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海燕(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具体地提出要“鼓励乡村史志修编”,为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因此,村志村史编修在近年来渐成热潮。村史、村志历来被视为“一村之全史”和“一村之全录”,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村落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具有传承历史文明、记录乡土文化、激发桑梓情怀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开展乡村史志编修事业,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认识:村史村志的新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村史村志承担新任务新使命:在政治方向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在精神追求上,要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文化价值上,要继承并发扬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在编修要求上,要全面客观真实记录村落历史变迁;在目标宗旨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贴时代需求。
相对于传统村史村志仅作为“资料性文献”或“资料性著述”,新时代的村志村史则具有更广泛的功能。一是记录村史,承载乡愁,培养村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凝聚民众力量,推动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知名度,打造乡村品牌。二是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思想舆论宣传阵地,增强村民文化认同,培育村民文化自信。三是深入挖掘村落文化资源,收集、展示、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推进移风易俗,资政育人。四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助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拓展范围:村史村志的新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村史村志在编修内容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系统记述村落历史,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沿革和之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的演变轨迹和时代进程。二是全面梳理村落文化,包括地理环境、风景名胜、传统产业、生产工具、生产技艺、土特产品、民俗风情、方言土语、异闻传说、歌谣谚语、村规民约、民间艺术等。除此之外,为充分发挥村史村志在村落保护、城镇建设、文旅融合、招商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应特别注意将以下几项纳入到村史村志的书写范围:一是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开展的各项活动,三是村落移风易俗的有效举措,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五是村落的文化设施建设,六是村民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
多方参与:村史村志的新主体
之前的村史村志,或属于古代士大夫“采风问俗”的政治行为,或属于现代知识分子“向民间去”的社会运动,或属于当代学者田野调查的“副产品”。而立足新时代,无论是村史村志编修,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参与主体都是广大村民。因此,在编修过程中要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展现村民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树立“做大众自己的历史”的公众史学理念,达成“每个村庄的历史都值得记录”的编修共识,利用口述史的方法弥补村史村志中“人”的活动不多以及民众社会生活记载较少的缺憾和不足。二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动员专家学者、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以及知情者、当事人,积极参与村史村志编修事业,尤其是要调动市、区级史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专职人员的能动性和专业性,实现能充分体现政府意志、学者理念、村民意愿的村史村志书写群体的融合。
修以致用:村史村志的新开发
只有关注火热现实,体悟时代主题,才能实现史志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立足新时代,村史村志贵在编修,重在致用。要主动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融入群众,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推进与不同媒介平台的深度合作,宣传村落文化,讲述村落故事,传播村落声音,塑造村落形象,展现村落人文精神,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效益。
一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利用村史村志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服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乡村新风尚。二是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借助村史村志搜集、整理、宣传的古今乡贤事迹,弘扬乡贤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当代乡贤、“能人”回乡创业,感召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子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三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基于村史村志的丰富记载,进一步建成村史馆、村情馆等,使其成为寻找乡愁记忆的窗口、展示乡土文化的平台。四是在乡村旅游中,利用村史村志的编修成果,增强产业文化内涵,提升产业文化品位,扩大文旅品牌知名度。
立足新时代,对于村史村志事业,若能进一步提高使命认识,拓展编修范围,调动多方力量,最大化服务效能,必将会转“热潮”为“热能”,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持续强劲的动力。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