随心所欲那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呢。
人生活在社会中,直率可以,但是一定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否则最终会反噬自己。
喜好勇敢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闯祸作乱。
勇敢是一个人身上极为可贵的品质。
一个勇敢的人不怕危险,勇往直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
昨天去看电影《阿凡达》,其中也这么一段:
男主角杰克被死神兽追杀,脱离队伍,迷失在潘多拉星的丛林,夜晚丛林中虫鸣兽吼不断,男主用树枝做了一把长矛,又把长矛捆上草粘上树油,点燃弄成火把。
一群外星野兽围攻他,不管情况如何危急,也不见他露出惊慌的神色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就在他要被野兽杀死的时候,女主出现救了他。女主为了救他杀死很多野兽,纳威人亲近自然,把野兽当做朋友。
女主很愤怒男主在深林里乱闯的行为,男主问她:“那你为什么救我呢?为什么不让你那些野兽朋友杀死我。”
女主想了想回答道:“因为你很勇敢,无所畏惧。”
人都喜欢勇敢的人,和勇敢的一起遇到危险,他至少不会撇下你转身就逃。
生活中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让别人不敢轻易冒犯你。
但勇敢不同于鲁莽。
小时候外公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几个放牛的孩子,围着篝火坐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不怕火,其中一个人逞能,说自己的脚不怕火烤,就真的把脚放在火上烤,刚开始有些疼,后来就没了感觉,大家都以为他不怕火,各种夸赞。
他也以为自己不怕火,得意洋洋,结果他的脚被烤熟了截肢成了残废。
我外公给我讲这个故事,是叫我不要逞能。
勇敢是面对危险时表现的一种可贵品质,不是没事找事、逞能耍横、打架斗殴、好勇斗狠。
战役过程中的医护人员逆行者都是真正勇敢的人。
喜好刚强而不爱学问,它的弊端就是狂妄自大。
刚强的人,执着,轻易不会被他人左右,目标坚定。
但是,一个人太过刚强就成了固执,总觉得自己行,不会转弯,钻牛角尖就害了自己。
《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解读: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得僵硬了。树木花草活着的时候形体是柔软、脆弱的,死后就变得干硬、枯萎了。
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说,坚强是死亡的标志和特性,柔弱是生的标志和特征,这是天之道。
所以,人要懂得变通,不要太过刚强。
《论语》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这段也间接说明,人不要太过刚强,事不可为,不如卷而怀之,等待时机。
千万不要因太过刚强,而搭上自己,慢慢积蓄实力,总有达成目标的时候,不要急于一时。
古装电视剧里常听到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是这个道理。
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人性中闪烁着光辉的美德。
但是,若不学习提高自己,美德就可能变成害人害己的弊病。
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给自己留下一点读书思考的时间还是很有必要的。
祝朋友们生活愉快。
别忘了点赞关注,我理解的也不深入,有不同的看法评论区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