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因为李璟和李煜两代文人君主的缘故,总给人以一种文弱、奢靡的传统南朝风气,毕竟李璟爱好文学,艺术水平很高,'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留下了许多名篇。其子李煜更是在李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千古词帝,在文学艺术成就上冠绝古今,与宋徽宗比肩。
人言,'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或许,因为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还有小楼吹彻玉笙寒,等传世名句和奢靡的宫廷生活,给人以南唐皇室文弱无能的刻板印象。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概括南唐,所谓的南唐,最客观的评价是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艰辛,第二代虽有开拓但是步向奢靡,第三代纵情声色,回天无力,最终走向灭亡。
南唐,虽然二三代君王不务正业,但是凭借丰厚的底子,仍然是当之无愧十国第一的实力。那是因为,南唐开国君主,纵观整个十国历史而言,其文治武功皆优,在位期间国力并不弱于中原五代,堪称“十国第一帝”,而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有最毒“养子”之称的徐知诰,也就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
所谓天将降大任,徐知诰,自出生起就没有过过好日子,少时,便赶上了杨行密在江淮地区闹革命,只能被父亲携带着四处流亡,当然也可能是乞讨和流浪。在途经泗州的一次逃亡的路上,或许是因为其他缘由走散了,又或许是因为其父觉得其是个累赘,便将徐知诰抛弃了,于是徐知诰便成了乱世中“幸运”的孤儿,要知道那时候,徐知诰才六岁,但是其大伯却不忍心让徐知诰就此死去,于是将徐知诰带到了濠州。浪迹于濠州开元寺化缘了三年。
正巧,三年后的某一天,淮南革命总扛把子杨行密前来攻打濠州,并一举攻破,一眼就看上了十岁左右的孤儿徐知诰,于是便收养了徐知诰。但是杨行密的亲儿子杨渥和杨隆演却并不喜欢这个孩子,于是很是排挤徐知诰,杨行密没有办法,毕竟儿子还是亲生的好,所以,就把徐知诰送给了当时还不是杨行密核心心腹的徐知诰,被徐知诰收为养子。
不过,徐知诰也正因为此,才混到了一口饱饭,生活不易,徐知诰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给别人做儿子,总要拿点卑躬屈膝的态度出来。
随着年岁渐长,徐知诰渐渐展露出不一样的风采,年纪轻轻便弓马娴熟,而且不爱争抢,一门心思替徐温做事情,也不要求回报,甚是讨徐温的欢喜,比起自己那两个亲生儿子,外强中干的花花公子徐知训,虽有计谋却暗弱无能的徐知询,简直不知道强到哪去了。
但是这时候,徐知诰仍然只是给别人做儿子的小角色,所以要收敛锋芒,任由徐知训在那四处张扬,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出头,枪打出头鸟,徐知训虽然骄纵,但是下手可是个狠角色,徐知询也很有计谋。
又过了几年,一代吴王杨行密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了。十七八岁的徐知诰仍然蛰伏于暗处,屏气凝神地观看着这一场政治闹剧。眼看徐温是如何阴谋让杨渥争权,眼看杨行密由于没有好儿子只能立长子杨渥的无奈,杨戬一代雄主杨行密带着无数不甘,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也眼看着政治无情,一干人等并没有真心实意为杨行密的死悲伤,而是趁机争权夺利,迎立杨渥,以谋取高位。眼见着其义父与野心家张颢一起,平步青云,排挤杨行密的旧臣,一步步掌控了朝局。
而这期间,徐知诰也想要上进,于是在徐温面前多了些表现才能的手段,也博得了许多人的赞赏,认为徐知诰是年轻一代的翘楚。但是这也引来了公子哥徐知训的不满,毕竟一个爱张扬的人,怎能允许别人抢了风头呢。于是便设计暗害徐知诰,被徐知诰侥幸逃过一劫,经过此事后,徐知诰深受惊吓,知道自己还得隐忍,还没有到尽展才华的时间。而徐温却正处于上升的最重要时期,绝不允许家里面生乱子,于是便斥责了徐知训。
随后,身处边缘地位的徐知诰,眼见着徐温联合张颢叛乱,夺取了杨吴的中央大权,一年之后,又联合张颢弑杀了不听话的主君杨渥,再之后立了个年轻的杨隆演为君主。而徐温这时候也不甘屈于张颢的锋芒之下,于是便找人暗杀了张颢,将所有弑君之事推给了张颢,自己以铲除奸恶的身份,独掌朝政大权,成为了杨吴的头号政治人物,徐知诰一面学习这种政治无赖的手段,一面享受着徐温成功的红利,水涨船高,任职为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在升州治理战舰。
但是,此刻因为徐温政治地位攀升得到红利最多的并不是徐知诰,而是骄纵的徐知训,而徐知诰此刻没有心腹,更没有资本与徐知训一争,所以,他还是只能隐忍,暗中培养起自己的实力,对于徐知训,徐知诰知道,天要亡他,必先让其疯狂,对于这种公子哥,自己没有必要与之硬碰硬。
