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会流逝;人生之所以深邃,是因为只能冷暖自知。陌陌深宫,没人能陪她走到最后。一路的风雨交加,唯有她一人独自前行。不知她是否曾经因此而伤感,抑或是因为毫无负累而心生淡淡的幸福。她不是一朵娇弱的小花,更像一棵倔强的荆棘,在阳光下肆意生长,饱满了驾驭天地的能力。
如果说,古时女子中有谁是最不甘于平淡的,那么非武则天莫属。这个女子生来仿佛便少了些柔弱,多了些冷静;少了些伤春悲秋,多了些睿智聪明。
自幼,从诗书典籍中,她读过了太多别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却从未能将她打动,因为她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谱写一段传奇。
武则天并非她的本名,父母为她取的名字本是武珝,寓意无瑕的美玉。生于富裕的商贾之家,对武珝来说是一种幸运。父亲武士彟原本从事木材买卖,赚得了丰厚的家业。唐高祖李渊在河东和太原任职期间,曾经多次留住在武家,因此与武士彟成为好友。当李渊决定起兵反隋,武士彟曾向李渊资助钱粮衣物。于是,武士彟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随着李渊登基称帝,武士彟也获得了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官职。
随着父亲入朝为官,武珝也从一名富商之女变成了官宦之家的小姐。她并不是家中的独女,除了同父同母的姐妹之外,她还有几名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原本,兄弟姐妹众多,武珝本应备受呵护,可惜,一切美好都随着父亲的离世戛然而止。
父亲离世那一年,武珝刚刚十二岁,母女四人并没有得到武家的关照,反而被武士彟的几个儿子赶出了家门。荆州已经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地,无奈之下,武则天姐妹三人只得随着母亲迁往长安居住。
骤然离开出生长大的地方,又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母亲与两位姐妹难免伤感。从荆州到长安的一路上,她们始终泪水涟涟,唯有武珝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副倔强的表情。她仿佛自幼便不懂得何为软弱,只知道任何问题都需要去面对,去解决。
她似乎比母亲和姐妹更快地适应了长安的生活,以最冷静的姿态,完成了从幼女到少女的蜕变。十四岁那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民间女子武珝有着优美的仪容和举止,便将她召入宫中。
她忽然想起母亲对自己讲过的一段往事,当时武珝尚在襁褓之中,道士袁天罡曾与武珝的母亲杨氏偶遇。袁天罡一见到杨氏便惊叹不已,他说,以杨氏的骨相,一定是有贵子之人。杨氏听后十分欢喜,她把武士彟的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叫了出来让袁天罡相面,袁天罡却说,这两人最多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算不上大贵。杨氏又叫出自己的长女,袁天罡看过却说:“此女贵而不利夫。”
家中的孩子,便只剩下了刚刚出生不久的武珝一人。那一日,武珝身上穿的是一套男孩的衣裳,袁天罡一看到武珝便大惊失色,他说武珝有着龙瞳凤颈,是极贵之相。因为误以为武珝是男孩,袁天罡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这一段往事,只是被母亲当作趣事来讲述。没有人会相信,一名女子,能够成为天下的主人。可是,这件事却深深地刻在武珝的心里,尤其是父亲离世之后,母女四人经历了最窘迫的境遇之后,武珝更希望自己能够改变未来的人生。
入宫之前,母亲因为不舍,屡次在武珝面前落泪。武珝却对母亲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于是,她成了后宫众多女子中的一个。唐太宗册封她为“才人”,这不过是一个五品的位份,只不过,因为武珝姿容妩媚,唐太宗便赐了她“武媚”的封号。
或许,她也曾期望从年长自己许多的唐太宗身上得到父亲般的疼爱,只可惜,唐太宗并非沉迷于后宫之人。后宫中的嫔妃,大多都没有极盛的荣宠,更何况区区一个才人,更不会被唐太宗放在心里。就这样,自从入宫,武媚便做了足足十二年的才人。
曾经,武媚的确在唐太宗面前展露过不凡的个性。那一年,唐太宗得到了一匹名叫狮子骢的名马,那马膘肥体壮,却难以驯服。御马苑中的驯马师个个都拿狮子骢没有办法,刚好陪着唐太宗游览御马苑的武媚主动对唐太宗说:“臣妾可以制服这匹马。”
这句话让唐太宗仔细地审视着面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他有些失笑,问武媚打算怎样驯服狮子骢。武媚恳请唐太宗赐给自己三样工具,分别是铁鞭、铁棍和匕首。她说:“臣妾会先用铁鞭抽打它,若是它不服,就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唐太宗问:“若是此马还是不肯驯服呢?”武媚略略沉吟了一下,答道:“那臣妾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如此不肯听人驯服的马,纵然强壮,留着也无用。”
这番回答简直令唐太宗惊叹,他连连夸赞这名小小女子竟有如此志气。不过,唐太宗并未真的让武媚驯马,也并未给予她更多的宠爱。直到唐太宗驾崩,她还是一名小小的才人,并且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嗣。
唐太宗驾崩之后,按照宫中规矩,没有子女的嫔妃一律要去往长安感业寺为尼。这不是武媚期待的结局,她的年华还没有开始灿烂,怎能忍受与青灯古佛相伴,孤寂地了却残生?
