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18日 (农历闰五月廿五),专家推算黄河2020年下游全年断流。那么,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河因水色浑黄而得名,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实测年径流量为470亿立方米,每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达2.7亿亩,人口为1.4亿。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华夏世族正是孕育于此。
黄河历来是“涨上天成灾”,然而今天黄河断流了。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6年中,下游共有21年发生断流。进入90年代,从1991年到1998年连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9次,计226天,断流河段约700千米,而且首次出现汛期断流。昔日黄河上“孤帆远影碧空尽”今天在黄河下游济南段宽阔的河道口已是车行人往。由于断流历时过长,黄河下游河道变成了一条巨大的沙带。
据统计,1972年至1997年间,因断流,仅山东省工农业经济就损失286亿元。其中90年代以来经济损失达185亿元,年均约23亿元。断流使大批工厂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居民限时限量供水,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黄河断流给汛期行洪留下了巨大隐患:由于断流造成河道断面萎缩,主槽淤积加剧,降低了行洪能力,给堤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断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河口地区的著名特产黄河刀鱼、毛蟹濒临绝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800多种水生生物和上百种野生植物和鸟类已开始受到威胁。
黄河断流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黄河断流的原因之一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本身贫乏,近年来黄河流域降雨量又较少。据专家估计,1953~1990年的37年中,黄河流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2‰,比同时期全国的18‰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出4个千分点,特别是黄河上游地区高达27.7‰,比全国高出近10个千分点。人口的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粮食的生产能力,80年代末统计,黄河流域共缺粮食180万吨。除河套灌区、湟水谷地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其他地区粮食均难以自给,于是不得不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维持脆弱的供需平衡。宜开垦的土地开发殆尽,只好向陡坡、草场、林地要粮。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垦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
原因之二是沿黄河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引水量不断增加,工业和城市用水大幅度上升,引黄河灌溉面积扩大。黄河越来越多的是泥沙,越来越少的是流水。目前,黄河平均每年引水量已达29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天然水量的50%。若按可利用水量380亿立方米计算,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5%,这在全国各大江河中实属罕见,以至于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黄河径流量锐减了近一半,创造了世界罕见的大河断流记录。黄河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一年年退缩成一条季节河。
原因之三是现有水库调节能力降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一遇到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加剧了黄河供水紧张的局面。
原因之四是水费过低,目前20吨黄河水的价格还不及一瓶矿泉水。低廉的价格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与黄河年径流量锐减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流域内工农业用水的巨大浪费。据测算,每亩小麦灌水200立方米,即可满足要求,而黄河灌溉区每亩小麦灌水却高于1000立方米,有效率仅为30%~40%。更为严重的是,与日俱增的环境污染使本来就所剩无几的黄河水,可利用率进一步下降。黄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达22亿吨,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立方米的黄河水除去38千克泥沙,还剩52千克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