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母亲,我有俩个女儿。经历了两次孕育之苦和一次刨腹生产,对于母爱,我有自己的感知理解,从知道有了小生命的那天开始,在自己腹中的那个小生命,就让我有了不一样的圣神使命感,这个与我血脉相连,性命攸关的小生命,从次与我有了永远的关联,这是属于我自己独有的体验与感知,我关注着她的每一次心跳每一点变化,我在无数次想像着她的模样,我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保护欲,我只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予她 ,在心里祈祷祝福她健康成长。那种小心翼翼的期盼与盲盒般的惊喜伴随着她的每一次胎动,每一次对话更加深刻,这种初为人母的忐忑与幸福交织。在临产前准备所有的宝宝用品时,用一次次想像着她的模样,那种愈发浓厚的母爱让每个准妈妈沐浴在母爱的光环下,熠熠生辉。在经历千辛万苦,受尽痛苦折磨之后,终于听见了她的哭声,见到了那个想像中的天使, 此刻,只问一句孩子健康安好,便足以安慰孕期所用苦痛,也足以平抚所有生产之伤,看着这个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十个月的小生命,母亲是泪中带笑的,这是父亲永远无法体会也无法感同身受的,这就注定了父爱是无法与母爱同一高度同样厚度!
父亲,是在妻子宣布怀孕的那一刻,才懵懵懂懂的被动成为父亲,或喜极而泣或茫然失措或惊吓忐忑 ,总之都是后知后觉被动接受的,孕期中细心体贴的丈夫,会给予高度关注,经常高效陪伴,而那些自己还未成熟的大男孩,哪里会知道孕育生命的意义和辛苦。只到在产房外面,接过医生递过来的那个小小人儿,僵硬机械抱怀里,年轻的父亲才有了做爸爸的感觉,才被动接受了现实。父亲,只是在孩子一天天长大,在孩子第一次奶声奶气叫出爸爸时,才有了父亲身份认同感。
所以,让孩子随父姓是有道理的,这样,父亲们才从心里会认同这个从妻子肚子里出来的小生命是我的孩子,我有责任义务呵护周全。所以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是以孩子为中心,也就不奇怪了。这也就是父母之爱最本质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