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洛阳7月21日消息(记者 夏莎)盛夏的古都洛阳,阳光热烈,草木繁盛。7月21日,记者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岸边的龙门石窟看到,历时200余天的龙门石窟“大修”完成,卢舍那大佛周边的脚手架正逐步拆除。据了解,卢舍那大佛附近脚手架拆除预计需要3天时间,此次工程架设的脚手架全部拆除约15天时间。届时,卢舍那大佛将再现真容,游客可重新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大唐高宗时期,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不朽巅峰,代表了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艺术成就,是唐代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与危岩体加固工程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搭建脚手架6900㎡,完成的主要工程内容有:奉先寺区域山顶微裂缝封堵灌浆2806㎡,修缮古代排水沟106m,修建排水沟89.4m,增设滴水檐62m,压水试验钻孔12个,加固较大危岩体68块,粘接碎裂岩体1107㎡,安装被动防护网600㎡,主动防护网2970㎡,为文物和游客安全提供了保障。2022年7月19日,该工程通过了洛阳市文物局组织的竣工初步验收。
据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本次工程重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渗漏水治理,即根据奉先寺地质状况、裂隙分布、渗漏水病害发育程度等因素,对奉先寺西壁、南壁、北壁和周边区域进行治理;二是危岩体加固,对奉先寺壁面和周边山体危岩体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
据悉,工程实施过程中,龙门石窟研究院创新文物保护理念,联合多个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科研团队,将科研工作贯穿工程整个过程,对奉先寺展开了详细而全面的病害调查评估与科技考古工作。科研团队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对奉先寺群雕进行病害调查评估工作,为掌握病害发育程度及成因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同时,通过调查和检测分析,此次还取得了包括卢舍那大佛等造像表面的金、银元素和琉璃眼珠等多个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