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月系统来举例, 地球直径12742km,赤道半径是6378.137km。如果把地球看做是恒星,把月球看做是行星,且两者之间的密度相等。那么地月之间的洛希极限就应该是地球赤道半径的2.44倍,即:6378*2.44=15562km。理论上在这个距离内,所有依靠万有引力而维持自身整体的天体,都会被地球的潮汐力扯碎而成为围绕地球的碎片。
是一个天体自身的引力与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时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天体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1860年一位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首次计算出这个极限,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某一较小天体靠近另一较大天体足够近,且较小天体的自身引力刚好等于较大天体对其产生的潮汐力时,这个较小天体与较大天体之间的距离就是洛希极限。突破这个极限时,较小天体由于受到了大于自身引力的潮汐力拉扯,会使较小天体破裂,因为其自身引力不能再维持自身的完整性。
据天文学家推断,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其土星环就是一些小天体突破了土星的洛希极限被扯成碎片,最后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天文奇观——环绕土星的土星环。
可能有人认为土星就像地球一样,其实不然。土星为太阳系内的气态巨行星,按照大小和体积土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二位。(大小排列:木星(1313.00)土星(745.00)天王星(65.200)海王星(57.100)地球(1.00)金星(0.856)火星(0.150)水星(0.056),其中前四个大个的都是无法登陆的气态行星)
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些小的碎片不会受到洛希极限的影响而破碎成更小的碎块呢?其实跟其跟其自身引力有关。当较小的天体其维持自身完整性不是依靠万有引力的时候,比如依靠的是分子之间的束缚,就像地球上的岩石。
在1994年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1993年3月24日被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以及天文爱好者大卫·利维在加州帕洛玛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彗星,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九颗彗星因此这颗彗星根据国际星体命名规则依照三位的姓氏命名被命名为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Shoemaker-Levy 9,简称:SL9,临时编号:D/1993 F2)是一颗于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与木星撞击的彗星,也是人们能首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多少?月球会不会突破地月的洛希极限呢?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概是38.4万km,而经过科学家计算得出的地月洛希极限距离是9495km,而并非文章开头所说的15562km。因为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不同(5.52和3.34),加上算法纠正最后得出的刚体洛希极限结果是9495km(流体洛希极限距离是18261km)。
也就是说,月球离我们有足够远的距离,不用担心地月洛希极限的问题。而在地球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也都在地球的洛希极限内,为什么都没有解体呢?因为人造卫星的整体性不是依靠自身引力,而是其他的力。比如零件之间的机械连接等。如果卫星表面有其它未连接紧固的零件,那么其也有可能被地球的引力扯离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