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唐婧)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三十多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乱到治,逐步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有效管理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期货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奔跑吧!期货》,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期货市场,助力市场“向前奔跑”。今天推出第一篇:长知识——期货市场知多少?
新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1988年3月,我国正式提出“积极探索期货交易”,从而确定了开展期货市场研究的目标。1990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从此,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起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研究员李正强说,新中国的期货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当时价格闯关的重要举措。
李正强说:“当时的领导人意识到,在海外的市场里,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由期货市场决定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判断。基于这么一个判断,从改革的角度,为了配合我们的价格闯关,所以我们就要发展我们中国的期货市场,来给中国的商品定价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期货市场起步到如今,我国期货市场为国内的大宗商品提供了基准定价依据,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波动、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突出体现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个基本功能。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教授常清说,期货市场的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
常清认为:“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现在看得非常清楚了,你要想搞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得有商品市场价格体系,有了商品市场价格体系,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运作起来,才能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才能物质极大丰富。”
三十多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品种日益丰富、规模持续增长。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新上市品种达到65个,超过了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的总和。此外,品种序列覆盖面不断扩展,形成了以铜为代表的有色产业、以铁矿石螺纹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油脂油料为代表的压榨养殖产业和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等多条产业链品种体系,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今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30.46亿手,是2012年同期的6.17倍,累计成交额257.48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3.78倍。
与此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和第一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并在螺纹钢、白银、铜、黄金、动力煤、股指期货以及众多农产品等品种上保持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李正强认为,我们的期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开放的新发展阶段。
李正强说:“过去30年,特别是过去10年时间,我们中国的期货市场的变化是由过去只有标准化的商品期货发展成为既有期货还有期权、既有场内还有场外、既有境内还有境外的一个多元开放的发展新阶段。”
虽然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上海期货及衍生品研究院战略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宜生举例说,我国期货市场中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就相对薄弱。
张宜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我们在期货这方面发展很快,但是衍生品这一块,也就是它外延发展出来的东西,发展速度还慢,不能满足很多小微企业的需求。”
三十年磨一剑。业内普遍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实施,将有利于填补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规则空白,对于引导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总裁许丹良说:“我觉得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角度看,重新定义了中国期货市场。下一步可能使期货行业的业务有进一步扩大,为我们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工具、更多业务范围,展现了我们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与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