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4月12日,北京八宝山,何香凝、熊克武等民革成员聚在一起,送别他们的老朋友,民革中央副主席——程潜。
程潜追悼会进行的第二天晚上,周总理前来吊唁,程潜的遗孀郭翼青紧紧握着周总理的双手,问出了萦绕在自己心头的一个问题:“程潜究竟算是什么人?”
在那个敏感特殊的年代,问出一个敏感问题,这让在场众人不由屏息凝神,因为他们明白,接下来周总理的每一句话,都将载入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程潜的盖棺定论!
望着郭翼青憔悴的面孔,周总理郑重地说道:“颂公是中国革命的功臣,也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郭翼青会问周总理这样的问题,程潜将军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壮阔呢?
1882年3月31日,程潜生于湖南醴陵县的一个耕读世家。少年时期,程潜深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科举之路,希冀有朝一日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不懈努力下,16岁那年,程潜通过童试成为秀才。
然而人生多艰,世事多变。1898年,慈禧太后和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谭嗣同、康广仁等六君子惨遭杀害,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失败告终。
面对内忧外患,程潜极为愤慨,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在他的眼里,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边缘,如果不经历一场大变革,不足以振奋起麻木的国人之心,于是逐渐萌发了投笔从戎以报效民族的志向。
庚子之乱结束后,程潜决定此生不再参加科举,放弃了自己的秀才功名和岳麓书院的学子地位,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1903年,程潜孤身一人前往长沙,准备参加湖南武备学堂的入学考试。但在那个年代,由于讯息不通,等程潜抵达省城时,才发现醴陵县的名额已被全部占据,自己成了没有考试资格的“编外人员”。
面对这种情况,程潜毅然决定上书时任湖南巡抚的赵尔巽,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表达了自己从军只是为尽匹夫之责,绝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来的心意。赵尔巽读完程潜的自白书后,对这位放弃功名的考生大加赞赏,认为其志可嘉也,于是破格给予醴陵县一个额外的考试名额。
翌日,程潜参加了湖南武备学堂的入学考试,在同期的40人中,程潜没有辜负赵尔巽的信任,文武两科高居榜首,成功进入湖南武备学堂,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军事教育。
1904年,作为湖南武备学堂中的佼佼者,程潜被清廷选中派往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成为了一名公派留学生。
抵达日本后不久,程潜在中国留学生的联谊活动中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反清志士。在他们的熏陶下,程潜明白中国衰颓的原因不是因为科技落后,真正的祸根是藏在紫禁城中那两千年来腐朽的封建制度。于是程潜加入了革命同志会,从保皇派变成了革命志士。
1905年,程潜加入了同盟会,并有幸结识了同盟会创始人孙中山。在聆听了孙中的革命理念后,程潜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原本的反清革命进化到了天下大同,三民主义自此牢牢扎在了程潜的心中,使其成为了一名有思想的革命战士。
三年后,程潜以优异的成绩从东京振武学堂毕业,应伯乐、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巽邀请,程潜回国入川训练新军,同时受同盟会本部委派,在新军内部发展组织、谋求反清革命。
当时,各地反清起义不断,资产阶级立宪派借反清起义向清廷施压,要求清政府尽快完成立宪工作,做到还政于民,从而安抚全国人民的反清情绪。然而,爱新觉罗的宗室们不愿意放弃老祖宗留给他们的权力,在立宪问题上大打拖延牌,并炮制出一个大部分由皇族成员组成的“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也打消了立宪派对清廷抱有的最后一丝幻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掀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程潜得知消息后无比兴奋,立刻乘坐轮船前往武汉,参加由黄兴指挥的汉阳保卫战,承担龟山炮兵阵地的指挥重任。
在战斗过程中,程潜身先士卒,充分利用地形和机动,率领起义炮兵不断变换阵地,向清廷军队猛烈开火,为革命军控制武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武昌起义给清王朝敲响了丧钟,但程潜心中的大同天下并没有实现,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袁世凯试图将国会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于是在1913年,袁世凯命人刺杀了宋教仁,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也让程潜看清了这个窃国大盗的真面目。
1913年,为了挽救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发动讨袁“二次革命”,身在湖南的程潜立刻响应,迅速组建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积极策划讨袁。但袁世凯兵多将广,北洋军骁勇善战,二次革命很快失败,程潜也受到了袁世凯当局的通缉。
面对北洋军阀的通缉和迫害,程潜无奈之下只得东渡日本,继续在海外筹备反袁大计。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署《二十一条》,希望借日本侵略者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同年12月,袁世凯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是为“洪宪帝制”。在共和民国深入人心的时代,“洪宪帝制”不仅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也向世人暴露了袁世凯独夫民贼的本质。
袁氏称帝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1915年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打出了再造共和的旗号,并组织军队讨袁。程潜见状立刻回国,被唐继尧任命为护国军湖南招抚使,率领部众启程回乡,并于次年3月23日抵达靖县,建立护国政权,号召湖南境内官兵反袁驱汤。
“洪宪帝制”本就不得人心,再结合各方势力的通力协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一片骂声中草草结束了一生。
袁世凯死后,他的部下们瓜分了主子留下的政治遗产和军队,中国正式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代。
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军阀的眼里,土地、军队和人民都是自己的私产,长时间的混战让孙中山意识到,要想革命成功,不可能指望这群窃国贼幡然醒悟,只有建立真正有思想的革命军队,才能建立真正的民国。
1920年8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组革命军政府,程潜凭借出众的军事能力,被任命为陆军部次长,着手组建新式陆军,协助孙中山开展北伐大业。1922年5月,鼓吹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不满孙中山的北伐意图,于次月指使所部叛变,并炮轰孙中山驻地,程潜冒死掩护孙中山脱险,随孙中山登舰应变。
平定叛变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之后于韶关誓师北伐,程潜随从出征。在孙中山先生离世后,程潜继续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北伐和东征过程中展现了出众的军事及战术素养,为大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反清到辛亥革命,从护国运动到护法运动,再到平定陈炯明和筹备北伐,无论何等艰难,程潜一直是孙中山先生身边最忠诚的助手。正如他曾在《告湖南民众书》中所说的那样:“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是亲见的!他的革命事业,我是亲闻的!”
