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为大家呈现一个自己改编的故事脚本。这个故事脚本源自我为女儿的班级设计的一场互动故事会。
故事取材自童行书单中的《吃字的鲸鱼》,我以更细腻、对儿童更为友好的语言精修了文字内容,在现场互动中渗透了更多思考引导,并且顺着故事的纹理,嵌套了另一个故事《勇敢的克兰西》(同样经过改编)。
在故事结束以后,也设计了一个“身体造字”的建构游戏,让孩子们听的投入,玩的不亦乐乎。通过这次故事会,希望让孩子跟文字成为朋友,为今后的识字铺垫情感基础。
相信这个故事脚本可以直接为你所用,为今晚的亲子共读时光,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旅程。
图片来自绘本《吃字的鲸鱼》
如果你时间不够多,也可以直接看下面提炼出的重点信息。
亲子阅读关键技巧提炼
1. 利用题目,制造悬念,引出猜测。引导孩子自己去猜测文章可能的内容。比如绘本《不可思议的旅程》,可以问下孩子,为什么不可思议?你想象中不可思议的旅程是怎样的呢?
2. 绘本通常文字简练。家长可以利用绘本本身的画面,引导孩子补充更多文字中没有的细节信息,增加更多细腻的描述。
3.故事的串联和改编。不同故事之间也可以共同改变成一个故事脚本,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吧?
4.把故事演绎出来。和孩子一起扮演书中的角色,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动作、语言、表情、情绪,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角色人物的立场、观点、感受,增强理解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说不定还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才能呢!
下面以童书《吃字的鲸鱼》为故事脚本:
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呀,是一条红色的鲸鱼!
她的名字叫伊伊,她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她不吃大鱼和小鱼,不吃海里的那些小小的浮游动物,也不吃海藻、海带。
她从小到大,只吃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是文字!没错,就是我们平时在书里面看到的这些文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字卡)
它啊,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条喜欢吃文字的鲸鱼。
咦,那就奇怪了,海里面哪有什么文字给她吃呢?你们猜猜她每天吃的文字都是从哪里来的?
互动小锦囊1
利用故事题目,制造悬念
试想一下,如果把故事题目变成填空题“吃_____的鲸鱼”。我们包括孩子,都未必会想到是文字。由此可见,有想象力的故事题目,可能隐含着超越我们认知、天马行空的反常识。但是在故事所架构的虚拟世界里,像“吃文字”这样的反常识,会被当作合理的事情,波澜不惊地描述。
这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抓住这样的反常识,设计悬念,把孩子的好奇心调动起来:鲸鱼竟然会吃文字?但是海里面为什么会有文字呢?
原来啊,每天太阳刚刚爬到海面上,用金灿灿的,像小麦一样的阳光洒满海面,把大海照醒的时候,都会有一艘小船从很远的地方,开到伊伊住的这片海上。
在船上,有一位诗人在写诗。他说,看着大海的时候,我脑袋里面的文字,就会特别兴奋,手拉手跳起舞来。当他闭上眼,想象这些文字在脑海里跳舞的画面,手上的笔,就会开始把文字跳的舞,写成一首首很有趣的诗歌。
图片来自绘本《吃字的鲸鱼》
互动小锦囊2:
不拘泥原文,让重要的细节生动起来
有时候,绘本的文字像匆匆而过的脚步,没有给我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停下来去感受一些美好的细节。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一些被忽略了却又很重要的细节,增加细腻的描述。
比如说,对于诗人在海上写诗这个细节,我希望把文字这个重要角色的戏份提上来,让文字在这个细节里面,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特意增加了篇幅,用“写诗是文字在跳舞”的切入点,让文字鲜活起来,成为小精灵般的存在。
诶,你们想听他写的诗吗?那~我给你们念一首
《土》
曹世武 | 八岁
土是花儿成长的家
摸一摸
这个字软软的
春天
这个字长出了头发
再给你们念一首:
《春天》
熊博宇 | 八岁
春天
是只大懒虫
妈妈叫了好久
也不醒
春雷公公来了
把它的大鼓
一敲
吓得春天
滚到了
大地上
互动小锦囊3:
把故事当舞台,邀请新内容客串
你想,既然故事讲到了诗人在海上写诗,又没有展示诗人的作品。那我们不就可以利用这块“空地”,顺势引入美妙的诗篇,给孩子朗诵了吗?在这里,我沿着诗人写诗的情节,植入了《孩子们的诗》一书中的两首关于春天的童诗。
有时候,故事就像一个装满了石头的铁桶,看上去已经满满当当了。但实际上,石头与石头之间,尚有很多不小的空位,在等着有心人给它们注入新内容,让故事显得更饱满。
但是,这位诗人不知道,每当他对着大海念诗的时候,都有一位忠实的听众,准时地出现在船底下,静静地听他念诗。还会吃他念出来的每个字。
他念诗的时候,诗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珠子,慢慢地沉入海里。这时候,伊伊就会仰起头,尽情地张开嘴巴,一个字一个字地吃进肚子里,变成了她自己的文字。你看,她又吃了云朵两个字了,看,又吃了春天两个字了。好吃!