一晃数年,徐知训锋芒尽露,坐镇广陵,掌控杨吴君主杨隆演,处理政务,决策大事,被徐温捧到了人生的巅峰时期,目空一切,早已不把那个身处政治边缘的徐知诰放在了眼里。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915年这一年下半年,徐温被封为齐国公,从“大城市”润州(镇江)迁往真正的大城市金陵,但是润州自南北朝以来便是军事重镇,不能缺少人看管,于是徐知诰品行兼优,能力极强,当仁不让,被徐温任命为润州团练使,替徐温掌管精锐大军,在润州练兵,韬光养晦。
一晃又三年,徐知训依旧在扬州高调作大死,不仅与名义老大杨隆演关系闹得不好,还和曾经的创业老板,如今时运不济,下海打工的朱瑾关系闹得很僵。骄纵的徐知训一点不把朱瑾放在眼里,可知道,朱瑾当年可是山东一代豪杰,与黄巢并立于世,跟李克用和朱温打过架。这是个连杨行密都得礼让三分的人物,又怎么甘心接连受到黄毛小子徐知训的再三侮辱。
随着朱瑾和徐知训的矛盾愈发激化,公子哥徐知训也慢慢走到了末路,被朱瑾谋划起兵斩杀,而在润州消息灵通的徐知诰自然早有准备,为防止扬州日久生变,于是迅速做出反应,挥师北上,直捣扬州。朱瑾一介匹夫,哪里是徐知诰的对手,叛乱很快就被平息,朱瑾自尽,徐知诰终于突破紧箍咒,进驻扬州。
但是,此时的杨吴,仍然是徐温只手遮天,徐知诰思前想后,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隐忍,继续装孙子。毕竟徐知诰年轻,而徐温已经是中年往后的年岁,既然人力不能解决的事情,那就交给天命,让时间来解决一切的麻烦,本着不熬死徐温不罢休气魄,徐知诰又开始了全心全意装孙子的未尽之路。
上书徐温,表明自己因为徐知训的死,十分哀伤,几次差点伤心过度而死,今发兵为兄弟报了仇,才勉强能报父亲大人养育大恩之万一,兄弟死了,我徐知诰以后就是您的亲儿子,万死以报。
徐温看到徐知诰的表述,自然思绪万千,一方面隐隐猜忌徐知诰的用心,又一方面环顾自己剩下那几个不成器的孩子,不由得长叹一口气,陷入了无尽的悲怆之中。因为他没有一个成器的孩子,因为他发现,除了徐知诰,自己没有可靠之人能替他坐镇扬州,辅佐(控制)那个名义上的杨家主子。于是只能假戏真做,将徐知诰安排在了扬州。自此,徐知诰入蛟龙入海,成为杨吴的二号政治人物,天下所有政事皆出自于徐知诰之手,偏偏徐知诰是个政务能力很强的人,给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渐渐地,徐知诰在杨吴的口碑与日俱增,慢慢的,徐知诰所俘获的民心,几乎与徐温相当,被整个杨吴的人定义为徐温的接班人。这大概就是徐知诰偷天换日的长期谋划和大策略,也能体现出徐知诰城府之深,与内心之毒。
徐知诰入主扬州之后,虽然表面谦恭,但是手中的权力却抓得死死的。在真正的政治大师面前,杨隆演原本的一点点美好期冀彻底没了,从此再无一点实权,成为了真正的木偶,面对此情形,杨隆演终日郁郁寡欢,终于在920年忧郁而亡,这时,距离徐知诰进驻扬州不过两年。
随后,徐温和徐知诰便立杨溥为杨吴之主,徐知诰仍旧坐镇扬州。任用宋齐丘等人才,改革税制,出台多项利民政策,一时间在杨吴内部,深受百姓爱戴。
而徐温随着一年老似一年,突然觉得有些无力解决徐知诰了,而徐知询虽然能力还行,但是性格软弱,没有城府,必然不是徐知诰的对手。徐温思前想后,认识到只有一个办法,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那就是篡夺杨吴最高权力之位,封徐知询为太子,凭借自己的威望前行将徐知诰压下去。
于是徐温便加快了篡位的脚步,先是不断劝进杨隆演,杨隆演死后又不断劝进杨溥,紧接着把自己的几代先人都封了高官,积攒政治资本。可是,就在劝进将成之时,徐温病重,来不及夺走徐知诰的行政大权,只好把自己手中的军权交给了徐知询,毕竟儿子还是亲生的好。
随着927年,徐温的去世,杨吴进入了徐知诰和徐知询争权的阶段。可是老练的徐知诰手中掌握着杨吴的主人杨溥,徐知询如果在江南自立,那徐知诰似乎拿他没有办法,可是徐知询毕竟年轻,尽然受诏入扬州,这无异于羊入虎口。
徐知诰谋划良久,也没料到徐知询还不如一头猪的脑子。于是果断出手,趁徐知询入朝时,便借用天子权力,扣押了徐知询,一并接受了徐知询手中的军权。迅速全面接手了徐温留下的权力真空,从此杨吴就是徐知诰一人所有。
再之后,徐知询和徐知诰面对毒酒各活五百岁的事迹见录于《资治通鉴》。而徐知诰很快就沿用了徐温的策略,推杨溥为帝,留儿子李璟坐镇扬州,自己前往金陵准备篡位之事。
937年,徐知诰窜吴自立,建立大齐,随后一年之后,改回原姓,名为李昪(bian),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而徐家的那些兄弟,基本被徐知诰打压,或被暗害,或被边缘化,整个南唐,徐家势力被清扫一空,徐温作为最后的政治资源,虽然被捧为义祖入庙号,但是王朝已姓李,还有徐家甚事?从这一点上,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几位义子皇帝,李嗣源、李从珂、柴荣(后周皇帝郭荣,被宋太祖改为柴荣),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被称为五代最狠毒义子皇帝,似乎也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