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分裂、最为混乱的时代,莫过于魏晋之后的南北朝。
而提起南北朝,总计160年的时间里,不仅南北割据,国家林立,朝代更替频繁,各国皇帝更是如走马灯一般的快速更换。
但有一个帝王,却备受瞩目,通过他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北魏的明星皇帝,魏孝文帝。
原名拓跋宏,改汉姓后,又名元宏。
公元499年4月25日,在南征北还途中的谷塘原,已处于弥留之际的魏孝文帝,将六弟彭城王元勰叫到身边,下了口谕。
“朕命不久矣,依朕口谕即刻赐死皇后冯氏!”
次日,魏孝文帝病逝,年仅三十三岁。
魏孝文帝在临死之际,连太子继位一事都没来得及交代,唯一的遗诏,竟然是赐死冯皇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重视此事。
以魏孝文帝杀伐果断的性格,完全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自行处理,为何偏偏在垂死之际,才做出决定,真正原因究竟又是什么?
关于此事,正史野史,均众说纷纭。
时至今日,才拨开历史迷雾,终于揭开了尘封一千多年的真相。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生母为李氏。
其父献文帝长期受制于冯太后,只是名义上的皇帝,或许想效法太后的做法,以太上皇的身份,通过控制儿子来行使皇权。
所以,在拓跋宏3岁时,就将其立为太子。
5岁时,就将帝位禅让给了年幼的儿子。
生母李氏只被赐予了“夫人”的名号,在北魏后宫中,算是低阶的嫔妃。
在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后,本可以“母凭子贵”,却不料立太子之时,也就是李夫人的死期。
在北魏朝廷中,有个不容破除的规矩,就是:太子之母,须死!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太子之母与后戚专权。
5岁继位的拓跋宏,史称魏孝文帝,年号太和。
他同样没有摆脱父亲的命运,刚继位时,实际的权力仍旧控制在自己的祖母冯太后手中。
但退位后的魏献文帝,常以皇父的身份不断插手朝中事务,与冯太后开始了争夺皇权的明争暗斗。
卡在中间的魏孝文帝,只能任由摆布,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与决定权,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随着献文帝对权力的介入越来越明显,冯太后终于忍无可忍,用计将献文帝毒死。
自此后,冯太后大权独揽,而魏孝文帝,则成了她的传声筒。
魏孝文帝就在这种环境下,一边隐忍、一边成长。
直到公元490年,也就是他继位后的第十四年,冯太后病逝,北魏的皇权才真正回归到魏孝文帝手中。
这一年,他二十三岁。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利用不过十年的时间,魏孝文帝启动了足以令他留名青史的多项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推动整个北魏王朝鲜卑族的彻底汉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除了内部的各项改革外,魏孝文帝还是以武著称的皇帝。
独掌皇权之后,他多次率军南征北伐、开疆扩土,让北魏的国土不断向四面延展。
除了政治、文化与军事的卓越表现之外,魏孝文帝的后宫情史,也极富传奇色彩。
作为皇帝,在没有正式大婚与选妃之前,他就对一名地位低下的林氏宫女产生了感情,并很快诞下一子,名“元恂”。
对于他与林氏宫女的关系,冯太后是极力阻止与反对的,直到皇子出生,才不得不选择默认。
冯太后知道魏孝文帝与林氏宫女感情深厚,但她绝不会允许林氏被魏孝文帝扶上皇后之位,于是,很快便下诏为魏孝文帝选妃立后。
并先后将自己家族中任当朝太师的冯熙的两个女儿,冯润与冯清姐妹纳入宫中。
当场指定妹妹冯清为魏孝文帝皇后,姐姐冯润则册立为贵妃。
这样一来,就彻底断了魏孝文帝立林氏为后之路。
接着,冯太后又利用北魏后宫的律则,让魏孝文帝立元恂为太子,这样一来,按例,作为太子亲母的林氏,将被赐死。
从而以绝后患,完全斩断魏孝文帝与林氏的关系。
对于太后的这个决定,魏孝文帝陷入两难之中。
