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人们称赞狄更斯是“英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托尔斯泰”,其实他就是他自己。他的作品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又不忘颂扬人类的美德,其影响力早已超出了英国的范围,也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的杰出作家。
狄更斯(1812-1870年)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父母亲为了全家的生计,常常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东西送到当铺去。在他十二岁时因为欠债过多,父母亲带着妹妹住进了负债人监狱。作为儿子的狄更斯在亲戚的帮助下到鞋油厂当学工。白天上班,下班后到监狱探望家人,然后到一个亲戚家借宿。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父亲出狱后找了一份速记员的工作,狄更斯回到学校继续上课,过了三年之后,因为付不起学费,15岁的狄更斯永远告别了学校,进入社会自谋生路。
聪明好学的狄更斯,很小的时候在父亲那里学会了速记的本领,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速记员,由于速记的速度快准确度高,他挣得了不少佣金。
那时报社记者外出采访、开会等,没有录音、摄像等工具可以使用,全靠自己用笔及时准确作记录。狄更斯跳槽到报社当记者,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具备一流的速记本领,很快就成了众人眼中的优秀记者。
有一次议院有个重要的法案提案会议。由于会议内容 多且时间长,报社派了几个记者去报道,要求每人负责记一段。报道发表后,提案的主要发言人斯坦雷发现,他的讲话只有首段和尾段准确无误。其他各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
斯坦雷与报社联系,要求与负责记录首尾两段记录的记者见面。当狄更斯出现在斯坦雷面前时,斯坦雷以为报社弄错了。这么一个年轻幼稚的小家伙,不可能具有这么快速 准确的记录能力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斯坦雷立马说了一大段话,狄更斯提笔速记下来。斯坦雷拿着速记本一看,OK!完全准确。从此以后,许多重要人物发言都指名要报社派狄更斯去报道。
狄更斯一边在报社工作,一边用鲍兹的笔名发表作品。他的作品深受好评。不久就出版了《鲍兹随笔》和《匹克威克外传》两本书。结婚后不久,他干脆辞去了记者工作,成为职业作家,从此靠写作养家糊口。
他25岁的时候写出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狄更斯通过书中主人公奥利弗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济贫院打着慈善的招牌鱼肉贫民的黑暗。暗示一些人精神堕落的原因正是贫困。
他是个天才作家,以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大卫.考坡菲》、《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作品。
《大卫.考坡菲》是狄更斯带有深厚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催生这部小说的问世有个小故事。狄更斯父亲早年的朋友狄鲁克,对狄更斯的好友弗斯特说,狄更斯小时候很可怜,本人给了其半克朗硬币他感激不尽。现在的大作家鲍兹真的是他吗?弗斯特于是问狄更斯认不认识狄鲁克。狄更斯支吾着没明确回答。
过了几天,狄更斯主动地向弗斯特讲了自己悲惨的童年,并宣布决定写小说《大卫.考坡菲》。作者通过这部小说,说明这样的观点:人的命运不是注定的,取决于个人追求和社会环境。他以后创作的《远大前程》,写的也是一个孤儿的成长经历,不过结局与《大卫.考坡菲》不同,书中主人公最后身败名裂。
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世,家庭开销日渐增加,为了有更稳定的经济来源,他办了一份取名《每日新闻》的报纸。他办报的宗旨是进步和改革,宣扬信仰自由和法律平等。他不惜用重金聘请编辑和记者,当时比较有名的《时事晨报》《经济学家》的主编和骨干记者都被他挖了过来。他的岳父是个有名的音乐戏剧评论家,在他报社负责撰写音乐戏剧评论。原是大报社总编的他舅父,来到他报社任总编。作家、他的好朋友布莱兴顿太太负责奇闻报道。
狄更斯不仅有非凡的识人用人和统筹协调能力,还具有出色的商业头脑。著名的《泰晤士报》每份卖七便士,他的报纸便宜二便士,卖五便士一份。肥水不流外人田哦,本人的文章从此也只在他自己的报纸上首发。
实力强大的采编团队,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加上狄更斯本人的名人效应,《每日新闻》一出刊便销量惊人。
狄更斯对戏剧表演情有独钟,他组建了包括他自己、太太、女儿和朋友在内的演出班子,把自己的宅邸改成排练场所,认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最好。他们的排练引起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兴趣,亲自赶来观看。狄更斯带领表演团队在英国巡回演出,获得了极大的赞誉,演出所得的收入,一部份用作莎士比亚纪念馆的管理基金,一部份用来修建文艺协会大厦。
狄更斯的朗诵水平很高,据说有次一位法国高音歌唱家排在狄更斯之后演出。这位歌唱家听了狄更斯的朗诵后,感动得泣不成声,没法随之上台表演了。他们的演出收入,大部份都捐给了慈善机构。
狄更斯和安徒生是好朋友。安徒生第二次访问英国期间,就住在狄更斯家里。安徒生离开后,狄更斯在他住过的房间中放置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安徒生在此室留居五周,我们一家人永志不忘。
狄更斯逝世后,和莎士比亚一样,被安葬在英国文学艺术的祠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