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南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台湾岛,是我国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它流传于台湾、福建闽南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
先父曾是当地乡村歌仔戏团的主要人物,既会演戏,又擅长多种民间乐器,包括三弦、洞箫、二胡、板胡、笛子、琵琶、阮等。先父的几个好朋友到我家喝茶,经常带上自己的乐器,吹拉弹唱,不亦乐乎。先父的洞箫吹得极好,夏天我们登上邻居的石头房顶,一边纳凉,一边欣赏先父的洞箫。洞箫的声音悠长,在村外都能听见。先父的二胡也玩得很棒,记得小时候会边拉二胡边吟唱民谣“月亮月光光,…”,那二胡模仿人的发声,像极了。
歌仔戏最难忘的是其中的各种闽南小调,曲调优美,琅琅上口,配上歌词就可以脱口而出。2003年单位组织员工到江西婺源春游时,我在旅游车上现场作诗,用闽南小调唱出,把地陪女导游佩服得不行。
上面是2004年春节我回家探亲时用富士FinePix S602 ZOOM小数码抓拍的几张乡村歌仔戏团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