图片来自绘本《吃字的鲸鱼》
我们平时吃完东西都会拉便便,对吧?但是呢,伊伊她才不舍得把这些文字,变成臭臭的大便呢。她呢,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字搭成一个个故事,讲给海里面的动物听。
你们想听她的故事吗?好,假装我们的课室就是海底世界,我现在是伊伊,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想想自己希望变成哪种海洋动物?
互动小锦囊4:
切换场景与身份,把孩子带进故事里
当家里秒变故事现场,当自己从听故事的人,忽然变成故事里的角色,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很投入。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妨设计这种切换场景和身份的桥段,给亲子共读增加趣味。
你们好啊~我叫克兰西。我呢,是一头没有白腰的白腰牛,一头全身都黑黑的白腰牛。所以啊,如果你们来到我住的牧场啊,一眼就能够认出我了。以前啊,我的同伴都会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他们的眼睛好像在问我:为什么你的腰上面没有白条啊?你到底是不是白腰牛啊?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眼睛里面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的背上。让我觉得每走一步都很累,整天都不开心。所以啊,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变成他们眼中的白腰牛。
图片来自绘本《勇敢的克兰西》
互动小锦囊5:
第一人称讲故事,更容易剖析角色内心
平时,我们可能习惯了用第三人称的旁述口吻给孩子讲故事。改用第一人称视角来讲的话,可能会给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用不同的视角讲述旧故事的时候,孩子会更期待听到熟悉的角色怎样讲ta自己的故事。
在这里,我植入的“嵌套故事”是班上孩子熟悉的《勇敢的克兰西》,这是一个关于“当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建立自我认知”的成长故事。这种题材的故事特别适合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因为我可以加入很多主角自己的内心独白,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更充分地展示给孩子,增加故事的思考价值。
你们知道我试过什么办法吗?
但是,我始终没办法变成同伴眼中的白腰牛,觉得很难过。不过啊,后来我发现腰上面少了白条,原来也有它特别有用的地方呢!
你们猜猜是什么有用的地方吗?
原来啊,除了我们白腰牛以外,附近还有一群特别强壮的红背牛。它们之所以那么强壮,就是因为吃了很有营养的草。我的同伴也想吃,就想在夜里悄悄溜进去它们的牧场里面,想要偷吃。但是,他们的白腰太容易被看见了,就像挂在腰上的一盏白灯一样。哈哈,这时候啊,我就特别占便宜了。
因为少了白腰,我就变成黑夜的一部分,静悄悄地走进牧场,红背牛一点都没有发现。当我吃上第一口鲜美的草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腰上没有白条,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至少我可以每晚进来吃草,很快啊,我就长得越来越强壮,跟红背牛一样。但让我更高兴的是,我还在牧场里面,遇见了一只跟我一样,全身红色,跟自己的同伴都不一样的红背牛,她的名字叫海尔佳。
图片来自绘本《勇敢的克兰西》
互动小锦囊6:
让主角说出自己的观念转变
有时候,故事角色的成长,就在一念之间,对事物有了全新的看法。当我们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时候,这些原本隐藏的顿悟,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也让角色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印记。所以,我特意让克兰西说出他对“腰上没有白条”这个烙印有了怎样的新理解。
变得越来越强壮的我,还学会了摔跤的本领,代表我们白腰牛参加摔跤比赛,第一次打败了红背牛。我的同伴们当然很高兴啦,因为他们想进去红背牛的牧场吃草很久啦!