对林氏而言,身为母亲,她愿意为儿子的前程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她一再恳求魏孝文帝不要拒绝冯太后的安排。
但是,作为对林氏感情深厚的魏孝文帝,立元恂为太子,则意味着他将完全失去林氏。
最终,在冯太后的威压与林氏的恳求下,魏孝文帝还是选择了妥协。
而他一生中最执着的一次感情,就这样以“子立母死”画上了一个悲情的结局。
在这种心境下,魏孝文帝根本无法与皇后冯清产生感情,而此时,善解人意的冯润则趁虚而入,一步步走入魏孝文帝的内心。
而冯太后心目中的皇后只能是冯清,当她发现魏孝文帝的心思全面姐姐冯润身上,而冯润又百般图谋上位之时,就以安排其出宫养病的名义,将冯润送出了皇宫。
活在冯太后控制与阴影下的魏孝文帝,再一次地选择了隐忍。
直到冯太后驾崩,魏孝文帝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时候,他马上将冯润接回宫里,废了冯清的皇后之位,并册立冯润为皇后。
这样一来,在北魏孝文帝的后宫中,就出现了两任姐妹皇后的曲折变局,颇有戏剧性。
而久别重逢的魏孝文帝与冯润,更是恩爱有加。冯润不仅如愿登上皇后之位,而且也成了魏孝文帝的后宫专宠。
关于魏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润,又被后人称为冯妙莲,有一段广为人知的秽乱宫闱的传闻。
冯润出宫养病期间,结识了一位叫高菩萨的医生。
高菩萨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再加上有意勾引,被冷落在宫外的冯妙莲终究还是耐不住寂寞,投入了高菩萨的怀抱,过了一段郎情妾意的甜蜜日子。
可好景不长,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魏孝文帝,在皇权独揽之后,很快便命人将冯妙莲接回宫里。
虽有魏孝文帝的百般宠幸,并将她立为皇后,但冯妙莲仍对高菩萨念念不忘,一直寻找与宫外情人相聚相守的机会。
冯妙莲坐上皇后之位一段时间后,通过强势的手段,很快就完全掌控了后宫。
而此时的魏孝文帝,因北魏四面受敌,再加上他开疆扩土的野心,常年在外四处征战,很少回宫。
冯妙莲觉得时机来了。
她虽不便出宫与高菩萨幽会,但可以凭借她的权力把外面的情人弄进宫来。
于是,高菩萨在冯妙莲的操作下,以太监的身份被召入宫,而且被分配到皇后身边做了随侍太监。
因为冯妙莲的皇后身份,上面又没有太后管着,她便是后宫之主,而魏孝文帝又长年不在宫中,她与高菩萨的秘密,理应可以做到严不透风。
但恃宠而骄的冯妙莲,却心血来潮地做了一件出格的事。
只因她的同母胞弟看上了魏孝文帝的六妹彭城公主,竟然设计毒死了驸马刘承绪,然后威逼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
这一下,却把最受魏孝文帝疼爱的彭城公主给惹恼了。
连夜带着几个随从,直接赶到战争的前线,连哭带闹地把冯妙莲给告了。
“皇兄,你日日在外征战,皇后却在宫内私藏男宠,秽乱后宫。”
彭城公主把自己的事情倾诉完之后,直接把冯妙莲的秘密一股脑地给抖搂了出来。
魏孝文帝一听,大为光火。
他没想到自己对冯妙莲如此宠爱,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给雨,竟然背叛他,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
魏孝文帝安抚好彭城公主之后,马上派人回宫暗查,果然坐实了六妹的说法。
但魏孝文帝并没有揭开此事,按照他一贯的风格,他选择了隐忍。
除了将高菩萨处死之外,并没有处罚冯妙莲,依旧还保留着她的皇后之位。
只是到了临死之际,才突然想起来,不能让一个背叛过她的失德女人继续在后宫掌权。
这才向自己的六弟元勰亲传口谕,命他在自己死后将冯妙莲赐死。
当然,关于冯妙莲秽乱后宫一事,也仅仅是传闻而已,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
但依魏孝文帝的性格,如果真有其事,他不可能如此隐忍,冯妙莲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
魏孝文帝对于皇后冯润杀或不杀,什么时候杀,其实背后有更多更深层的原因。
前面提及,在北魏宫廷,有一个惯例,或者说规矩,就是“子贵母死”。
这个说的是,当皇子被立为太子时,亲生母亲要被赐死。
但魏孝文帝最后立的太子为元恪,并非皇后冯润所生。
而冯润本身也没有子嗣。
这种情况下,冯润身为皇后,根本没有被赐死的必要,也不符合北魏宫廷的惯例。
那么,魏孝文帝为何临死前要杀了皇后呢?