1927年4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攫取了北伐战争的果实,而程潜作为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拥护者,自然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
但对于程潜这般的国民党元老,蒋介石不敢明面上放肆,只能“智取”。同年年底,程潜突遭李宗仁扣押,旋即被解除了军权,其下属的第六军顿时群龙无首,部队迅速被分化,后被蒋介石的中央军尽数吞并。就这样,蒋中正用不流血的方式将程潜排挤出了国民党军队的核心层。
1927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停止了程潜中央执行委员的职权,正式将他踢出了党政核心层,先后失去军权和行政权的程潜,对政治不再抱有幻想,于是选择和家人一起迁居上海,过起了深入简出的隐居生活。
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何况程潜乎?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就此爆发,程潜毅然投入抗日救国的民族战争中,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2月,侵略者调集四个精锐师团,向我中原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以新乡平原为跳板,进而直逼华中重镇武汉。为了粉碎日方图谋,程潜率部在新乡平原与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会战,重创敌人主力。
同月,程潜收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发来的电报,得知其部下庞炳勋军团驻守的鲁南重镇临沂告急。
程潜得知消息后,立刻命令离庞炳勋最近的张自忠率领所部第59军前往支援,因张自忠与庞炳勋在早年间有激烈冲突,在接到支援命令后,张自忠甚是彷徨。
程潜得知此事后,立刻拨通第59军军部的电话,对张自忠说道:
“你与庞炳勋的恩怨乃是个人私仇,如今国家民族陷入生死存亡之际,你应该抛弃前嫌,共报国仇。
当年李宗仁曾经无端将我扣押,夺走我的部下,现在我难道不去支援他吗?越到这种时候,越不能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论,成功打消了张自忠将军的疑虑。
识大体,顾大局是程潜的特点,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世人鲜有的君子之风。
整个抗战期间,程潜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坚持国共合作,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蓄意挑起的摩擦行动,经常掩护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从事抗日活动。
1940年5月,程潜调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虽然离开了抗日战争的第一线,但在后方,程潜一如既往地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他经常与周恩来、林伯渠等人坦诚相谈,共商抗日大计和未来国事。
皖南事变发生后,一向以“儒将”示人的程潜愤怒地把国民党顽固派从上到下狂骂一遍,逼得多名大员亲自登门造访,向程潜致歉。
程潜用最大的努力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伟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社会各界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大资本家和自身的利益,决意要与共产党一决雌雄。1946年6月26日,反动派军队22万人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在蒋介石眼里,解放军不过是一群散兵游勇,自己外有美援,内有大资本家提供的巨额军费,胜利唾手可得。然而在随后的两年,蒋匪军损兵折将,不仅没能完成所谓的“剿灭”大业,反而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
解放战争后期,程潜被调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主管湖南地区的军政大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程潜对家乡父老连年遭受战争戕害深为痛心,对腐朽不堪的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更是深恶痛绝,为了家乡人民的未来,程潜决意摆脱南京反动政府的控制。
1949年4月,国共谈判破裂,解放军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同月,程潜暗中委托族弟程星龄全权代表自己同中共地下党联系,谋求湖南一地的局部和平。
为了表达诚意,程潜决定停止征兵,减少对农民的压迫和大规模征粮运动,释放大量政治犯和被长时间羁押的民主人士,并对湖南全省的贪官污吏展开清算,裁撤了蒋匪中央安插的各种反动组织。
同年6月,在我地下党人士的不懈努力下,程潜撰写了关于和平解放的备忘录,承诺一旦时机成熟,就正式通电全国,号召省内外军民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击以蒋介石、白崇禧为首的反动残余势力。
8月4日,程潜和陈明仁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正式脱离腐朽的国民政府,加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1949年8月30日,毛泽东亲自草拟电文,邀请程潜来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当程潜乘坐的火车于9月9日抵达北平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领导人前来车站迎接。
程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起义人员,没有被列入战犯名单已是万幸,竟还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下车之后,程潜望着人群,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心中不由一酸,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在第一届政协会上,程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在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于迎来理想中“大同社会”的程潜,决意将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为了能让人民早一点过上好日子,中央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计划。
此时的程潜已经年近古稀,他不顾自己身体老迈,亲自深入荆江沿岸调查,掌握大量详尽材料,成为荆江分洪工作的重要参考,为新中国的水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基建上的贡献外,作为私德典范的程潜,还数次向毛泽东进言,整肃社会和干部群体中一些不良风气,使得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程潜人生最后的十几年,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以古稀之龄登高山之巅,立不世之功。
1968年,程潜因病不幸逝世!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程潜的身份异常的敏感,因此到底是否为他举办追悼会成了一个难题!最后还是周总理拍板,程潜的追悼会才顺利举行!
当时,百忙之中的周恩来也亲自前来吊唁,见到程潜遗孀后,周总理向她表达了亲切的慰问。
就在这时,程潜的遗孀问道:程潜究竟算什么人?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正如屈武所说的那样,程潜同志一生不断前进,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他走过曲折迂回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光荣的归宿。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爱国的、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