然而,凭借一名小小女子的力量,终究是难以与皇宫礼制抗衡。她还是无奈地成了感业寺的一名尼姑,不过,与其他嫔妃不同的是,在感业寺外的皇宫里,还有一个人对她有着深深的眷恋。
那个人就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刚刚登基的唐高宗。早在唐太宗病重时,李治与武媚就已暗生情愫,武媚将李治当作营救自己离开感业寺的希望,而对武媚一往情深的李治,真的没有让武媚失望。
唐太宗周年忌日那一天,李治前往感业寺进香祭奠。时隔一年,这一对有情人再次重逢,离别之后的诸般思念化作说不完的话。李治不忍心看着武媚在寺院中受苦,却苦于孝服在身,不便让武媚入宫。
如果说一切皆有天意,那么上天早已为武媚安排好了余下的人生。当李治孝服期满,武媚便迎来了一次入宫的大好机会。李治的皇后王氏因为多年无子,已经失去了李治的宠爱。此时的后宫之中,最受宠的便是萧淑妃,她也是王皇后最大的敌人。为了打压萧淑妃的气焰,王皇后主动向李治提议迎接武媚入宫,李治自然没有反驳的理由,欣然应允。
王皇后没有想到,这是自己此生做过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她不仅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宠爱,甚至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曾经,武媚只是唐太宗赐封的五品才人,在唐太宗的心中并没有属于她的位置。而在深爱她的李治这里,她成了二品昭仪。回宫不久,她就生下了皇子李弘。从此以后,后宫三千佳丽在她面前都失了颜色。被王皇后视作敌人的萧淑妃,很快就失宠了。王皇后似乎借助武媚的力量战胜了对手,却也打败了自己。
武媚向来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她不甘心只做昭仪,她想要得到的,是皇后的宝座。武媚知道,王皇后时常在李治面前抵毁自己,每一次,李治都是凭借自己对武媚深深的爱与信任,对王皇后的诋毁置之不理。武媚也知道,若是王皇后长此以往这样下去,难免有一日李治会听信她的谗言。只有王皇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武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宠。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媚生下一个女儿,那个娇嫩的女婴简直与她的母亲一般模样,李治对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为她赐封号为安定公主。为了彰显对嫔妃的关爱,王皇后即便再不喜欢武媚,也要出于礼数来探望刚刚满月的婴儿。孩子总是纯净的,王皇后出于真心喜欢这个孩子,她怜爱地守在安定公主旁边,哄她玩了好半天。
然而,当王皇后离开之后,安定公主竟然离奇地死去了,当李治来探望女儿时,惊讶地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武媚在李治面前痛哭失声,愤然不已的李治立刻询问宫中的侍女和太监。宫女说,王皇后下午刚刚来过,于是,李治坚信王皇后因为嫉妒武媚得宠而杀死了她的女儿。
废后的打算,在李治心中越发强烈,不过,王皇后“杀死”公主之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一年以后,后宫传出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施行巫术,诅咒宫中嫔妃,李治再一次大怒,不仅将柳氏赶出皇宫,更想立刻废弃王皇后,册封武媚为皇后。朝中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一些势力强大的老臣,更是限制了李治的皇权。为了让皇权完全掌握在李治手中,武媚开始在政治上对李治进行协助,她不仅让李治看到了自己能干的一面,更让朝中许多官员看到,她将会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皇后。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将心中的天平向武媚这一边倾斜,随着许敬宗等大臣纷纷请求李治立武媚为皇后,她通往后位的一切障碍终于全部清除。一纸“阴谋下毒”的罪名,让王皇后和萧淑妃统统被贬为庶人,她们被囚禁深宫,父母家人也被削官流放。
武媚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些曾经反对她做皇后的人统统赶出京城。对于武媚的举动,李治是完全支持的。他知道,武媚并不完全是公报私仇,被她赶出京城的这些官员势力实在太大,有他们在一日,皇权便不能全部收回。
这些官员一个又一个地被贬出京师,天下的政权终于全部回归李治手中。此时,对于武媚,李治不止是爱恋,甚至多了一丝敬佩。他愿意让她在朝政上辅佐自己,尤其是李治患上风疾之后,经常头晕目眩,无法处理政务,只能将国家大事交由武媚来处理。
当爱情牵扯到政治,便再也无法如从前般纯粹。在政见上,两人难免有不合之处,久而久之,一道无形的裂痕出现在这对曾经深爱的夫妻中间。李治甚至萌生了再次废后的念头,甚至已经命人起草了废后的诏书。只可惜,武媚不是王皇后,她手中掌握的政权,已经不容李治将她踢出局。
