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中国驻欧盟大使的一次专访引起了美西方的热炒,纷纷称围绕乌东四地归属一事,中方的立场“有变”,乌克兰更是显得格外兴奋,真相到底如何?外交部用一句话就讲明白了真相。
27日,一篇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接受专访的内容引发大量关注。被解读为乌东四地归属,中方立场“有变”。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傅聪大使被问及是否支持乌克兰基辅当局的要求,包括收回当下被俄罗斯控制的包括入俄四地在内的地区时,傅聪大使第一句就是:我不认为有什么不行(I don’t see why not)。此言一出,立刻引发竞相报道,被认为是中方支持乌克兰收回入俄四地的精准表态,乌克兰也兴奋了,有乌克兰媒体直言这是中方支持乌克兰的“最强音”。
此事很奇怪,因为中方此前的立场一直是尊重各方领土主权完整,就有关分歧,主张俄乌坐下来谈。为什么突然就传出中方的立场改变了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围绕乌东四地归属,中方立场真的有变,公开表态支持乌克兰吗?
各位要知道,如果中方立场真的改变,这可不是小事,这很可能影响到中方围绕俄乌冲突的一整个应对方针,也意味着中国围绕俄乌冲突的立场不再是客观中立,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无疑也会受到巨大影响。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些特殊口癖的存在,说穿了就是惯用语,比如很多朋友在举例时,习惯性来一句“就好像”,托人办事时,原本只是一句“你把那个拿来”,结果就习惯性说出“你给我把那个拿来一下”,这些都属于很正常的表述。不仅仅是汉语,英语也是如此,同样有很多惯用语的存在。傅聪大使在这里所说的“我不认为有什么不行”,其实也是英语当中的惯用语,其并非直接回应现场的提问,而是强化傅聪大使接下来的表态,傅聪大使接下来做出什么表态了呢?他表示:我们尊重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以及围绕俄乌之间的争议需要由俄罗斯和乌克兰经过谈判解决。这才是傅聪大使真正的回应,很明显,和中方此前的态度完全一致。
在这里,我们忍不住想起一个有关“断章取义”的笑话,某位名人说“要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大家看看,完整的六个字,从中摘取后五个字,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在一些名人名言当中,肆意裁剪部分内容,在失去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有关话语就完全变了。无论是历史、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情可谓比比皆是,比如美国总统拜登去年曾明确表示,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了核武器,那么北约就要打击俄罗斯,让俄罗斯人民进入比历史上任何阶段都更接近“贱民”的时期。如果将前提条件去掉再转述,仅仅只提后半部分,拜登的表态就俨然是对俄罗斯宣战了。
所以说美西方当下炒作的消息,既不准确,也非常无聊,说到最后,无非是希望借此挑拨中俄两国关系而已,中俄显然也不会上这种无聊的当。而对此在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只回应了一句话: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认为各方应当通过对话谈判为政治解决危机创造条件。
话不长,但已经足够亮明中方的态度,很明显,中方围绕俄乌冲突的立场从未改变。无论是入俄四地,亦或是克里米亚等地区的主权归属,中方的态度都是一贯的,支持俄乌双方坐下来谈,美西方也不能再搞这种无聊至极的操弄,肆意断章取义中方代表的言论,进而试图挑拨中俄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