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好豆腐,静待花开
2011年,挥别厦门的凤凰花,我踏入华为坂田基地A区,正式成为华为集团财经的一名新兵。从制单、录单、归档发票,我手头的工作琐碎而平常,和电视剧里专业犀利指点江山、参与决策的CFO形象相距甚远。
2022年,已经在CFO岗位上工作一年的我,真正走上了“作战参谋长”转型之路,参与到了业务决策中,成为了十年前那个梦想中的自己。
十年,回首来时路,感谢一路踏踏实实磨好豆腐的自己。
01
自动关联交易真的变“自动”了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关联交易”核算会计。加入部门的第一天,我的主管就跟我们说,我们部门的愿景是“实现自动关联交易,把自己做没”,这样优秀的个人就可以去海外获得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一个零会计基础的新人,我第一个独立承接的工作是:每个月处理数千张发票、开具实体税票,清理数千万美元的超期PO(订单)余额,并一笔一笔手工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
繁重的工作量让我手忙脚乱,每天加班仍然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如果有临时的系统升级任务,我往往要熬通宵,遇到年度、季度关键结账期,凌晨回家也是家常便饭。即便这样,曾经因为一个小疏忽,我开错了数千万美元的税票,导致了税务部门修改报税记录的额外工作量。也因为这个错误,我的TL(团队负责人)、主管在团队内做了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的深刻检讨,让我非常内疚。对那时的我来说,别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连工作不出错、准点走出办公室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前辈们听说我的困难后,主动给我推荐了自动录入小工具——“dataload”,并告诉我使用方法。只要把PO(采购订单)、发票、税票的对应关系整理好,导入工具,工具就可以帮我自动录进ERP系统里,而不用自己复制粘贴每个数字,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升。我也初步实现了准点走出办公室的小梦想。
不过,小工具录入质量不稳定,需要人看着,等录制完毕后再手工改错。遇到业务冲刺期,人力消耗依旧巨大且无法达到作业质量要求。如何实现真正的“自动关联交易”?
在和TL(技术组长)、主管沟通后,我们成立了一个攻坚组,把我们团队负责的交易场景下的关联交易,从业务活动、到系统订单信息,到订单信息转化财务数据,再到财务数据转化税务信息,做了一次端到端的梳理,明确了不同业务场景的识别标志、不同场景下关联往来的对应关系、与发票与PO的匹配逻辑,输出了一整套的业务解决方案。
我花了两周时间和接口财经保障项目组的IT人员沟通澄清业务需求,一起输出IT实现方案,最终项目审批通过。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我与IT人员沟通澄清详细的实现方案细节。由于IT资源紧张,业务也面临冲刺,端到端从下PO、SO(内部订单)都需要我自己动手测试数据,这繁重的工作量常常让我加班到深夜。
记得项目上线时,第一次运行一个外挂报表,5分钟之内,几十张发票就自动匹配成功且无一错误。看到这连贯流畅的场景,我内心充满着骄傲和自豪:我们真正实现了“自动关联交易”,完成了部门愿景!这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主导的“小项目”获得认可。
02
吃透70多页的合同,还原真实的财报
2016年,在春节假期的尾声,我拖着三大件行李和一颗想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心,踏上了飞往地球上我们能到达的、直线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的航班。我内心雀跃地想:阿根廷,我来了!
在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热土上,我从一个机关的制单会计,转身成为收入核算业务会计,工作挑战变成了我不熟悉的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政策适配落地,出具终端场景化核算方案。
面对当时全球仅有的三家海外手机制造工厂之一阿根廷手机厂,我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会计政策角度看,工厂到底属于“代理人”还是“责任人”?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我们跟工厂的签约合同长达70页,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算可以,但是碰到从句套从句的句式,以及一个个“它认识我而我不认识它”的专业术语单词,别说适配方案了,读懂合同到底签了什么内容,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只能发挥死磕到底的精神,一周时间,我从陌生的单词查起,一句一句翻译、解析句式结构,通读协议内容,翻译成中文。接着,我厚着脸皮拉上财经、业务人员,一点点校对协议的真实约定,权责划分,终于吃下这70页内容,清晰明确翻译出定价权、分货控制权到存货风险的权利与义务。这就像解开毛线球一样,我将掺杂一起的场景,一一解开,梳理出清楚“代理+责任”交易模式。
本以为分析交易模式已经是“红军过草地”的难度,没想到,拿到客户财报之后,我们傻眼了!客户有着5大类50多个成本项,这些费用都是华为出钱,但哪些是成本?哪些又应该是费用?这个问题不明确,会计政策就无法落地。
仿佛有一座巍峨的大山矗立在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攀爬。为了搞清楚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区别,“0”基础的我,从头疯狂恶补国际会计准则,向政策专家分场景仔细请教、学习,把不牢固的基础知识补齐。
紧接着,我和团队一起,拉着工厂的财经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确认,理解客户财报科目背后对应的业务场景、业务实质。最后连工厂的财经人员被我们磨得没脾气了:“我讲了N次了,你们真的要了解得这么细致吗?”但没办法,为了保证方案质量,我们只能反复提问,摸清业务的每个细节,这些内容记了整整半本的笔记本。
历经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明确了这一场景的政策适配、核算方案,并获得了机关认可,也得以在财报里正确地反应出工厂运营真实情况。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额外收获——和工厂的CFO成了好朋友,临别的时候对方还特意请我们吃了一顿美味的牛排!