在武媚的软硬兼施之下,李治放弃了废后的念头,并且同意让武媚与他一同上朝听政,二人合称“二圣”。与朝堂近距离接触,让武媚的政治天才迅速得到了施展,她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而李治因为疾病的折磨,却在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武媚与李治的长子——太子李弘病逝,李治头晕目眩的毛病也变得越发严重。他册立武媚的次子李贤为太子,不久之后,因为谋逆之罪,李贤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
李治又将武媚的三儿子李显册立为太子,至此,李治已病入膏肓,不久后便驾崩了。离世之前,李治立下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媚)决定。”
那个深爱着她,并给了她荣华与权势的男人,从此消失在武媚的生命中。即便两人之间曾经有过裂痕,武媚还是深深地爱着李治。也许,他是她此生唯一真爱过的人,李治的离世,让武媚成了皇太后,也让她因为没有了爱情的牵绊,在政治上可以更加放手地作为。
很快,武媚便找到借口将已经成为皇帝的李显废黜为庐陵王,之后又立自己的四儿子李旦为皇帝,朝政大权却完全把控在武媚手中。
有人觉得武媚就如同当年的吕后,独揽朝政,险些将大汉王朝带上绝路。可武媚不是吕后,与吕后相比,她更懂得如何让国家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她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同时,她也施行严政,任用酷吏,险些将李氏子孙赶尽杀绝。
因为担心被武媚杀死,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抗,不久之后便兵败自尽。此事牵连了许多李唐宗室,武媚凭借自己残酷的政治手腕,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人自杀,连他们的亲信也一并处死。从此,再也无人敢反对武媚的权势。
公元690年,66岁的武媚终于称帝。她宣布改唐为周,定都洛阳。在她之前,中国从未有女子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在她之后,也再无一人。
也许是因为年迈,又或许身居权力的巅峰,会令人丧失掉部分理智,武媚一度想将武氏子孙立为皇位继承人。此事遭到了狄仁杰的反对,他劝说武媚:“姑侄与母子,哪个更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被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的。”
武媚渐渐看出,朝中官员与民间百姓的心还是归于李氏一族的。这一次,她选择了妥协,将自己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
当渐渐走向暮年,武媚也终于感觉到了自己对政治的力不从心。她开始耽于享乐,希望大修宫殿、佛寺,来为自己歌功颂德。渐渐地,她的身体不再听从自己的使唤,各种各样的疾病开始让她卧床不起。趁此机会,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要求武媚退位。这是武媚的第二次妥协,她退下了皇帝的宝座,将皇位让给儿子李显。从此,她的尊号成了“则天大圣皇帝”,直到这一刻,她才成了人们口中的“武则天”。
几个月后,82岁的武则天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曾留下遗诏,说自己死后要省去帝号,只称“则天大圣皇后”。又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两家的族人,以及曾经被她流放到京师之外的官员。兜兜转转,她最终还是将皇权交还给了李氏。免去了皇帝的称号,也许会让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活得更加轻松。她的尸骨,与李治合葬,这对彼此深爱的夫妻,终于得以团聚。
煮字为药
做女人永远不要太天真,爱你的男人,会有一百种理由宠你;不爱你的男人,会有一万种理由离开你。
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值得你用真情托付,就像武则天,两段婚姻,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宿命。不爱她的那个人,将她当作一个美丽的花瓶,只用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却从不珍惜;爱她的那个男人,给她一个天下,却还嫌不够多。
别忙着自怨自艾,先练就一双懂得分辨的眼睛,分辨出爱情中的真情与假意,远胜过盲目地托付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