按照皇室最安全的布局,在新皇登基后,有一个皇后依托背后的势力对新皇帝进行辅佐,可以利用皇后外戚的力量,对朝廷中的权臣形成制衡。
这是一个最理想的后宫与朝廷之间的博弈安排。
那么,魏孝文帝为何会放弃这种选择,甘冒太子元恪登基后无外戚可依靠的风险。
仅仅是因为传闻中的冯皇后出轨之事吗?
显然不是。
太子元恪的生母出身一般,这点魏孝文帝是最清楚不过的。
元恪继位后,他身后并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可以依靠。
如果保留皇后冯润,而她又甘愿借用家族力量辅佐元恪,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但魏孝文帝太过了解冯家,也非常了解皇后冯润的性格。
特别是她对自己六妹彭城公主的肆意妄为,令他对皇后彻底放弃了希望。
而他的祖母冯太后在他登基上,整整控制了十七年的皇权,这是前车之鉴,他不能再让元恪重蹈覆辙。
之所以要赐死皇后冯润,就是担心她会变成第二个冯太后。
如果说,对于魏孝文帝而言,因为他五岁即登大宝,由冯太后把持朝政还说得过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冯太后对皇权的控制,保住了他的皇位。
但元恪不一样,因为,此时的太子年满十七岁,在当时而言,已经算是成年,有足够的能力自行主持朝政,背后不再需要另一个冯太后。
关键这个冯太后,又是出生在势力强大的冯家。
一旦,冯家内外联合,元恪的结局,要么成为傀儡皇帝,要么被冯家废掉。
权衡再三,临终时的魏孝文帝,即便没有皇后冯润出轨之事,也不可能再把她留下。
有人或许会说,既然如此,魏孝文帝为何不早点把皇后废掉或赐死?
魏孝文帝病危时,才刚满三十三岁。
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虽谈不上年轻,但也算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早亡。
在他身体正常,还可以有效行使皇权的时候,他没必要杀了冯皇后。只要他在,冯皇后也好、冯家也罢,对他构不成任何的威胁。随随便便处死一个皇后,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而且,杀了皇后,自然也就得罪了冯家的势力。聪明异常的魏孝文帝必然不会做这种鱼死网破的事情。
但如果他死了,情况是变了。他就得考虑太子元恪的皇权与皇位安全。
此时,他即便冒着得罪冯家的风险,也不能承受他无法掌控的未知风险。
所以,在安排六弟元勰赐死冯皇后的同时,他也做了其他的布局。
一是,削弱冯家势力,并进行控制。
二是,诏命六弟全力辅佐太子元恪。
这样一来,外戚干政的风险被化解为零。
而以六弟元勰的势力协助元恪来制衡朝中权臣。
在魏孝文帝死后,局势也确实朝着他设想的方向发展。
太子元恪顺利登基大宝,即魏宣武帝,稳稳当当地做了十六年的皇帝。
在封建王朝中,看似富贵繁华的宫廷内部,歌舞升平之上,却处处都是权谋与争斗。
特别是人人觊觎的皇权争斗,更是惨烈。
为了权力,可以兄弟反目、骨肉相残。
作为被历史上极为推崇与褒赞的魏孝文帝,在英名与“孝文之治”的盛世之下,也同样充满着阴谋与血腥。
他的亲生母亲,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便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
而他的第一个儿子,即太子元恂,只是因为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便死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皇后冯润,一度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终仍因为对自己恩爱非常的夫君的政治与皇权考虑,也未能逃脱被赐死的结局。
借用鲁迅先生文章里的一句话,翻开封建王朝历史,其中满满地写着的都是“吃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