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电气,毕业2年从国家电网转行到互联网,没有经历过“无薪待业期”,转行后收入大幅提升。相信这篇文章会对想要转行的小伙伴们有帮助。
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所在的城市离家只有数小时的车程。每到周五下午,我一下班就会迫不及待地赶到长途汽车站,坐上几个小时的大巴,然后在家度过一个周末,周日晚上再回到自己的出租房。每个周日晚离家之前我都会哭丧着脸哀嚎:“我不想上班啊!喵呜呜呜,为什么要上班?”爸爸总是安慰我:“没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你就忍一下吧。”
到今天我终于可以自信地说:“爸爸,我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赚钱,收入比工资高多了”。
所以,我想帮助更多人找到“做自己喜欢的事,赚更多钱”的办法。
人有两种天赋,一种叫做“天生喜欢”,另一种叫“天生擅长”。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喜欢做一件事,不管别人怎么逼迫你,你也很难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钻研。“天生喜欢”可以让你主动在一个领域投入10000小时成为专家;而“天生擅长”就是你的优势基因所在,你天生就会做的比别人更好。
因为你喜欢,你不在乎这份工作能赚多少钱,当你不盯着钱的时候,财富自然就会增加;因为你擅长,会比别人做的好,所以自然会比别人挣得多。
也许这篇文章可以帮你找到自己的“天生喜欢”和“天生擅长”~
如果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懂得再多的方法论,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发展迷茫”的问题。
只有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做出让自己永不后悔的决策。
《孙子兵法》曰,“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意思就是,能取得胜利的人,往往都是准备充分,在对情况完全了解,认为自己能胜的情况下才去作战。而失败者,往往是没有什么准备,先投入战斗,然后一边打仗一边谋划怎样取胜。
辞职以后,有很多小伙伴对我说,“喵,你真是太有勇气啦,我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可就是没有勇气辞职。”
我想告诉诸位的是,勇气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喵之所以敢辞职,不是因为有勇气,而是因为已经做了足足两年的准备。喵讲一下自己职业规划的思路,大家可以参考~
刚入职的时候,我除了一块“985毕业生”的敲门砖,几乎一无所有。我们都知道,学历和学校这种东西,只有刚毕业的2年有用。等你步入社会再找工作,人才市场要求的都是“X年工作经验”。
但是,在体制内是很难得到普适性工作经验的。如果你在A公司当互联网运营,你可以用在A公司的经验继续去B公司当运营。但是像国网这样的大系统,岗位高度细分,每个人几乎就是自己所在岗位的螺丝钉。这意味着,离开了这家公司这个岗位,你的工作经验还不如一个一张白纸的应届生。
所以,如果我的理想是“不在这里过一眼看到老的生活”,我就必须学习工作以外通用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该从哪里开始,又该怎么做呢?
1)问问别人的看法
问问自己的亲人朋友,他们认为你擅长做哪些事、不擅长做哪些事。如果你已经工作了,最好去问一问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会对你工作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比如说我之前在国网做物资计划管理的时候,我擅长的是各种自动化办公,审查每个批次计划、编制年度需求计划,通过简单编程和各种公式,我可以用十几分钟轻松解决别人要做两三天的任务。
但是,我对于各种需要人工做的报表完全无能。经常填串格子,甚至把表头的序号填错,而且是看好几遍都检查不出来的那种。最后自己都生自己的气,气为什么发现不了写错了。
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太重全局反而看不到细节的人。接到一个新任务之后,我几乎思考片刻就能想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却搞不定填表这件小事。类似的还有,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次计算题都会在算的过程被扣分。
要是我想不开,偏要去当会计,那么我司同业对标估计要被国网总部考核到26省垫底了。主任还会怪我“能力不行,连个表都填不好。”而我真的能力很差吗?如果我能力不行,如何写出10w+文章?如何十几分钟搞定别人两三天的任务?
所以,如果你现在工作中某一方面总是不顺手、频频出错,试着去找一下底层原因(比如我刚刚说的太重全局反而看不到细节就是底层原因)。通过上司和同事评估,你会对于自己工作能力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不管你信不信别人对你的某些看法,如果有很多人这么说,你最好认真对待。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边人能从你无法做到的角度去看待你。
2)从零开始探索
当你下决心想要转行,或者要探索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规避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做好幕后调查。
如果你想要从事某个职业或者学习某个专业,可以先找到这些行业的标杆人物,然后去网上搜索、去书店里找这个行业大佬的人物传记、发展历程。你了解的信息多了,就会发现这些人物之间有一些共性的特征,而这些共性特征可能就是你开启这个行业的一把钥匙。
接下来你可以去开展自己的“职业访谈”了。如果你有朋友恰好在你想要转入的行业的话,不管你们之前是不是很熟,你一定要约见他听听他的看法。如果你想要转入的行业一个熟人都没有,可以试试一个叫“在行”的APP,你可以在上面约见各行各业的人,听听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见解。
总之,自己获取的信息是片面的,业内人士会比你了解更全面、更深刻。
这里有一个善意的小建议:如果你刚刚开始准备转行的话,最好不要告诉太多的人,否则你可能会给自己徒增一些困扰。别人不了解你做的事,可能会挖苦你、打击你,伤害你的信心;或是原有的工作会给你带来一些阻碍,比如,老板会觉得你“还是不够忙”才有时间去搞副业,会给你增加劳动。直到你真正巩固了自己的新的个人品牌,才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
直到我递辞呈的那天,我同事都不知道我的“事业”。(其实我只是在大家工间休息唠家常的时候,默默地考了注电基础;在大家下班后追剧玩手机的时候,默默读了上百本书,写了四十多万字。跟你们晒一下去年刚拿到的证书~)
3)积累自己的初始人脉
有两种类型的人很适合成为进入新行业的初始人脉。第一种本来就是你的朋友,他在你要转入的这个行业工作,只是你们之前没有职业方面的交集,那你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交流;另一种就是在你职业发展初期帮助过你的人。如果一个人之前帮助了你,并且对你有好的印象,未来很有可能再次帮你。
在上一小节里面我们说到了“职业访谈”,朋友介绍也好,在行约见也好,总之你现在认识了一个“行家”,他可以为你的发展提供直接帮助。
在开展“职业访谈”之前,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要知道,你是在找别人帮忙,所以不要给对方添太多麻烦。
比如,如果一个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得到,那就不要去麻烦一个业内人士;如果你接二连三地问出“常识”性的问题,对方对你的印象可能会大打折扣。在结束一次会话之后,要努力维系这一段关系,并且最好想办法把约见这样的短期关系转化为长期关系。比如说,当你有了新的进展的时候,要随时和对方汇报情况,让他们知道你采纳了对方的建议,下次他们就会更加乐意帮你。
4)先问问自己能给别人提供什么
社交的本质就是资源交换。
人与人之间交往其实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说,喵粉看小猫的文章、给小猫留言,是为了获得成长;朋友之间聊天是为了获得愉悦。大家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要认识一个厉害的人,但是你不能给他带来任何东西,他凭什么要帮助你呢?