虽然那几个月的加班,让我错过许多个潘帕斯草原“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我也有了一个吹牛的资本——见过凌晨四点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安静和美好。
03
拧毛巾,拧出荷兰终端的利润
2019年,得益于在账务9年扎实积累,我抓住了CFO竞岗的机会,成了荷兰终端财经的负责人。然而,彼时频繁飞出的黑天鹅打破了所有“现世安稳”的美好想象, 疫情、禁令,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告诉我,前方等我的除了美不胜收的郁金香和风车,还有数不清的挑战。
虽然这个岗位要求我从一个扎实的“数据管理员”,快速转身成为主官的“参谋长”。但是我知道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会收获花开。
面对荷兰巨大的经营压力,保利润成为荷兰终端2020年的首要目标。可是,利润从哪里来呢?开源当然是从每一笔收入来。节流就是个精细化的工作,是我熟悉的领域。彼时的我还在学习业务、快速成长,对经营侧的把握还不是特别足,于是决定从节流入手,尽快贡献价值。
深入分析荷兰的经营报告后,我发现,荷兰的服务成本、MKT投入是相对较高的,是不是有优化的空间?是不是真的如业务所说,发达国家就是什么都“贵”呢?于是,我打开 MKT报价单,发现了许多我不理解但是被告知“一定要花”的钱。
这些钱真的必须花吗?我和采购、零售团队拉通核对、比价后,发现了很多的机会点。比如,如果通过代理印刷KV(主视觉),价格是自己联系印刷厂报价是三倍。单从这一个点上,我们就能节约X万欧元的费用,这些都是纯利润贡献。
于是,我拉着采购、零售、MKT、服务部门一起,共计识别了XX个优化点,逐一打开讨论并落实了优化任务令,逐月过进展,不达标要立刻明确改进计划,条款的优化要落入合同。
经过6个月的努力,冗余的零售物料进行了变卖或报废,清理库存并节约空间与存储费,零售物流费用下降了数万欧元;热线人力调整了管理者结构,更加扁平化,服务质量不变的同时也节约了费用数万欧元……一笔一笔“拧”出的小钱看似不起眼,一年累积下来却帮助代表处成功节约了数十万欧元的费用,为荷兰的扭亏为盈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此后每次营委会的业务讨论,国家主管都会说:让CFO先审一下,是不是花得“合理”。这种“绝对信任”,无疑是对我们财经专业能力和影响力的最大认可。
04
从小国CFO到大国CFO
2022年,我从荷兰来到法国,负责法国终端财经管理部。从“小国CFO”到“大国CFO”,意味着不单是专业能力的持续成长,也是综合能力的修炼晋升。剧烈的环境变化要求真正做到“参谋长”需要“五懂两应用”和“一专多能”的财经专业能力。
摆在我面前的是法国经营管理的一场硬仗:2022年第一个季度过去,我们距离年初BP(年度业务计划), 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有着巨大差距。所有人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法国的经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到底如何扭转颓势?
管理团队把经营数据放在“放大镜”下逐一审视,既充分认识客观上的困难,也不回避主观上的激进,有错就立刻改。从重点产品和重点渠道商入手,我们全面打开渠道利润,找到差距和优化点,一点一点“抠”成本分担,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去优化;看护每个重点产品的“概预核决”,从每一笔投资的回报精细化管理利润;看护每一个渠道商,从BP到实际投入,可对比、可衡量、可及时纠偏,让经营目标踏实的变成经营结果;深入业务环境洞察,从盲目乐观走向踏实可靠……
简化管理,简化组织,服务作战,我们从每一笔超期余额入手,解决每一笔超期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超期未验收的MKT余额,一个一个去磨客户、磨代理、磨业务,每天追求一个小进步,降低风险。
这场硬仗还在进行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已经走在从“亏损”到“盈利”的路上,只要心无旁骛踏踏实实磨好每一块豆腐,最终一定会达成目标。
05
写在最后
上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古文,尤其喜欢荀子的《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回首这一路,在每一个需要“死磕”的节点上,我都用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我从来不是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的“天才”,但是愿意用一点一滴踏实的积累、一步一步扎实的成长打造自己成为“地才”。
不必羡慕飞翔的雄鹰,即便是一只蜗牛,也能爬上树顶,乘着叶片往前飞,何况在前行的一路上,我见过了无数美好的风景,拥有了无数无私帮助我成长的伙伴。前路漫漫,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