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是侯京健第八次扮演毛泽东。在这部剧中,从受到《新青年》杂志影响,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青年毛泽东呈现了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的思想变化历程。虽然饰演这个角色已经数次,但侯京健坦言,要完美塑造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形象,难度依然较大。
《觉醒年代》是侯京健第八次扮演毛泽东。
减重十余斤,坚持吃辣椒
《觉醒年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它所承载的分量,演员所担负的责任,让侯京健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从2010年起,侯京健就先后在《铁肩担道义》《毛泽东》《秋收起义》《伟大的转折》等多部电视剧中扮演毛泽东形象,但《觉醒年代》的故事由1915年开始,那时的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上学,后来去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受李大钊、陈独秀等先生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需要演员更精准地拿捏好表演尺度,注重更加丰富的情绪变化。
首先要保证“形似”。拍摄前,侯京健将体重速减了十七、八斤,试图在纤瘦外形上更接近朝气蓬勃的青年毛泽东。由于毛泽东是湖南人,剧中特意增加了不少吃辣椒的戏份,不擅吃辣的侯京健向导演申请尽量找一些比较辣的辣椒,力求真实,而不是用菜椒代替。这些细节在表演上会对演员有很大的帮助。
在“神韵”上,侯京健认为毛泽东最显著的特征是“真诚”——发自内心地想去了解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尤其在第一次到北大后,他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他也是一个愿意直面自己缺点的人,坦诚直接,不去伪装;谦虚友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且不盲目,会产生自己的思考。“比如毛泽东同志喜欢看书,但他并不是盲目求学,别人告诉他不懂的东西,他会记下来,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侯京健在表演中,把握住了一个“真”字,每一个细微的反应都要让观众感觉他的真实。“在演戏时尽量做到想毛泽东所想,心里充满光明,并且刨除杂念,甚至不去考虑表演的技术,而是尽力‘走心’。”这是侯京健对自己的要求。
0.1页的出场戏拍一天
侯京健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场——瓢泼大雨的街上,满街穷苦的小商小贩冒雨叫卖,人贩子公然卖着孩子,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而唯有毛泽东,抱着刚出版的《新青年》,逆街行走。
这个场景在剧本中只有0.1页,按常规的拍摄方式,通常只需拍一、两个小时。但剧组却调集了近六百人,布置了一条一百七十米长的街道,组织了大量摊点,六台洒水车同时“下雨”,拍了足足一天,每一位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都经过了细致而严格的把关。
毛泽东的出场用了一系列隐喻的镜头画面。
在侯京健的理解中,青年毛泽东迎雨奔跑,踏水而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泥泞污浊,但是,被青年毛泽东一脚踏开。冒雨前行,象征着他不畏艰险、毅然无惧,同时也意味道路曲折、崎岖。“不过,此时的毛泽东,显然已经找到了踏开这一沟雨水、迎击这一场风雨的办法,那就是他怀中夹着的《新青年》。”
侯京健坦言,他在《觉醒年代》中的戏份虽然并不多,但每一场戏剧组都当作最重要的戏来拍。例如毛泽东独自一人连夜印刷《湘江评论》,为了保持清醒,两脚踏在水盆里,汗浸透了衣衫。侯京健透露,这一场只有几分钟的戏,一直从早上六点拍到第二天凌晨,加上另一场戏,一共拍了近24小时。
塑造能抓住人心的伟人形象
2010年,侯京健接到电视剧《铁肩担道义》的邀约,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毛泽东一角。最初他只是去试个造型,但导演认为他与青年毛泽东的外形十分相似,尤其是穿上长衫。从此,他开启了与这个角色十余年的缘分。
首次扮演毛泽东时,侯京健只有25岁。在他心中,这个角色太特殊了,从小他就会听父母一辈说起很多毛泽东的传奇故事,上学时更是耳濡目染,“找不着门路,压力很大。”他坦言。最初,他只能靠基础地寻找与毛泽东的“形似”,来贴近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彼时影视资料中对毛泽东前期的形象描绘基本是空白,侯京健翻阅了大量史料、书籍,并通过几张毛泽东年轻时期的油画画像,从眉间的英气和神态感悟他的个人魅力。
此外,侯京健还通过不断练习穿长衫,摸索与那个年代人之间的细节关联。“我们拍戏时穿长衫,电视上看起来我们走路、做动作都很自然,平时我必须要长衫不离身,当成习惯,就把它当成现在天天穿的T恤一样找感觉。”仅是系长衫的扣,侯京健就反复练习了无数遍,不断扣上、解开、再扣上。在他看来,演员要非常熟悉这些生活上的细节习惯,表演中一边说台词,一边有动作,即便是穿衣服的小动作也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每一次扮演毛泽东,侯京健都会产生全新的感受。“第一次还敢去演,但现在越来越成熟,希望通过更多的细节体现出毛泽东的气质和性格”。如今,侯京健已不再局限于模仿“形似”的毛泽东,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塑造有个性、有特点、更能抓住人心的伟人形象。
近距离“接触”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后,侯京健也认为,自己不再仅是一名演员,而是通过饰演的过程去肩负更多使命感。“我觉得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毛泽东同志吃过很多苦,他能坚持下去,他内心的强大、豁达,对我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侯京健饰演毛泽东剧照。
台词要让观众“听得懂”
如今,不少年轻人亲切地称呼毛泽东为“毛教员”,而《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身上那一股求学的韧劲,以及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也造就了他独特的性格魅力。同样,这也离不开创作团队、演员对表演方式年轻化的把控。侯京健透露,在《觉醒年代》拍摄现场,导演从不着急开机,他会带着演员们坐在一起反复对每一场戏的词,“我这句话说完,您听懂了吗?”这是他们讨论最多的内容。导演要求演员念台词时不仅要自己听得懂、说得懂,观众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明白。
“我们做到了能把历史题材拉到观众的现实中的感觉,让年轻人真的喜欢,这很不容易。”侯京健坦言。《觉醒年代》通过描述客观、真实的人和事,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展现他们遭遇的苦难,让观众从中真切体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经历过道路的崎岖,体验到当时中国处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革命先驱坚定理想和信仰,走出黑暗,走向胜利的振奋和喜悦。“一部影视作品除了让大家观看之外,还能让观众感受到一些精神,是我们演员的初心和使命。”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危卓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