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一个被严重丑化的皇帝
说起明熹宗估计没人认识,说起朱由校也许只有少部分人认识,但说起木匠皇帝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
但人们记忆中的天启帝就是一个只会做木匠的白痴皇帝,还是个文盲,喜好的除了做木匠,就是吃喝玩乐。
乱世继位
天启帝朱由校,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朱常洛的长子,孝和皇后王氏所生。
他16岁即位,刚即位的年轻皇帝天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算是仓促为帝王,只能希望文官皆是贤良之辈,能拥戴自己,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帝国。
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
说来也怪,不知道是哪里搭错了筋,他坐在天龙宝座上,却把斧斤锯凿当成了最大的兴趣,且乐此不疲。
有言说,熹宗无师自通,制作的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也莫能及”,他的木匠技术可于鲁班比高低。
此时还完全没有认识他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即位就遇到小冰河时期帝国内部灾害不断,灾民四处游荡。
山海关外,随着后金势力逐渐壮大,沈阳、辽阳等地相继沦陷,后金政权步步进逼。
稳定朝局
东林党对天启帝有拥立之功,即位后的天启帝十分信任东林党,对东林党人员多加重要。
而此时可谓大权在握的东林党。
在朝结党:非东林则虽对亦错,是东林则错亦是对;
在野:以讲学为名聚社,操持舆论,把持要挟官府。
他们主张除恶务尽,一定要把其余三党官员铲除干净,还朝中一个朗朗乾坤,社稷、百姓均不放在心中。
只要做到“众正盈朝”,在朝为官者尽是仁人君子,皇帝垂拱而治,国家以仁德而治,那么必会国泰民安。
一群所谓的“君子”,几乎不大通晓世务,仅凭所谓的理念和正气来行事,左右朝局,贬斥非东林党的官员,追打政敌。
国难当头东林党还在内斗,造成国家的行政效率极低,以及人事牵掣造成的内耗确实太大了。
此时年轻的天启帝清楚地认识了治国之道,并不能全都依靠文官,而是由天子居中,太监,文臣,武将,相互牵制,大权才不会旁落。
为了控制朝局启用了一个阉人—魏忠贤。
说起魏忠贤,大家都会想起他是一个阉人,而且更是把持朝政的一个大太监。
然而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魏忠贤也并非全是坏人。
相反从历史上看,他还对明朝有着很大的功劳,他全力打压那些所谓的“东林君子”,阻止了朝廷内部的党争所造成的内耗。
明朝的宦官之祸并不是后人认识的那样,太监多行不法,其实太监只是皇权的外延,用来与文官政治对抗而已。
压制女真
在军事问题上,天启的见识比袁崇焕和孙承宗还要高明。
看天启皇帝对许多问题的批示和处理上,也可以看出他的见识能力,有时候还在他的那些臣下甚至老师之上。
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吹牛,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而这里不妨把天启皇帝对袁崇焕这份奏疏的批复详细摘录如下: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
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
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这一连串极为具体的质问,把袁崇焕的牛皮戳的体无完肤。
而且最后更是明确告诫袁说:“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
要他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再说,少来这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袁崇焕:给我兵马银子,我可以修城困死努尔哈赤!
天启:后金围点打援来抢粮食,你怎么办,在敌人来袭时,怎么保护城堡外的耕地和平民?
袁崇焕:……
天启:好的,朕知道了。下去吧,好好干活,别整天吹牛逼了。
《明熹宗宝训》卷四一段天启皇帝给内阁的训示,恰好就是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塘报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毛文龙情报的高度重视:
“上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斩首级,得获鞑马夷器等件。虽功微小,实挫贼锋。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不嘉悦。外呈称奴酋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等处,进攻谋逆。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谨慎备尝。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而当时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的反应却是很麻木迟钝:
“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举世不言复辽,独我皇上自为社稷远计,不忍高皇帝百战土宇,顿坏于逆贼。举世要省兵、省饷,而皇上特敕接济文龙,此恢复之大机也。”
两相对照之下,显然天启皇帝的见识比起他的老师孙承宗来还要更高明一些。
从天启二年以后,明朝在辽东前线虽然打了不少败仗但也获得不少胜利,
例如毛文龙的丁卯大捷,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等。
后金在战略上被大明死死压制不但不能再前进半步,反而不断退缩,并非偶然,更不是什么天启皇帝运气好。
重情、重义
就本身的为人来说,天启可以说在所有的皇帝里也算得上极为仁慈宽厚的一个,他几乎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很好。
他对自己的老师好,对自己的弟弟好,对自己的老婆好,对自己身边的仆人好,对自己的奶妈好,他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很好。
对自己的老师好,这是《明史》孙承宗传里就说的很清楚的:“眷注特殷”,“帝不欲承宗离讲筵”,“先已屡加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遂加特进光禄大夫,廕子中书舍人,赐蟒服、银币,行人护归。”
至于天启皇帝对自己老婆和弟弟感情非常好,可以看《明季北略》里的这条记载:
“顺天府丞刘志选,劾后父张国纪,上下旨切责。后贤明,客氏忌之。上幸后宫,顾几上书一卷,问何书?后曰:赵高传也。上默然。忠贤怒,次日伏甲士于便殿,上搜得之,送厂卫。忠贤诬后父谋立信王,欲兴大狱。王体乾曰:‘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脱有变,吾辈无类矣’。忠贤惧,乃杀甲士以灭口。”
王体乾说“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脱有变,吾辈无类矣”,中的“凡事聩聩”不能理解成说天启昏聩无能,而是说天启在许多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闹去。但对于自己的兄弟信王朱由检和自己的妻子张皇后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王体乾是告诉魏忠贤,就算用谋反这样的事情也是搬不动信王和张皇后的,一旦天启皇帝生气追查谁在诬陷自己的弟弟,那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对仆人好,对奶妈好。
天启对魏忠贤的态度,对客氏的态度是众所皆知的了。
这样一个仁德、睿智的皇帝却被很多人说成不务正业,不顾国家社稷安危,而独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文盲皇帝”。
其实这是后人对天启皇帝的误解,也是清朝对明朝的诋毁。
天启其实受过教育,并不是后世流传的文盲,朱由校未登基前供给很差,不曾系统的由文官教导学习,也没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后人攀强附会,以为没有出阁讲学就是文盲,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
皇宫是何地方,连太监都有自幼读书的,更何况一个皇子。
《明熹宗实录》中记载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比比皆是,对军国大事亲自发表议论更是史不绝书。
从真正严肃的史料来判断,天启皇帝文化水平是极高的,头脑也是聪敏的。
当然天启皇帝也的确喜欢木匠活并且天赋很高,但是玩木匠活只是他的一种消遣方式,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人生在世谁能没点爱好,后世的十全老人作诗一生4万余首,也不见得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只知作诗的“书呆子” 。
想了解更多的大明故事,可点击下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