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爱你”。
可以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表白,也可以是一座城市对天下人才的邀约。恰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湖州设于5月20日的“人才日”,正借爱情之美以喻爱才之心。
在“湖州爱你”人才品牌发布的同时,一场以“聚青年人才·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即将拉开帷幕。
不可谓不精:从国内知名高校负责人、国内知名青年企业家,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知名高校博士代表、青年大学生,再到市内重点企业负责人、高端人力资源机构等,共计千人规模将共同出席大会开幕式。
亦不可谓不诚:在1158万全国毕业人数再创高校求职季困难新高度的当口,此次大会现场设500多家湖州主要企事业单位招聘点,共拿出1万多个大学生就业岗位和1100多个博士生应征岗位,足见湖州“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而精诚所至之处,湖州还以“未来”一词缀为人才大会的题眼,更富于图绘广阔前景的想象力。于是不禁要问,在这里与青年才俊们有约的,是怎样一座能够放眼长量的未来之城?
“诸位在校,应该问问自己:到浙大来做什么?”前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竺可桢的这个问题,现在就立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门口(以下简称“浙大湖研院”)。
对此,浙大湖研院智能光学传感与控制研究中心(简称“HIO实验室”)主任龚海的回答是:来“车库创业”。
何为“车库创业”?
1976年,年仅21岁的乔布斯与好友沃兹尼亚克筹集了1300美元,在自家的车库内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于此间推出的“苹果Ⅱ”,是首批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个人电脑之一。
几年后,荷兰飞利浦总部大楼旁无人问津的一个临时板棚,迎来了阿斯麦的31位研发员。一年之内,从这里诞生了20台在高端装备领域里比印钞机还金贵的光刻机。
既不入知名高校、也不进龙头企业,这就是创新孵化走出的“第三条路”:规避高校研究“不接地气”导致的产品化困难、以及大型企业研发导向对灵感视野的局限,扬长避短地将高校技术人才具有的颠覆性研发能力,搭载企业经营路线具有市场性的产品思维,从而不断缔造着现代科创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产业神话。
而放眼国内,校地合作研究院的模式最接近“车库创业”的原始基因。但令龚海感到遗憾的是,目前这类研究院的努力基本都还停留于在市场和学者之间做“翻译”。
究根溯源,学者受困于必须在校发论文、评职称的制度约束,只能“蜻蜓点水”般支持技术转化;而长期供职于高校地方研究院的产业前沿人才,则如同难以回流的“断线风筝”,失去了校内研究体系的核心支撑。
不解绑,难挂帅。
从2008年率先于浙江省内启动“南太湖精英计划”,到2011年创建全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再到2019年成立长三角首家人才集团,人才福利政策、人才空间载体建设、人才工作市场化等多个“首发”证明,湖州对于人才问题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敏锐的战略嗅觉和高效的执行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是这座城市人才战略的亮点。
而针对校地合作的痛点,2021年湖州再次先行一步为全国打样,与浙江大学合作展开了一场以政策供给为载体的制度创新。
通过创新推出“南太湖学者计划”,湖州在继续提供“南太湖精英计划”政策补贴的同时,探索建立地方与高校的“双聘”机制——为前往湖州进行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学者保留其高校编制,从而最大程度达到“人尽其才、引流地方”的目的。
短短两年时间,浙大湖研院已累计引进南太湖学者8名,全职博士26人,展开了对25项技术的产业化。目前已有一项“发育”成功,成为获得两轮2000万融资的独立企业。
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直接选择“加盟”浙大湖研院的龚海,也在过去的一年里带领HIO实验室与2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5月13日,太湖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成,其领头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马丁·埃文斯在参观浙大湖研院的过程中,还鼓励龚海团队为生物学家开发更加极致易用的光学工具。
而前后脚进入的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近三年来也已汇聚373名专家教授、青年博士和538名硕博研究生,与当地34家企业展开了41项技术合作,共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6家。
创新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之外,涵盖衣食住行的贴心人才服务也是一大亮点。
去年,湖州通过“月度重点人才工作推进例会”和“周三人才会客厅”,对重点人才工作开展项目化交办、专班化运作、闭环化跟踪,现已答复解决530件、满意率达99.4%。这项创新机制,正以“示速疾也”展示一座城市对服务人才的细致入微。
譬如,湖州依托“人才码”实施“三免一优惠”政策,在创新创业者生活的“健康食、品质住、畅通行、活力游、欢乐娱”五方面予以减免,并将服务范围从个人延伸到“上管老、下管小”。
突破之处在于,政府不再限定评价人才的“帽子”,改以薪酬为标准,让一切社会认为有价值的人才都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待遇。截至今年3月,已有12.8万人激活使用,共计服务了70多万人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贤士俱欢颜。”今年,湖州新筹集人才房1.58万套,更首创“人才共有产权房”制度,跨越了城市与人才之间那一片屋檐的距离。
可喜,编制在高校、社保在湖州的学者也可以进入所有福利享受之列。浙大湖研院博后周小彬坦言,他取中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湖州优越的生活质量。
人与城市的链接,在公共产品的编织中可见磁性。在一座202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里,拥有后顾无忧的体面人生,方得见“西塞山下飞博士”的盛景。
20世纪初的纽约百老汇,要排演一场新剧是件颇具风险的事。对于需要自行筹措经费的演员们来说,成功则荣誉等身,失败则直接破产。故而在陷入财务困境的剧组眼中,提供资助者不啻为救难降福的“天使”。
而当下,正如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所警示,“创业是一场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为扶持创业者走好极具不确定性的“最初一公里”,城市便应当仁不让成为青年人才的“第一位天使”。
