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成都市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超过2000平方米的热线接听中心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这是每一通电话接起后,从这里发出的第一句问候。
每天近200人在岗,7×24小时在线,日均2万余通电话接入,这里常年与千万人“保持通话”。
即将过去的2022年,这里异常繁忙。多轮疫情、盛夏的高温、投诉和问询以及其他所有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小事……这是市民最熟悉的“民生热线”。
这又不仅仅是一条热线,忙碌着的也不仅仅是这群电话接听者。“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它是串联全市上下各个部门、区(市)县,“一群人”为“一个人”的热情服务,是第一时间的民生诉求应答,是第一时间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定心丸”。
1
平均年龄26岁的热线“后方”
头戴耳麦,随声问好,指尖飞舞,接听工位上的接线员胥丽霞异常忙碌。她熟练地记录下电话中市民的诉求,点击保存,将工单传送至初审部门。直到手中的这单通话处理完毕后才取下耳机,笑眯眯地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有点忙。”
进入12月,胥丽霞每天的接听量都在100通电话左右,上班的8个小时中,几乎鲜有停歇。一秒不停,她平均4.8分钟就要接听一个市民来电,在这4.8分钟之内,她需要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市民需求,并准确记录诉求,再将工单转至审核部门。而这对她来说,只是“有点忙”而已。
胥丽霞工作的热线接听中心超过2000平方米,她和她的400多名同事轮班在岗,7×24小时在线。
今年,异常忙碌。
“最忙的时候在7-9月,也就是成都疫情比较严重的那段时间,差不多一个人一天要接150个电话。”胥丽霞用“冲”字来形容那时的状态,“那个时候基本上一直有电话‘冲’进来,水都不敢喝一口,怕自己去上厕所耽误了接电话。”
“特别是疫情期间,不少来电市民都比较焦急。如果电话另一端是我,我也希望能够有人赶紧接起我的电话,帮我解决问题。”
为应对市民的来电,热线接听中心每天有200人同时在岗,陈鑫也是其中一员。
她打字的速度飞快,记者在她工位旁短暂停留期间,键盘敲击的声音就一直没停过。她笑着说,这是电话接多了锻炼出来的。
“因为接了电话后,还要将市民的问题和诉求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转给相关部门处理解决。如果打字慢,就会耽误你接下一个电话,市民就会多等待一会儿。”
有些来电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中转。
● 今年10月,一名身处封控区的老人需要前往医院做透析,工单在胥丽霞手中快速记录、转出,多环节帮助下,老人最终成功就医。
● 今年11月,一名封控区的孕妇出现早产征兆,她的家人着急地拨通12345寻求帮助。陈鑫接到了这通电话,快速记下来电者的地址,而后又迅速去工单审核组报紧急处理,最终相关工作人员将孕妇平安送到了医院。
这样的求助,每天都在发生。从此前的外地来(返)蓉政策、小区及隔离酒店管理、核酸检测、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咨询,到老人就医、孕妇孕检、小孩上学等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求助,全部汇集在一通通电话里。
所有的电话都在一句问好中开始
被记录、转单、落实、回访
这支平均年龄仅26岁的接线员队伍
保持着7×24小时不间断在线服务
隐于后方,却至关重要
2
工位上的“紧急联系”牌
12345的每一个呼入,背后都是一位市民的焦急需求,而这些需求,通过12345都能得到及时跟踪处理。
成都12345热线接听中心负责人谢燕轻介绍:
接听中心就像一个信息数据的出入口——群众来电后,接听中心会进行在线解答,接线员解答不了的问题会被详细记录来电信息并进行分类;审核专区接到工单,会对工单进行信息初审,确认内容无误后,派到网络理政办后台进行二次审核;审核完成后,工单派到相关部门处理,若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网络理政办后台还将增派其他部门;部门处理完后回到接听中心,接听中心在规定时间内抽样回访。
针对紧急情况,也有一套严格的处理流程。谢燕轻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接听中心迅速形成工单转到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后台,后台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在此方面,有一系列的节点规范。谢燕轻说,针对疫情的紧急诉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投诉,成都市启动了7x24小时紧急联系办理机制,严格落实1小时受理、不定时动态跟踪、24小时回复等节点规范。
杜熙是工单审核组工作人员,在她的工位醒目位置,放置着一块写着“紧急联系”的牌子。“这是一面‘流动红旗’。”杜熙笑着说,“在工单审核组,每天都会有一个人专门处理紧急工单,谁处理,这块牌子就在谁工位上,便于接线员第一时间找到。”
黎小倩也是工单审核组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审核的工单越多,越能对市民的求助感同身受。
“每天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求助信息,下意识地会急民之所急,想帮助他们尽快解决问题。”
一个电话,一个回应。事实上,12345热线背后,是所有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小事。“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它是第一时间的民生诉求应答,更是第一时间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定心丸”,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群众的呼声、需求的有力回应。
在特殊时期,这种民生应答和回应还会更“直接”。今年9月的疫情期间,12345热线诉求和网络舆情提速处置专班就构筑起了一道疫情“防火墙”——公安局、卫健委、社治委、交通运输局、民政局等20余个市级部门的工作人员汇聚在一起,24小时及时处理涉疫诉求信息,必要时电话直接打给区长,只为确保急难愁盼问题能尽快处理,典型问题能及时解决。
“专班的最大好处,在于使12345热线和网络舆情办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级、提速、提质。”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12345这条电话线
对于市民来说
是一个求助的渠道
对于隐于热线后的工作人员来说
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中转、处理机构
一条无形的电路
成为了市民与政府的有形连接
3
市民求助的回音壁
对于12345热线的运转,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热线在前期的运行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群众诉求办理的“双闭环”机制:
● 市网络理政办围绕“受理-审核-转办-回访(不满意件再次转办)-办结(归档)-数据分析-考核通报”等关键环节,建立全流程全链条闭合式运行机制;
● 承办单位则围绕“信件接收-调查核实-办理落实-审核回复-回访沟通”等环节,建立闭环式办理工作制度。
成都市公交集团宣传专员欧阳姗是一名“97后”网络理政“新兵”。在今年成都疫情形势严峻时,市民对于公交出行政策的关切反映到了12345上:“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公交会停运吗?”“高新南区居民可以坐公交去机场吗?”……面对这些疑问,欧阳姗利用“网络理政平台及时办理+集团宣传平台集中解惑”的方式,积极有效回应。
“今年是我与网络理政工作结缘的第一年,这一年里,通过网络这座桥梁,我同乘客朋友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用一张张工单解决一个个公交出行问题。”欧阳姗说。
让每通电话能“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12345热线无疑已成为了政府部门和市民沟通的“连心桥”。同时,它也是传递市民情意的途径——回访中听到的暖心话,也让接线员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就在记者采访时,陈鑫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刚刚完成一次回访:
电话那头的阿姨非常激动,一直说着感谢:“她说她打了12345之后,终于拿到退款了。”电话这头的陈鑫也像那位阿姨一样激动:“尽管只是几句简单的感谢,但依然能感觉到背后所代表的情感,沉甸甸的。能帮助到大家,真的很高兴。”
12345不仅仅是一通电话的呼入接听,或是一个问题是否处理的回访,问答之间,是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是成都各级党委政府为市民解决困难的决心。“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多个部门、区县真正直面问题、诉求,全力为市民解决问题。”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12345热线接听的一个个电话
看似很普通
但背后往往是市民群众
在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大事
反映了在城市治理中
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解决好市民群众反映的一个个困难
既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使广大市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
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也使城市治理
更接地气、更有温情
更加科学、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