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墨子·修身》
《墨子·修身》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墨子在文章最后说: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以后必懒惰。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有了功绩,就有了名声,名誉不可虚假,否则还得靠自已重新树立(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光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则必背离正道而行。善不从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书简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后来人们把“功成名遂”引申为成语“功成名就”,原指有了功绩,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均已取得。
注:功:功业,功绩。遂:成就。就: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