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追剧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古装电视剧里的皇帝经常自称”朕“,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那有一个问题,电视剧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自称朕吗?
有时候电视剧也不一定正确,如”清朝的宰相刘罗锅“,但实际上明朝就废除宰相制度了,清朝又哪里来的宰相称呼呢?
其实“朕”在最初时并没有其他含义,就是简单的一个称呼而已,相当于”自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的称呼,包括平民等。像夏、商、周等国君主就没有自称朕,故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朕。
那之前的天子也就是后来的皇帝自称,一般称”孤”,看过封神榜的朋友都知道这一个称呼。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天子威严不复存在。在争霸国中,有一个国家远离中原,参与权力争斗较少,和中原文化接触不多,有个说法叫做天下卑”秦“。
没错,即使是秦朝,秦最初并不是政治文化中心,和中原各国相比不过是戎狄小国,根本入不了中原各国的眼。
但是谁又能想到,秦却是后来天下的共主。秦国在商鞅变法及历代君王的努力下,励精图治,国力快速增长,突然间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并且任用贤才,采用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战术方针,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一统中原,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在建立秦国后,认为自己一扫六合,功劳堪比三皇五帝,普通的”皇“和”帝“已经不能描述自己,于是开天下之先,将皇帝二字合并,称自己为“皇帝”。
始皇帝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就放弃了以前天子的称呼,采用”朕”来自称。并且规定除了皇帝意外,任何人称朕都是杀无赦。这就是皇帝称朕的来由。
李斯谏言说“朕即天下”,表达皇帝的伟大十分恰当。而且在说文解字中说明朕是一条船的掌舵者的意思。
“朕”只能被皇帝使用,不仅仅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创,代表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确立。
自始皇帝后,不仅“皇帝”一词被确认。“朕”这一个字也被确定下来,代表官方的用语,表达“天下皆朕、皇权独尊”的意思。由此,这些人对于皇帝的称呼延续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都接受了称“朕”的称呼,但在古装电视剧中,所有的皇帝口头都自称“朕”,这就不符合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了。
尽管“朕”作为皇帝的专属称呼,甚至写进了法律,严禁他人使用,但最初的始皇帝这样做都只是为了确立皇权的威严,本人其实并不是一直称“朕”。
更多的时候,如始皇帝还是自称“吾”。朕字更多是用在官方场合和书面用语,如“诏书”。
就像平时老师要求大家说普通话,结果大家除了上课说普通话,下课都是说自己的方言,当然这和文化习惯有很大关系。
汉朝建立,其制度都是“汉承秦制”,将“朕”定为皇帝使用,严禁百姓乱用,但是刘邦他自己也不习惯,同样,只会在官方用语中使用”朕“这一称呼。
而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朕“一直作为书面用语,并不是日常的称呼,大多数皇帝称”寡人“,是一个谦称,说自己德行浅薄。这种情况直到唐朝才有所改变。
到了唐朝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和隋朝多少带点亲戚关系,且自己的母亲也是鲜卑族女子,为了避免舆论压力,同时弘扬自己唐朝的正统地位,李渊格外注重文化上的细枝末节,特别用”朕“来抹去自己与汉文化的界限。
李渊的目的是通过文化来巩固自己的王朝统治,但是唐以后大家都学习唐形成了习惯。
所以唐朝以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就格外注意以”朕“自称,这才形成不仅仅是官方用语,更是日常用语,所以电视剧里所有的皇帝都称朕是不太正确。
诸如后来的宋元明清也是经常称“朕”,总的来说,唐以后才形成日常性习惯。
虽然称呼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却有巨大的作用,涉及到文化体现和古代皇帝的威严,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很多时候生活中会出现许多失误,大家都有观察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