所以,在索取之前,先问问自己可以给对方什么。
付费约见其实就是用通用货币去买别人的时间了。
如果没有钱怎么办呢?
比如你想认识一个厉害的老师,那可不可以在他开训练营的时候,自告奋勇去当志愿者?这样你是不是就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我常用的方法是“技能”资源的置换。我有好多朋友,都是相识于某一次商业合作,后来就从业务关系转为了私人朋友关系。
这是因为我有两种“技能”:一是指导别人进行个人品牌建设。我发现有很多人经常会和自媒体打交道,手上握着大量的流量资源,自己却完全没有建设个人品牌的意识,只能拿死工资。或者在线下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师,然而互联网上压根没人听说过。同量级的KOL,我也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涨粉、让文章写的更好的建议,而且这些方法是确实有用的。所以下次有“好事”的时候,大家也会记得我~
二是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我比较擅长发现别人的优点吧,然后能找到这个优点最适合从事的职业。看到一个明明很厉害的人却选择了不适合的工作就会强迫症发作,非要“优化”,心里才舒服~(比如前面那个例子,我要是当了会计工作绝对会怀疑人生)然后不知不觉就在这个过程中多了许多朋友……
想想看,你有没有可以“交朋友”的技能?
关于选择专业或者职业,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你以为你自己很喜欢,其实只是你以为。”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以前最心仪的专业就是生物,高考后也如愿考入了北大生命科学院。但是,仅仅过了一学期就转专业了。我得知以后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他只是说“和想象中不一样”。
大四的时候我去出版社当文案编辑,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把“当编辑”这个曾经在我“梦想职业”TOP2的规划中永远删去了。
很简单,我以为的编辑工作是像《何以笙箫默》里面赵默笙那样,体面、风光而又富有趣味性。实际上是风尘仆仆地和作者谈话,不外出的时候就盯着书稿改上几个小时。和所有的重复机械劳动一样,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有趣”。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你不去亲自试一试,永远不知道河水是深是浅。
如何测验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欢?怎样用最低的成本来试错?
有几种方案可以让你参考。
1)当学徒
当学徒是学习一种新技能最快的方式,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在学徒阶段收入会比较少。如果你真心实意地想做某件事,不管它能带给你多少收益都要坚持去做,那就从学徒开始吧。这是所有转行方式中进入新行业最快的办法了。
我现在的新工作就是学徒性质。辞职跟了现在的老板以后,收入瞬间降到之前的30%。不过这大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是不可用金钱估量的,于我而言是一次压力、耐力的双重测试,带来的也是爆发式成长,行为能力和认知都得到了巨幅提升。
2)当志愿者
如果你还暂时不能离开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考虑其他增加你技能的方式:当志愿者。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社群运营”这个职业,先去参加一个社群,问问他们是不是需要运营官吧~
3)利用现有职业,培养未来技能
有一些能力是最底层的东西,是任何岗位都或多或少需要的,这些是一个职场人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个特别的知识体系,是对每一个人都重要的,只是有人认识不到;是每一个岗位都需要的,只是配比不同。
有四种最核心的能力:
比如之前国网物资计划管理那份工作,全国只有26个这样的岗位,那这份工作让我学到了什么呢?
比如说沟通力。我工作之前真的是那种打个电话都会犹豫半天,能不和人说话坚决不会去主动跟别人讲话的。这份工作,每天要接打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话,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同样的话,这个供电局的同事能听懂,另一个供电局的要换着方式说3遍;要面对国网总部、物资部的压力,还要忍受基层单位的埋怨。如何做到让上下级都满意,考验的就是沟通能力。
比如说信息力。上级布置任何任务都是文件,而且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不会告诉你怎么操作。你要从一份“说明书”中拆分出自己要做的工作,并且布置给基层单位,还要解答他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这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信息力。
还有一些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其实底层逻辑并不简单。感觉又要大几千字,这个后面专门写一篇文章吧。
换几份工作不是问题,换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是问题;做什么工作不重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都不晚。转行最重要的不是及时止损的果断,也不是重新来过的勇气,而是对自己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转移。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喜欢又能赚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