90后湖州女孩徐嘉蔚,由一个偶然的机缘发现了整合文旅产业链上下游优惠资源的商机。但垫付签约金的首个环节就差点使这个只有6万启动金的项目“胎死腹中”。困难之时,湖州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为她提供了近乎零利率的60万贴息优惠资金,使原本只有父女二人的小微团队安然成长为安吉最大的旅游生态链服务商。
年轻人用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碰撞出头脑风暴的火花,湖州是他们触手可及的赞助方和支持者。投桃报李,青年人也凭借突破性思维在这片土地播种出新风尚和新经济的萌芽。
到徐嘉蔚创业的2021年,在线旅游行业“江山已定”——携程系作为绝对龙头,市场份额高达50.2%;美团和同程紧随其后,瓜分了剩余“蛋糕”的20.06%和14.8%。
但电子商务专业出身,徐嘉蔚深知即使只是耕耘产业链上的一根“毛细血管”,都可以看见别有洞天。
通过反向挖掘淡季市场,她已整合安吉2000多家民宿、40多家景区、外部300多家涉旅企业,在2022年为当地引流破13万人次,带动当地上千家农家民宿平均增收一万余元。疫情期间,借力产业链的打通,她还发动安吉200多家民宿为滞销的春笋带货,半个月便清售出10万多斤。
从返乡探亲的小小姑娘到浙江青年创业导师,徐嘉蔚的成长是湖州帮扶创业青年的一个缩影——2022年,湖州“创业精英训练营”已培训了1000多人次,更为90家人才企业融资约13.5亿。
而在政府的鼎力相助之外,湖州民间也不乏慷慨解囊的伯乐。
在孵企业135家,已培育股改企业2家、挂牌企业1家、南太湖精英计划10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规上企业4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5家、省科技型企业42家、获得“专利”244项——这是坐落在吴兴区的湖州市首家民营国家级科技创业园“浙江七幸科技创业园”(以下简称“七幸”)的10岁成绩单。
在众多青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还停留在做“二房东”的服务1.0阶段时,一家前身为纺织服装厂的民企产业园却能为一众创新创业者取中,正在于其赋能研发的“天使”定位。
七幸自费设立了1亿元孵化资金池,通过对优质青年创业团队全部“持股孵化”,构建起孵化平台与入孵企业“抱团发展”的全新模式。进一步,园区与湖州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商业银行、湖州农商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合作,还随时响应在孵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
据说,在青年创业圈里流行着鲍勃迪伦的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一个人要徘徊多少条路,才能成为想成为的人;一只白鸽要飞越几重大海,才能找到可以安心停留的沙滩?”
创业的征途每天有人入局也有人退场,对这样的问题,从来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在湖州,去年全市引进领军人才创业项目达104个,累计助推7家人才企业上市、27家人才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有了政府融资和园区持股这两位“天使”坐镇,行稳致远的追梦之路上正有更多人纷至沓来。
在2022年浙江青年发展综合指数评选中,湖州摘获综合得分以及青年发展环境、青年生活品质、青年人文素养、青年职业发展、青年权益保障、青年社会参与、青年人口态势这7个一级指标“全优”的佳绩。
更为醒目的是,湖州新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地青年流入人口总数的比重达42.35%,显著高于国内一般城市,俨然一座活力四射的“新青年城市”。
莘莘学子为何不约而同垂青湖州?
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徐仲仪指出,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广阔职业前途,方是湖州吸引人才的核心魅力。
此言有证。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显示,75%的受访样本表达出积极的进取意愿,“奋斗主义”仍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故而,就业依旧位居年轻人择城的刚性指标。
而下一波产业崛起的优势将属于那些性价比最高的城市,恰如湖州:
这里是长三角地理中心。进一步,随着宁杭、商合杭高铁相继通车,沪苏湖铁路运营在望,湖州即将成为坐拥沪杭宁肥“一小时通勤朋友圈”的十字交叉综合性交通枢纽,便于接应新兴战略产业向外走的步伐。
这里也是长三角成本洼地。相对低廉的房价和供给充裕的工业用地,更是投资青睐的理想之地。
当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大趋势,一方面,头部城市在“极化效应”下加速对包括人口在内的发展资源进行集聚;但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较高阶段“涓滴效应”逐渐显现,区域龙头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也会不断溢出。随着龙头企业率先走出去,为周边城市构建起产业生态链的底层架构,上下游的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便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成长。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新竹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崛起便遵循如此逻辑。台积电、联电等制造大平台利用代工订单崛起后,一大批设计公司和配套企业破竹而出。最终,长成了一片蔚然的产业森林。
湖州的“森林”也已初具规模。吉利汽车从杭州落户长兴,其新能源整车产业园作为该市史上最大投资额的项目,已带动当地6家规上零部件企业缔结伙伴关系,亦有15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不止新能源汽车,湖州构建起包括物流装备、半导体及光电、工程机械、合金特材、生物医药、地理信息、数控机床在内的八大新兴产业链,市内54家上市公司、4065家规上企业都将成为供青年挥洒人生价值的一方舞台。
今年一季度,吴兴通过举办“留在浙里 才聚湖州”中国·湖州全球留学人才创业大赛,便推动了覆盖八大新兴产业链的54个人才创业项目达成落地意向,其中9个最终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
全新产业赛道在湖州的开辟,更向准备进军职场的新人们昭示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ChatGPT + 农业数字化 = 让农民人手一位‘虚拟袁隆平’”。
这是从事人工智能和数据融合计算的海归博士汤猛帆心中的蓝图。而湖州坚实的数字农业基础,将有望为他实现这一抱负。其合作方中科台达位于南浔的星光万亩农场,目前已实现大田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自动化加工,并全面构建了物联感知系统。
“但农民是否会失业?”
