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上,梁思成先生绘制的一张张古建手稿,让我初识正定。2022年,梁思成先生逝世50周年。读罢《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以下简称《纪略》)后,我打算循着他的考察记录,探访正定古城。
△ 正定阳和楼,梁思成赞其“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图为近年来在原址上复建的阳和楼。摄影:张小斐
隆兴寺:唐代僧人理想中的佛教建筑群
隆兴寺的故事,要从1400多年前讲起。
△ 摄影:雍博涵
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王孝仙奉命劝奖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今正定隆兴寺)并立碑于此,即后世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鼻祖”的龙藏寺碑。
在唐末至宋初的纷乱中,寺废碑倾。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征辽,途经此地,见隆兴寺为辽人所烧,捐资拨款并派出3000军匠,历时七年才完成隆兴寺的重修。
△ 摄影:雍博涵
庆历四年(1044年),欧阳修被贬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按察使。政务之余,他曾遍访河北古迹。行至正定,见一块碑横倒府门之外,一半已埋土中,便命工匠掘出,将其安放保护起来。龙藏寺碑终得以重见天日,并保存至今。
△ 摄影:张芮玮
隆兴寺内古迹遍布,其整体的空间布局为当代古建学者所看重:沿寺院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石桥山门的前导空间、大觉六师殿与摩尼殿的两重大殿、隔墙和牌楼的前后空间分界、慈氏阁与转轮藏殿的对峙双阁、后阁大悲阁的并立三阁。
△ 摄影:雍博涵
唐代道宣和尚所著的两部图经《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中,曾规划描绘了唐代僧人理想中的宏大佛教建筑群,而其布局特征与如今的隆兴寺极为相似。
△ 摄影:雍博涵
摩尼殿:宋画中走出的古建筑
宋徽宗治下的北宋文化繁盛,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一本注定将改变隆兴寺千年之后命运的书籍——《营造法式》在此时诞生。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1925年,陶本《营造法式》在天津出版问世,寓居天津饮冰室的梁启超将这本当时无人能解的“天书”,寄给了正在国外攻读建筑学专业的梁思成。
△ 摄影:张芮玮
归国后的梁思成,加入营造学社,决心通过西方建筑学的现代田野考察、古建筑考古和测绘等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来破解《营造法式》,构建中国人书写的中国建筑史。
1933年,梁思成终于在正定隆兴寺寻得了可以对应《营造法式》的现实物证——摩尼殿。
△ 摄影:张芮玮
梁思成在《纪略》中是如此描写摩尼殿的:“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重檐歇山顶,四出抱厦的十字造型,俨然宋画中走出的古建筑。曲线屋脊勾勒出的唐宋时期飞鸟式审美,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屋顶似张开双翼,保护着斗拱与梁架免受风雨侵袭。时至今日,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依然保存完好,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例”。
△ 摄影:张小斐
我久久伫立在摩尼殿前,抬头望向这深远的出檐和宏大的斗拱,不知梁思成初见摩尼殿时的欣喜,与我眼前的震撼是否相似。
△ 摄影:雍博涵
步入摩尼殿,其殿身五间、周匝副阶的平面格局是北宋高等级建筑的经典做法。北宋工匠因地制宜,为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取消了周围廊,用墙体合围成进深与面广各七间的空间。东西南北四个山面朝前的抱厦,四面开门,保证了殿堂内的采光。
△ 摄影:雍博涵
广惠寺华塔:华美之外,还有一种精神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梁思成在《纪略》序言中如是写到。
当时的梁思成或许不能像我这样静下心来欣赏古建。1933年的春天,日本人正在进攻热河与滦东。没有人会知道,明日战火将会蔓延至何处。每一个测量数据、每一份测绘手稿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动荡时局之下,人命危浅,朝不保夕,又有谁会以生命来守护古物遗存呢?
或许也有例外。
△ 摄影:张芮玮
在正定古城内,有一座古塔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例”,它就是广惠寺华塔。华塔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造型独特。塔身第四层的圆锥体形如七级浮屠,其上由低到高、参差错落排列着力士、青蛙、狮、象、菩萨、佛陀,生动传神,形态逼真。
△ 摄影:赵璇
1947年4月,解放军首次解放正定城,但是不甘心失败的反动派军队再次反扑。同年8月,解放军对正定城发起进攻。敌人占据了华塔作为制高点,并借助古塔二层的瞭望口孔隙,向外射击。
为免华塔遭受炮火侵袭,率军追击至此的解放军副团长赵生明果断下令停止使用重武器,而改用轻武器强攻。经过激战,解放军消灭了敌人,保护了华塔,然而赵生明却不幸牺牲,年仅30岁。
开元寺钟楼&正定县文庙:意外的收获
如果说,对“四塔一寺”的深度调研是计划之中,那么开元寺钟楼与正定县文庙的大成殿则是梁思成正定之行意料之外的收获。
开元寺钟楼的斗拱梁架为晚唐时期的遗存,算得上是正定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其斗拱硕大,出檐高挑,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钟楼内二层悬唐钟,一层有复联式柱础与地宫。钟楼与西侧雁塔式的须弥塔相对,于法船正殿基址前,分立在中轴线两侧。此种布局全国仅此一例,展现了寺院建筑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阁为中心过渡时期的平面布局。
△ 摄影:张芮玮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是梁思成此次考察最后一天的意外发现。他偶然走进了当时作为“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县文庙,发现了雄壮古劲的大成殿。梁思成认为此殿外表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极为相似,“一望即令人惊喜”。此殿为五代时期建筑,比曲阜孔庙大成殿要早五个世纪,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若不是梁思成慧眼识珠,这座珍贵的古建或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 摄影:张芮玮
梁思成一生先后三次到正定考察。“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正定,俨然一部物化的历史教科书,一座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看似脆弱的木结构建筑,却可历经千年“墙倒屋不塌”,这不仅仅归功于中国古代建筑工法技艺的高妙精湛,更离不开千年来一代代文物守护者的精心修复与悉心传承。
(本文来源:旅图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