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如暴风骤雨般迅速崛起的蒙古人以蒙古高原为核心,不断向西、南两个方向拓展势力,其中南线面临的主要对手为金、西夏、南宋等东亚国家,西线遭遇的则是中亚和欧洲的联军。
在成吉思汗和其麾下众多将领的努力下,这些障碍最终得以清除,当蒙古人摊开地图,赫然发现自己创造了一个怎样辽阔的帝国呀!从黑海之滨到太平洋西岸,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温暖的波斯湾,都是这个庞然大物的国土,俨然就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日不落帝国”。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人口大约只有100来万,军队不到20万,却先后灭掉40多个国家,征服700多个民族,统治人口达6亿人,领土最大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要知道后来的苏联也就2240万平方公里。
然而统一的草原部落联盟很快解体,帝国随之土崩瓦解,造成蒙古帝国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说是蒙哥汗突然崩逝,形成瞬间的权力真空,以至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均认为自己有资格继承汗位,最终由派系之争导致了元王朝与四大汗国的决裂。
1258年,蒙古军兵分两路,东路入湖北汉水淮河流域,西路入四川盆地。西路军在六盘山祭祀成吉思汗后,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大汗蒙哥亲自统率,走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南下,出发时有四万人马,分三路,沿嘉陵江南下。蒙哥一路征召军队,入川后兵力达到十几万。
1259年,蒙哥大汗亲冒矢石,结果重伤而死,蒙古军无心恋战,卷甲而退。
蒙哥之死,蒙古帝国内部激烈争夺汗位,蒙哥之弟忽必烈为了和阿里不哥争汗位,放弃正进攻的鄂州撤军北上。
不过早在蒙哥猝死之前,远在欧洲的金帐汗国,和西亚的伊尔汗国,就已经与蒙古本部貌合神离,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加深了这种裂痕。成吉思汗在世之时,四个儿子之间的权力争夺就已经十分明显,尽管各方势力经过妥协之后指定第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但其余诸子仍旧拥有各自的人马和地盘。
凭借各自新打下的土地和人口,蒙古诸王具备对抗本部的资本,分为五大部分。其中长子术赤一脉在东欧草原建立起金帐汗国;次子察哈台在中亚建立起察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一脉是正统,但拖雷长子蒙哥夺位,窝阔台汗国反而成了势力较弱的一个;幼子拖雷继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的军队,托雷第四子忽必烈在中原地区建立元朝;拖雷第六子旭烈兀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之后,在西亚地区建立起伊尔汗国。
蒙古人打下的地盘十分庞大,但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脆弱。公元1243年,术赤之子拔都扫荡俄罗斯诸部并在伏尔加河沿岸设立汗帐,从这个时候开始,蒙古本部就已经指挥不动拔都了。
蒙古人确实军力强盛,但马背上的民族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极为欠缺。同样的局面如果放在中原,朝廷一定会想方设法削弱地方、强化朝廷,即所谓削藩,但蒙古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传统和治国智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部纷纷坐大。
公元1251年蒙哥称汗,这也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得到各部公认的大汗,但也已经是互不统属了。等到蒙哥死后,身在攻宋前线的忽必烈和留守后方的阿里不哥公开决裂,两人各自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并宣布自己是下一任继承者,从此蒙古帝国连台面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了。
忽必烈由于亲近宋人并大有引入宋文化之嫌,遭到蒙古守旧势力的排斥,在这场汗位之争中,四大汗国和元老贵族几乎都支持阿里不哥,但忽必烈的有精锐的军队和为数众多的谋士。历时数年之后,阿里不哥战败投降,忽必烈凭借武力成为新的蒙古大汗,却得不到其余汗国的承认,而忙于攻南宋的忽必烈索性也就不再理会,一心做起元朝的皇帝。自此统一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哪怕是名义上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