面对社会上对AI取代人工的忧虑,秉持技术乐观主义的汤猛帆却深信,让传统产业拥抱算力就是拥抱未来。“在此过程中,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城市新职业的诞生。未来湖州的农田里会出现农业编程员、传感器维修师以及大量数据校准工人。”
事实上,蝶变正在进行时。在打造长三角中央厨房的南浔千金镇,数字化养殖已为当地农村带动4000余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同比增长66.7%。
美国工程院曾列出20世纪最重要的50项工程技术发明,电气化位居榜首。到21世纪,能与之媲美的就是数字化。从数字农业、中央厨房到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工厂,在湖州这座洞见未来产业的城市,各类人才都能谋事有成。
根据小红书携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年轻人的城市流动逻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生活性、娱乐性、文化性等城市细节的品味正越来越高。
于是,一种逐渐显性的现象出现,越来越多青年踏上了寻找“诗和远方”的道路。有人说,这就是新时代的嬉皮士,流浪是他们的相似特征。但从2022年安吉溪龙乡接待的近500位“数字游民”身上,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追求。
平均年龄31岁,37%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从事电子商务、建筑设计、自媒体运营、程序开发、艺术创作等适应“旅居”的在线远程办公职业,他们逃离都市的早高峰却不曾逃避现实生活,奔向乡村则是因为向往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那么,何以这些人都将湖州当成了目的地?
“让全世界有趣的人联合起来!”这是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中国第一个服务数字游民的创意园提出的口号。破天荒地,一个以“小隐”为共同旨趣的生活社区生长出来。
线下社群化,方为他们的根本目的。在线上通讯消解真实体验与工作生活边界的特殊时代,半城半乡的生活模式是年轻人寻找到的一种方法,去放下手中的设备与周围人建立真正有意义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湖州的乡村为青年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枯燥单调,体验百味人生、交流兴趣爱好提供了活动空间和叙事场域,才是成为“网红城市”的底层逻辑。
带着城市印记的年轻人,也在湖州乡间的各个角落里留下了富于时尚气息的独特痕迹。
现在旅游必须打卡的小红书安吉西餐厅排行榜第一名“炎-薪火Bistro”,就是一位餐饮业从业青年在DNA与他人交谈所得的灵感。有消费者评价为“好像将上海安福街搬到了湖州白茶原”,正得个中三昧。的确,当代青年情之所钟的便是能够在乡野风味中享受城市品质。
不谋而合,一位吴兴女孩汪颖回到故乡,将她周游世界看见的风景糅入了妙西的山涧和竹林。“北海道的函馆、圣托里尼的洞穴、越南的竹排屋……”7个房间就是7种建筑文化。2020年疫情冲击下,她的“妙溪”民宿在一众农家乐和洋家乐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湖州排名第一的85%入住率。
当青年的出入成为乡村与城市交互的纽带,我们是否还能有更多期待?
在去年7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发布了“全球合伙人计划”。所谓“合伙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招商,而重在鼓励带着城市资源的青年人进入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探索乡村发展的全新模式。
从“小余村”到“大余村”,农场、露营、咖啡、茶饮、亲子、萌宠、音乐、美学设计、户外体育、直播电商等业态都可以找到另一番有为空间。目前,余村已签约各类合伙人20余位,落地项目(公司)22个,吸引了超1115名大学生入驻,各类博士、教授21人参与共创共建。
百年前,吴兴青年陈其美投身于光复上海的革命工作,可称热血志士。39年前,120多位青年经济学家来到德清莫干山上,为中国追赶西方展开头脑风暴,贡献的则是思想菁华。
可见历来,湖州是一块极富动态的地方,它讲述成千上万年轻人的故事,纯粹地带动青年应着时代剧情的每一个起承转合去成长。正如此次“520湖州未来大会”所展现的城市一隅,即湖州的产业功能与文化气质里,将与我们撞个满怀的,是一段宣誓同人才未来共振的真情告白。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 谷青竹
编辑 | 陈 莹
统筹 | 查一鸣
排版 | 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