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读书偶然看到的一本书《认知觉醒》,想通过文字记录一下自己在看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也分享一些学到的知识。
这本书分为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和下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书中提到了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以及被称作“人生五件套”的早冥读写跑。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专注力和人生五件套里的阅读,为什么是这两个呢?因为我注意力很分散,总是在做着这件事,思绪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或者本来在讨论这个问题,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明知道自己一心二用,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绪,其实,这种“做着A想着B”的行为模式,也是我焦虑的来源,想同时做很多事儿,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之前看到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分心走神的原因,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追求更舒适的事情。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面对困难,我们总会不自觉退回舒适区。
过去人们常常因选择极其有限而痛苦,而现在人们常常因为选择过多而痛苦。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行动和感受是统一的,为什么现在却没有那份耐心去感受当下的行动了?我觉得是因为杂念太多、欲望太多。
关于阅读呢,就是看的书不少,但是能记住的却寥寥无几,我经常因为这样感到焦虑,就总觉得看了这么多记不住岂不是白看了,既浪费精力还浪费了时间。通过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
读了就忘,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呢?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大概就是这样,大段大段的文字读过,最后有那么一两句话打动了你、改变了你,这就是阅读的意义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又不是电脑,精力本来就很有限,不可能看过的、学到的全都记住。以前,我总是想要把看过的全都记住,到最后合上书,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没记住。
现在,我已经放弃了全部记住的这种妄想,关注点从阅读的多少改变到书中的哪个点能触动到我,观念的转变使阅读变得愉悦了很多。
老师曾跟我说过“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写这段文字呢,也算是我“输出”的一个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