当他们准备赶走红背牛的时候,我及时站出来,跟他们说:身上长的是白腰,还是红背,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是牛,大家都要吃草,都想吃到更有营养的草,都想变得更强壮,不是吗?那为什么我们不把栅栏拆掉,一起在这里吃草呢?从此以后,牧场里的草变成了大家都能吃得到的草了。而我跟海尔佳,也在牧场里,生下了自己的小宝宝,克兰佳。
有时候我会想,我特别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没有给我白腰,让我成为了一头跟别人不一样的白腰牛。因为没有了白腰,我才可以溜进去牧场吃草,变得很强壮,让我的同伴们都吃上了有营养的草,变得跟我一样强壮。还认识了海尔佳,生下了自己的宝宝。而且啊,从此以后,无论是白腰牛跟红背牛,都成为了好朋友了。这一切啊,都要谢谢爸爸妈妈生下了我这头没有白腰的白腰牛。
互动小锦囊7:
让主角总结经历与感悟
当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时候,主角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回顾过去,分享感悟,把自己成长的智慧更完整地提炼出来,送给孩子。在这里,克兰西把“少了白条”所带来的一系列收获串联起来。帮助孩子温故知新,更清晰地看到故事情节中的因果关系。比起原版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在这段讲述里,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位积极乐观的朋友——克兰西。
好啦,这就是伊伊给海洋动物朋友讲的故事了。
渐渐地,听伊伊讲故事的动物越来越多了,整个大海的动物都来听她讲故事,连喜欢欺负小动物的虎鲨也来了。他为了可以留下来听伊伊讲故事,不要被大家赶走,就乖乖地收起了自己尖尖的牙齿,收起了什么东西都想吃的念头,静静地听伊伊讲故事。
但是有一天,太阳已经爬到山顶了,伊伊还没看到那艘载着诗人和诗歌的小船。一连好几天,伊伊都没有等到诗人和他的诗。少了诗人和他的诗,她觉得整片大海空荡荡的,孤孤单单的,冷清了很多,已经不是那片她熟悉的喜欢的海了。没有文字可以吃,伊伊只好饿着肚子,回到漆黑的海底。她很失望,很伤心,连整片大海都快要装不下她的眼泪了。
图片来自绘本《吃字的鲸鱼》
你们觉得伊伊因为少了什么东西,所以不开心呢?
没错,是文字。
那你们想一想,是不是只有这位诗人,才可以说出那些文字呢?你们觉得海里面有没有谁可以说出那些文字给伊伊听呢?
互动小锦囊8:
把故事里的问题,变成孩子思考的机会
有时候,角色要面对和解决一些困难。我们可以把这些困难拆解成几个有引导意义的提问,帮助孩子一步步地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伊伊遇到的困难是再也吃不到诗人的文字了。首先,引导孩子思考“少了什么东西让伊伊不开心”,把注意力锁定在“文字”身上。这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伊伊伤心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潜在假设,就是觉得除了诗人以外,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听到文字了。
所以,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除了诗人,还有谁可以说出这些文字?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势,实现更灵活的思考。
原来啊,每一次当动物朋友们听完伊伊讲故事以后,他们没有把故事里的这些文字给忘了,而是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收藏起来,默默地记在心里。这时候,他们把这些词都拿出来,串在一起,为好朋友伊伊,编织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里的字在海里又变成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珠子,慢慢地向伊伊游了过去,伊伊感动得哭了出来。
伊伊大口大口地吃下了几个字,终于开心起来了,好像以前听到诗人念诗那样。于是,她又开始给她的好朋友讲故事了:
从前,有一位诗人,喜欢坐着小船来到这片大海上写诗。虽然现在再也听不到他的诗了。但是我的肚子里面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字了,我可以用这些字,给我的好朋友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我就是海里面的鲸鱼诗人。从此以后,这片大海又重新有了文字,有了很多关于大海的新故事。
故事结束后的互动问题:
1.你们肚子里面,都有哪些字?
2.你们想一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文字都变成了超市里面的货物和商品,都要用钱来买回家,吃进肚子里面,我们才可以说出这个字的话。你们会想买什么字?想把这些字说给谁听?
互动问题之后是彩蛋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身体造字”的游戏。请孩子们抽出一张字卡,用身体的造型来模仿卡上的文字。孩子们都特别兴奋,跃跃欲试,游戏也从刚开始的单人挑战模式,逐渐生长成多人PK、两人组队造字等等多种玩法。看到小朋友玩的这么投入,老师决定把这个游戏收编了,哈哈!
互动话题
你是否也有和孩子共同阅读、互动的习惯呢?关于亲子共读,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
拓展阅读
限时福利
12
李嘉文
童行学院内容产品总监
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终身学习践行者、以女儿为灵感的奶爸
多年教育从业经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均有深入了解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